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們,祝福長輩的時候,都只是口頭說一句祝福詞,但是在古時候,孩子們向長者拜賀時,是要叩頭施禮的。
這一點尤其體現在拜年時,或者年輕人喜結連理時,婚禮的時候除了要向雙方的父母敬茶,也要跪下來磕頭,感謝父母的生養之恩,表達對雙親的尊敬之情。
尤其是結婚的時候,有的人為了圖熱鬧,拿這個開玩笑的,相信你們都遇到過吧?
但是大家知道嗎,這頭可不能亂磕,針對不同的對象,磕頭的個數也是有講究的,一旦磕錯了頭,不僅不能表達祝福和尊重,還容易惹出禍事。
今天我們說的這句俗語:「拜三別拜四,拜四定壞事」,就教我們行跪拜禮時,到底有些什麼規矩。
通過這句話我們知道,磕頭的時候不能磕四個。
如果是向長輩磕頭,最好是磕三個。
跪拜禮流傳到現在,其實已經被簡化很多了,在古時候,跪拜禮分稽首、頓首、空首。
其中又以「稽首」為最重,行禮者必須屈膝跪地,左手按著右手,作為支撐,然後緩緩叩首,手在膝前,頭在手後,頭要抵在地上,停留一些時候,稽首禮一般會被用在臣子拜見君王時,人們在進行祭祖大典的時候,也會行這種大禮。
雖然現在的很多家庭已經沒有祭拜祖先的儀式了,但是一些大家族依然保留著這種古老的習俗,人們將祭品擺好之後,一般由家中有聲望的長輩帶頭,點上香,子孫們向著祖宗的牌位磕頭,影視劇裡也會有這樣的場景出現。
磕頭其實是跪拜禮的一部分,而磕頭的時候之所以磕三個,是因為古人認為一拜雖然能表達尊重,但不夠肅穆,所以要加拜,包括祭祀神靈的時候,也是要行三拜的大禮。
那「四拜」被用在什麼地方呢?
古人篤信鬼神,一些現代醫學判定為精神病的行為在古人看來,就是「中了邪」,甚至被說成是「鬼上身」。
如果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人們就會請法師來家中做法,還家中一個太平,法師會在法事上讓家裡的人向著不同的方向跪拜磕頭,向鬼神表達誠意,這時候人們磕的頭就是四個。
大家都知道,「四」的諧音是「死」,在西方,13是最不吉利的數字,而在中國,「四」就是人們最不喜歡的一個數字了。
甚至因為地域不同,還有「神三鬼四」的說法,神三鬼四同樣適用於燒紙的時候,給神燒紙要三張三張地燒,給鬼的話就要四張四張地燒,人家說三是陽數,四是陰數,陽高於陰,所以有此分別。
燒香也是,神三鬼四。供奉神像要燒三支香,祭奠逝者是則要燒四支香。
所以對活人是不能磕四個頭的,不僅不能代表尊重,反而還會被人誤會成是一種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