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帶你去看周杰倫的演唱會。
那麼,你對我一定很重要。
因為,我帶你去看的,是我的青春。
以前,我總會覺得上面這段話矯情的要命。
後來逐漸明白了,大概是年齡大了,對於「動不動就拿青春出來說事」這種行為,都會覺得矯情。
平時很少刷抖音,但是在抖音上隨便扒拉幾下,就會遇到上面那段話的同款視頻,「大數據+算法」窺透著無數同代人的青春。
呸,又提青春,真矯情!
20多天前,朋友發信息問我:「12月底周杰倫要在深圳開演唱會,去嘛?」
我一個猛子從沙發上挺身坐起:「有票嗎?」
他:沒有。
我:那你說個錘子。
「呸!」
#周杰倫深圳演唱會#定檔後,除了隔三差五上個微博熱搜外,朋友圈裡的黃牛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沒帶傘的孩子在雨中是奔跑、跌倒、奔跑,而猖獗的黃牛是賣票、賣票、賣票。
而黃牛的頻繁出現也預示著:接下來,扣人心弦、動人心魄、緊張刺激的搶票環節即將開始了。
從大麥網12月16日晚上搶票預約的人數來看,19:30和20:30一共兩場,至少有120萬人同時在線搶票。
19:30:28s,刷新頁面,已經顯示售罄無票。無數鐵粉黯然落淚,轉戰朋友圈哀嚎崩潰,宣稱20:30再戰無畏。
沒想到的是,20:30 悲劇重演,再度崩潰。
此時,黃牛暗喜,在朋友圈裡開始一波又一波預熱,一張原價580元人民幣的門票,在黃牛手裡已經炒到1580元。市場經濟規律遇到黃牛就演變成了不規則規律。
對於黃牛此等猖獗行為,我只能.
那麼,到底為什麼周杰倫的演唱會門票如此難搶呢?而且,為什麼黃牛賣價如此高,還有這麼多人心甘情願買呢?
「薛丁格的票」
「薛丁格的票」有幾個未知狀態,即自己搶到的票、自己沒搶到的票、買了黃牛的票和沒買黃牛的票。在開搶之前,它屬於幾個狀態的疊加態,你並不知道它確切屬於哪種狀態,只有通過搶票才能知道結果。
親身經歷了搶票以後才知道:哦,原來是死活都搶不到的票。
在搶票前,我特意通過各種渠道添加了幾個黃牛。
不否認,我也曾有過找黃牛買票的念頭,我不曾奢望在2019衰了一年的我能在搶票這種事情上逆風翻盤。
黃牛:雖然現在還沒開始售票,但是我可以明確告訴你,至少加價1000元。
我:???之前不是說加300元起嗎,這現在怎麼就加1000了?
黃牛:廣東人有錢啊,就算一萬一張都會有人來買。
為了不任「黃牛」宰割,我開始搜索一些搶票攻略,結果以失敗告終,知乎、豆瓣、公眾號等等渠道並沒有一個敢打包票能高概率搶到票的攻略。
如果你看到「保證有票」的字眼,不用想,就是遇到黃牛了。
後來,我採用了最「笨」的辦法——人海戰術。找了高中室友、大學朋友、我哥、我弟、七大姑八大姨,當然還有西米。
搶票那晚,百萬人大戰,七大姑八大姨先發來敗績,我哥我弟也發來無奈的表情,高中和大學同學也與演唱會門票失之交臂。
在我覺得搶票無望時,西米突然說:「你看,這個APP提示我付錢,我是不是搶到了啊。」
我拿過手機一看,居然真的搶到了,3s內完成付錢動作,抱著西米轉了56789個圈。
經此一役,我總結出了搶周杰倫演唱會門票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首先,你得有個女朋友。
「颳風這天,我試過握著你手。」
2019年倒數第二天,我和耳機裡的周杰倫見面了。
他在臺上說:新年快樂。
我在人山人海裡,聽他唱《一路向北》《七裡香》《楓》《簡單愛》《不能說的秘密》《開不了口》.
這些曾經在學生時代迴蕩在耳機裡的旋律,歷經時間的奔走傳送,依舊動聽。
身旁的女孩揮著燈光棒,「參加」粉紅海裡的大合唱,我用左手緊緊握著她的右手。
彼時,周杰倫正在人山人海外,唱:「颳風這天,我試過握著你手。」
如果有一天,我帶你去看周杰倫的演唱會。
那麼,你一定對我很重要。
因為,我帶你去看的,是我的青春。
以前,我總覺得上面這段話矯情的要命。
直到後來有人問我:羊三多,你有沒有哪一瞬間突然覺得自己不再年輕了?
我想了想,說:當有人突然告訴我「周杰倫已經40歲了」的時候。
如斯,像是成長路上的一場自我約定,像是奔走途中的一次刻意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