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後語釋義
外甥打燈籠——照「舅」,指的是做事做人和之前一樣,沒有任何改變。不過這句歇後語,在生活中有生動真實的詮釋。
歇後語故事
在家鄉,春節期間,正月初二是「回娘家」,初五以後稱為「送燈」。前者好理解,後者的意思是。
初五以後,作為舅舅或者沒有舅舅的娘家人要給外甥或者還沒有外甥的親戚家裡來,其中禮物中必須帶有「燈籠」,且至少是一對,也就是燈籠必須是舅家送的,一般不能自己買。
假如一家女孩子今年剛出嫁,那麼今年娘家要給婆家送至少3對也就是6個燈籠,還要不同品種。
其中三種必備的燈分別是「大紅燈籠」、「蓮花燈」和「火葫蘆燈」,分別代表紅紅火火、早生貴子和預示給未來外甥送燈。
有了外甥以後,哪怕是外甥女,那麼就每年都要送,直到12歲。我就是這樣的童年過來的,每每到了正月的晚上,所有的孩子會把自己的燈籠點亮打出來一起在街上玩,還有我現在都會唱的童謠: 燈籠會,燈籠會,燈籠滅了回家睡。
打燈籠,找舅舅,舅舅躲在門後頭。
燈籠會,會燈籠,小孩不來我吹了。
西瓜燈,南瓜燈,大街小巷挑燈籠,小魚立刻唱和著,踢一腳,踹一腳,我的燈籠壞不了。
小紅孩兒,戴紅帽,四個耗子抬紅轎。
花貓打燈籠,黃狗來喝道,一喝喝到城隍廟,城隍老爺嚇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