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按】
美國大選可謂是跌宕起伏,拜登逆轉拿下兩大關鍵搖擺州——威斯康星州與密西根州,「紅轉藍」,贏面加大。這也令川普競選團隊坐不住了,在多州提起訴訟,要求停止計票,甚至是重新計票;此外,更是多次強調存在「選票舞弊」。如果最後川普未能贏得連任,是否會將本次選票糾紛訴至最高法院?打選舉官司,川普贏面有多大?為此,直新聞記者特別專訪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帶來獨家解讀。
直新聞:美國大選出現反轉,拜登拿下威斯康星州及密西根州這兩大關鍵搖擺州後,川普競選團隊便立即在密西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喬治亞州提起訴訟,要求停止計票。川普提出這種停止計票的訴訟是否合法合理,有什麼目的?我們注意到,川普團隊現已要求威斯康星州重新計票。那麼重新計票之後,川普翻勝機率大嗎?
楊希雨:首先關於停止計票是不是合法,應該可以說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因為法律只是制定一些原則框架,不會具體制定到哪一個措施能做,哪一個措施不能做,所以這才有了律師,才有了法院。但是不管怎麼講,川普目前的起訴行為,至少沒有直接對抗法律,所以他認為他的起訴是有理的。但合不合法就不知道了,至少他認為這是合理的。但是為什麼要這麼幹呢?顯然就是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要翻盤。
因為從目前的情況看,為什麼要停止計票?因為到11月3日23:59,法定投票日結束、投票站關閉的時候,川普的票數是明顯領先的。也就是說,如果不算郵寄投票,僅算到11月3日為止,川普明顯應該就是贏了的,尤其在那幾個搖擺州。雖然還沒有達到270票,但如果從計票進程來看,川普應該是會贏的。因此,他也曾發推特說「有一個大的勝利」。
問題就在於,後續計算郵寄選票中,絕大部分票都流向了民主黨,這個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在美國有許多中下層、中低收入者,包括窮人,由於各種原因,他們不去投票站投票。但如果政府把選票直接寄到家裡,你只需要在選票上寫上你所選的人,畫上圈、籤上名,然後非常便捷地扔到郵筒裡的話。那麼這種便捷投票方式,顯然就鼓勵了窮人參加投票。而在美國政治格局當中,一般而言,傾向於民主黨的中下層選民明顯更多,所以這才出現了,隨著郵寄選票計票工作的進行,拜登反超的趨勢就越來越明顯的情況。
目前威斯康星州和密西根州的計票結果,恰恰也是因為原本川普的投票站的選票領先的局勢,實際上是被郵寄選票翻轉的。而這個趨勢在另幾個更為重要的搖擺州,尤其是最為重要的賓夕法尼亞州,也可能要重新上演。這就是為什麼川普堅決要求停止計票。當然,他停止計票的行為,自然也遭到了民主黨的堅決反對,所以川普競選團隊就希望通過法庭的判決,判處後續計票不算,只算到11月3日——即郵寄選票的很大一部分不算在內,僅僅算到投票截止日為止。
這場鬥爭的目的其實是計票範圍的問題,結果其實是決定誰當選的問題。
重新計票其實有不同的方法。所謂「重新計票」,一種就是把所有的選票都算進來——把所有已經收到的郵寄選票和正在路上、即將到來的郵寄選票都算到一起,重新計票。那麼這個方法,恐怕川普翻盤的機會比較小。就像我剛才所說,郵寄選票中大部分是明顯傾向於民主黨的。郵寄選票被記錄的票數越多,那麼川普翻盤機率可能就越低。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只計算已經投完的票,比如截止到法定投票截止日(11月3日),那麼這樣,重新計票,川普就有可能會翻盤。但事實上,按照現有已經收到的選票來說,重新計票能不能翻盤不重要。
依據我的分析,川普要求重新計票的目的不僅是要算票數是否準確,更重要是在於能否找出假票、作弊票,等到那個時候,可能問題就更大了,川普競選團隊就會要求整個投票全作廢。因為如果這裡面有作弊、存在假票,那麼整個投票糾紛,恐怕就會更複雜。所以我想,對於川普陣營而言,通過計票能不能翻盤不重要;通過計票,如果能夠證實假票、廢票特別多的話,那麼川普翻盤機會可能就更大。
直新聞:川普一再攻擊「郵寄選票」,與此同時,美國多地爆發「每票都要算」示威活動。「郵寄選票」為何成為鬥爭焦點?本次美國大選是否會進一步加劇美國的「撕裂」?
楊希雨: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首先,郵寄選票其實在大選沒開始之前,就已是鬥爭的一個熱點問題。這看似是一個技術問題,其實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政治變數。因為我們都知道,通常採取郵寄選票的都是中下層和窮人,他們的政治傾向一般是傾向於民主黨的。因此當郵寄選票這個做法,一被提出來,還沒有真正落實的時候,就立即遭到了共和黨候選人川普的反對。原因就在於,如果實行廣泛的郵寄選票,會大大的提高投票率。而這投票率的增量部分,恐怕大部分都算是民主黨的人,這是對共和黨不利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投票還沒開始的時候,郵寄選票就已經遭到共和黨的反對。
那麼現在圍繞著郵寄選票是不是應該計算進去,尤其是圍繞著郵寄選票中是否有廢票、作弊票、假票這個問題上,爭論越來越激烈。這其實已經拉開了美國內政關於這次選舉的新一輪內鬥。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其實是兩場鬥爭。一場鬥爭是圍繞著這場總統選舉,誰的政策主張更適合代表美國。我們已經看到競選活動,包括投票,是一個美國「向左轉」還是「向右轉」的一個爭鬥——一般形容民主黨執政,美國將向左轉;共和黨執政,美國將向右轉。這是美國兩種方向、兩種道路選擇的鬥爭。還有一場鬥爭,是憲政制度乃至制度本身的規則安排的合理性和合規性的鬥爭,那麼具體就體現在兩黨圍繞郵寄選票的爭鬥,以及民眾在這個問題上持支持立場還是反對立場的爭鬥。
圍繞著總統選舉——關於「誰最終能當上總統」這個問題,或遲或早、也許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落下帷幕,塵埃落定。但實際上,圍繞著這場憲政制度設計危機乃至社會「撕裂」引起的雙方更加對立的摩擦和鬥爭,序幕才剛剛拉開。無論最後是誰入主白宮,其實那個人都是面臨著一個更加「撕裂」、更加對立的美國。也就是說,這個總統只能代表「一半美國」,而「另一半美國」將是一個抗爭的、不妥協的美國。因此,接下來美國將進入一個國內政治「撕裂」背景下的政治鬥爭以及國家轉型的過程。
直新聞:目前看來,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也許會是拜登獲得270票對川普獲得268票,加之兩人在關鍵州的選情相差極小。您認為,這是否會出現類似於2000年小布希與戈爾的情況,將計票糾紛訴至最高法院?目前親共和黨的大法官在最高法院佔優勢,那麼川普是否有機會通過打官司翻盤贏得選舉?
楊希雨:首先,今年這場選舉所引起的司法糾紛,遠比2000年小布希跟戈爾的糾紛要複雜的多。這不僅僅是因為當年小布希跟戈爾爭奪糾紛的焦點僅僅是一個州——而且是僅僅一個州的部分選票,也就是佛羅裡達州。而這次雙方(川普與拜登)的糾紛是涉及到好幾個搖擺州且都是關鍵搖擺州,而更重要的在於涉及的選票數量特別多,是否每票都算,或者截止到什麼時候算。這涉及的範圍、涉及的方式遠比2000年複雜。
第二,這場官司肯定會「鬧」到最高法院,但問題在於這場官司的焦點,其實已經不是涉及到「保守主義」還是「自由主義」的問題。目前最高法院是「保守主義」傾向的大法官和「自由主義」傾向的大法官,6:3的一個格局。但是,選舉糾紛本身是一個憲政問題,它不是一個「保守」還是「自由」的問題。
如果涉及到類似「槍枝該不該控制」的官司,將其送到最高法院,那麼「保守主義」的法官一般傾向肯定是不該控制,「自由主義」法官就會表示應該控制,那麼這個官司肯定是「保守主義」贏。但是,一個憲政危機造成的官司,它的陣營分解,是很難靠共和黨和民主黨這樣的「保守」和「自由」的派別來分野。比如,前不久北卡羅來納州、賓夕法尼亞州,共和黨人分別把選舉投票官司告到了最高法院,最後最高法院的裁決居然出現了4:4的格局,這個就非常典型地反映了與「保守」、「自由」這種社會問題沒有關係的司法關係到了最高法院的時候,6:3這個格局未必能夠發揮關鍵性的影響,也未必出現6:3的投票結局。所以,川普把官司打到最高法院,這個是一定的。
但是,這並不涉及典型的「保守」還是「自由」主義的社會政策問題。這樣一個司法官司,川普是不是會得到6:3的這種贏面,確實是非常不確定的。事實上,美國選舉把美國帶進了一個更大的不確定性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