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學生思維?
——學生思維,又叫過剩資源下的傻白甜思維。當一個孩子,稍微顯露出學習的興趣,就會發現整個世界開始圍繞你轉,成績不好的孩子,早戀的孩子,看你不順眼削你一頓的孩子,敲詐勒索的孩子,都在你身邊消失了。社會力量啟動,在你和壞孩子之間建立一道隔離牆。到了高考那天,對高考生的保護更是到了誇張地步,爹媽小心侍奉,吃的喝的端到跟前,書本筆紙收拾妥貼,出門時交警開路,高考時街道封鎖。長期處在這種無菌保護狀態下的孩子,久而久之就忘記了自己處在一個無盡資源打造的無菌室,還以為自己所在,是整個世界。
但企業的社會行為,就好比高考那天,你發現自己的門被堵上了,門外一伙人拿著木棍盯著你,敢去考就打死你。你跳窗而走,殺出重圍,發現門外還有更多的人,都在阻止你衝入考場。你奪命狂奔,最終還是衝進了高考教室,發現這裡更恐怖,你被更多的人按在地上,你的紙被撕碎,你的筆被折斷,你被人揪住頭髮,把你的臉用力在地上搓——所有的老闆,哪怕是再小的老闆,都是在這種險惡環境下,居然交出了一份答卷。
學生思維:我會雕刻,給你們雕刻了神像,你就得付錢給我。
社會現實卻是:你會雕刻算個毛?老子就是不付錢,不服去死。
學生思維:我店裡有泡菜,你可以打包,無任何限制。
社會現實卻是:泡菜無限打包是吧?先給我打包兩百萬壇,我要銷往歐洲賺一票。
學生是無菌室思維,身邊所有的人,都在保護你。
社會現實卻是,此前被社會隔離的人,你討厭的人,甚至壞人,都出現在你身邊,摩拳擦掌,想要吃了你這塊鮮嫩的小肥肉。
一旦你知道這點,就跟德魯克一樣成熟了。
(05)
德魯克講古希臘雕塑家的故事,是告訴我們從學生思維到社會思維的轉化,需要四步:
第一步:從過剩資源思維,轉為無資源思維。
曾有一位老闆說過,會議室裡,只聽說話你就知道誰是學生。學生的建議一定是崽賣爺田不心疼,一個幾百萬的小項目,他要求你投放幾個億。因為學生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父母砸錢幾百幾千萬,可他卻只能找個幾千塊錢的工作。他要求別人也這樣對待他,但不可能。如果他的思維不能快點轉變,就會處境艱難。
第二步:從對錯思維,轉為勝者思維。
學生思維喜歡爭論,一點點雞毛蒜皮,就喋喋不休,想證明自己正確。但在市場上,正確不正確不重要,活下去並能贏,才是唯一需要考量的事兒。
第三步:從規矩思維,轉為灰質思維。
學生被馴化成守規矩的一族,不守規矩就會遭到懲罰。但成年人世界是灰色的,即要守規矩,還要突破規矩。只守規矩會被淘汰,不守規矩會坐牢房,你要找到那個既不會淘汰又不會遭受社會懲罰的灰色地帶,這才是每個成年人的任務。
第四步,從確定思維,轉為不確定思維。
學生思維,以分數論英雄,我分數最高就是第一。但在成年人世界,你做得最好可能並不會獲得誇獎,反而因為更高維度的考量出局。你正在進入一個不確定的世界,必須要調整自己的認知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