(一)線路建設規模
我國特高壓歷經「十二五三橫三縱一環」規劃、大氣汙染防治「四交五直」規劃以及「十三五五交八直」規劃。在電網發展方面應儘快核准「西縱」、「中縱」工程,將華北、華東、華中特高壓主網架建設重點工程納入「十三五」電力規劃;2017年上半年核准陝北-湖北和四川外送第4回特高壓直流,應儘早明確白鶴灘水電、金沙江上遊、青海清潔能源外送方案。我國較為清晰的階段性
電網規劃凸顯整體規劃效應與效率。
2015年是特高壓開工大年。核電停工後,行業欠帳較大,2015年重啟開工機組達到6條,增速為100%,2016年
核電開工機組下降至2條,增速降至-67%。中投顧問發布的《
2017-2021年中國特高壓電網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特高壓從2013年開工1條到2015年開工6條,迎來特高壓建設大年,開工路線增速卻觸頂反彈,2015-2016年年均下降幅度超過100%。
2012年,我國的1000kV交流電網的長度為639千米,±800kV直流電網長度為5314千米;2016年,我國1000kV交流電網的長度達到了7366千米,±800kV直流電網長度達到了12300千米。
(二)線路輸送能力
中投顧問發布的《
2017-2021年中國特高壓電網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2016年可再生能源輸電量佔11條特高壓總輸電量的74%。造成比例這麼高的原因是復奉,錦蘇,賓金,楚穗和普喬這5條直流線路輸送量較高。由於它們都是專輸
水電的線路,
可再生能源電量在單線路輸送電量中的佔比皆輕鬆達到99%-100%。如果剔除這幾條純水電線路以及輸送「火電+
水電」的長南線,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通過計算可得出,非水
可再生能源輸電量僅佔剩餘5條特高壓線路輸電量的14.5%。
中投顧問發布的《
2017-2021年中國特高壓電網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在技術的限制下,特高壓輸送風電光伏電量的合理比例為30%。按照這個標準,天中和靈紹兩條自新疆起始的線路表現還算優良,分別輸送了23%和29%的風電和光伏發電量。相較之下,錫盟--山東,皖電東送以及浙福三條線路的「零
可再生能源配比」已經不僅僅能用差等生來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