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美媒嘆英國向北京靠攏:擯棄無力的反華政策有錯嗎?

2021-02-1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0月28日報導 外媒稱,英國的領導人也許在為中英兩國關係加強的成果而慶祝:中國的資本將為英國一座新核電站的研發發揮主要作用,嘉年華郵輪將來到中國,收益可達26億英鎊(1英鎊約合9.75元人民幣)。勞斯萊斯汽車有限公司也將從與中國海航集團的大單中獲益。

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0月27日報導,這些協議鞏固了中國和英國越發密切的聯繫。例如,今年3月,英國成為首個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歐洲國家,此舉被華盛頓譴責為英國輕率「迎合」中國的例證。

但是英國與中國加強關係的戰略並非新聞。比如倫敦去年對香港所謂「佔中」的回應。當時英國議員被禁止入境香港時,倫敦的官員也很少痛斥中國官員。我們可以再次得到必然的結論,即英國的高調領導人對求寵於中國的興趣勝過一切。

然而,每一個頭腦正常、消息靈通的國際事務觀察者想必也同意21世紀的英國顯然對中國沒有任何實際影響力。誰能夠相信,中國的外交或國內外交政策會考慮到英國政府的言論呢?

無疑,這是馬丁·雅克對英國近期對華友好姿態的觀點。「各國或是與時俱進或是因世事變化而變得無關緊要、成為邊緣。英國政府意識到了這一點,而且應當因這樣做得到支持。」

換句話說,英國以服務本國利益的方式應對中國崛起毫不意外,也無可指摘。擯棄無力的反華政策,支持可能讓英國政府所代表的人民獲利的親華政策有什麼過錯呢?尤其是現在,其他國家也在這樣做。

英國國內近段時間仍將爭論對華關係回暖是否明智的問題。也許只有時間能夠回答「黃金時代」是否將會到來。但在大西洋西岸,人們似乎已經取得了共識:在全球治理相關問題上,英國正在從與美國的傳統友好關係中偏離,這是非常糟糕的。

幾十年來,英國一直以作為歐洲和美國之間的「橋梁」而感到自豪;而現在,英國首相公開宣稱要做中國「最好的西方夥伴」。如果連英國這樣的國家都在靠攏北京的經濟軌道,如何能夠遏制中國的影響力呢?

當然,英國不太可能為了與中國剛剛建立的友誼而拋棄與美國密切的軍事、經濟和外交關係。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影響力也不一定預示中國和美國之間是一場零和競爭。

但是倫敦方面對北京的魅力攻勢讓我們得以窺見,在未來的多極世界中,本國利益為先的中小國家將尋求與多個大國保持友好關係,而不是只和一個大國交好。因為即使今天美國及其對世界秩序的看法是唯一的競賽規則,但在未來世界絕非如此。這是華盛頓方面需要迅速適應的現實。

英國拋棄美國選中國 外媒呼籲日美應優先遏華

英國《衛報》不久前發表的文章寫道,當英國政府宣布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項目時,英國成了參與亞投行的首個亞洲外國家。據俄羅斯「衛星」新聞通訊社網站10月26日報導,此後又有30多個國家先後加入,包括德國和法國。不顧美國的不滿,英國因勇敢地做出成為亞投行成員的決定,而讓自己擁有了不可小看的優勢。在同中國的關係中,它被排在了前列。

日本JB Press的文章稱,應對中國保持警惕,因為它向美國秩序提出了挑戰。中國的階段性戰術已經構成現實的威脅。如果中國經濟繼續發展,將很難應對它。考慮到中國的實力將會在長時間內不斷提升,應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中國這裡。根據美國一些專家的意見,必須在亞洲對中國採取果斷行動。美日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應是遏制中國。點擊查看更多>>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向北京靠攏,基於深思熟慮
    以馬來西亞為例,其影響很可能是更緊密地向北京靠攏。作出這種調整的原因有的不可避免,有的則是基於深思熟慮。    中國現在是馬來西亞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馬基礎設施項目中極為重要的參與者。大多數國家2020年將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中國經濟迅速反彈,可望為馬來西亞出口帶來需求。
  • 印尼拒了美國,「我們不想被騙進一場反華運動中」
    美國反華小動作不斷,這一次,它被明確拒絕。「印度尼西亞拒絕了美國派遣間諜飛機的請求。」英國路透社20日以此為題獨家報導稱,據4名印尼高官透露,該國今年拒絕了美國提出的允許其P-8「海神」海上反潛巡邏機在印尼降落、加油的請求。不僅遭到拒絕,美國的伎倆似乎也被看穿。
  • 頭條 | 日媒分析中韓靠攏實情:只因韓國在這件大事上有求於北京——
    10月底,韓國向中國表明「不會追加部署『薩德』」、「不參加美國的飛彈防禦(MD)系統」,與中國在改善雙邊關係方面達成一致。王毅稱「中方重視韓方的表態」,要求康京和遵守承諾,在韓國部署「薩德」問題上一直持批判立場的中國顯露出積極改善中韓關係的姿態。
  • 博弈 英國拋棄美國選中國 外媒呼籲日美應優先遏華
    ,英國成了參與亞投行的首個亞洲外國家。據俄羅斯「衛星」新聞通訊社網站10月26日報導,此後又有30多個國家先後加入,包括德國和法國。不顧美國的不滿,英國因勇敢地做出成為亞投行成員的決定,而讓自己擁有了不可小看的優勢。在同中國的關係中,它被排在了前列。「衛星」新聞通訊社援引《衛報》的報導稱,中國人還準備投資HS2核電站建設和Northern Powerhouse。
  • 澳大利亞教訓就在眼前,又一國向美表明立場:拒絕跳上反華戰車
    雖然拜登政府已經取代了川普政府,開始執掌美國,但是這並不代表美國的對華政策就會有質的改變,實際上,美國仍舊把中國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美國仍舊會採取各種手段來針對中國
  • 一錯再錯?英國步步緊逼,那就別怪中國不客氣了,外交部不再忍耐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我們的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會有更新
  • 印度果然從「全球反華情緒」中得利了?
    阿聯《海灣時報》引述Care Ratings經濟學家拉納迪夫的話稱,由於投資者制定了利用替代供應鏈的戰略,印度也可能從全球反華情緒中受益。分析人士說,過去半年,一些國家因新冠而指責中國。在此期間,印度趁機推出一系列激勵措施和倡議,利用一切機會將自己描繪成中國產業鏈的替代者。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印度以防止「惡意投機性收購」為由,修訂外國直接投資政策。
  • 印度民眾發起"反華"遊行,拿出張美國地圖…
    網友所稱確有此事,只不過這事其實發生在今年6月下旬。當時正值印度蓄意挑釁導致中印邊境爆發衝突,不少印度人拿「抵制中國貨」作為宣洩民族主義情緒的出口。但不少無知跟風的印度民眾鬧出了許多笑話,據印媒報導,當時這場烏龍事件發生在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加爾各答的一場「反華」遊行中,參與者全部群情激奮,渾然不知宣傳海報上的地圖完全用錯了。
  • 蓬佩奧連番攻擊拜登外交政策講話:他是要讓中國隨便欺負我們?
    拜登4日發表首次外交政策演講不到一天,這句話就成了蓬佩奧的「靶子」。這位美國前國務卿當天隔空「開槓」現總統:「當他(拜登)說『美國回來了』,他意思是要讓中國隨便欺負我們?」 福克斯:蓬佩奧批評拜登稱「美國回來了」說,「回到IS控制一個哈裡發國的時候」?
  • 智庫百科|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
    其現任所長為有軍方和情報部門背景的彼得·詹寧斯。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是具備澳大利亞的官方背景的戰略政策智庫,由澳政府創辦,接受澳國防部管轄。其自我標榜為「獨立的」「無黨派的」,但長期接受來自澳美兩國政府和西方主要軍火商的資助,被外界視作西方對華鷹派的主要傳聲筒之一。
  • 俄媒:美反導系統有重大缺陷 無力應對中俄飛彈攻擊
    這種擔憂的理由有多充分?俄羅斯依靠什麼能使美國人多年的努力化為烏有?白宮不久前通過的飛彈防禦評估慘遭痛批。美國《福布斯》雜誌刊文稱,該戰略不以防禦俄羅斯或中國的大規模核攻擊為前提,因此並無在大規模衝突中存活下來的保障。美軍能指望的仍舊是「莫斯科和北京因擔心必遭反擊而不去邁出這一步」。
  • 川普笑不出來了,關鍵時刻,美媒揭穿美國真面目,事關中國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美國便頻繁對華出手,除了派遣艦隊前往中國領海「興風作浪」以外,美國還在抗疫問題上大動幹戈,極力抹黑中國的抗疫成果,然而,讓川普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的反華伎倆居然被美國媒體揭穿了
  • 頭條 美媒:維基揭秘文件顯示白宮曾阻撓美軍艦巡航南海
    參考消息網10月28日報導   美媒稱,五角大樓下屬的國防政策委員會稱,在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對新建島嶼軍事化之際
  • RCEP籤訂第二天,澳媒態度180度轉彎:改善對華關係,別等美國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 美越籤大單又提南海 美媒:越南已變成美國反華前哨
    不過更令外界關注的是,當天美越領導人在聯合記者會上隻字未提「南海」,但在隨後發表的聯合聲明文本中卻提到了「南海自由航行」和「爭議地區非軍事化」的重要性。《紐約時報》6月1日稱,越南已經從美國昔日的宿敵,變成美國今天「在亞太阻止中國擴張的前哨」。
  • 印尼拒了美國,"我們不想被騙進一場反華運動"
    前印尼駐美大使還表示,「我們不想被騙進一場反華運動」。據路透社10月20日獨家報導,多名印尼高級官員表示,印尼今年拒絕了美國提出的允許P-8「海神」海上反潛巡邏機在印尼降落、加油的請求。在美國針對南海的監視活動中,P-8海上反潛巡邏機起著「核心」作用。
  • 太有才,美國學者智鬥炒作「反華陰謀論」記者
    近日,美國Buzzfeed新聞網刊登了一篇很有內容的報導,比較詳細地梳理了美國網絡上流傳的「新冠病毒來自武漢病毒所」的陰謀論,到底是從何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