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少女》中的資深男性作詞家夏輝,就是依靠虛構、「作為 17 歲少女」寫出青春歌詞的。
渡邊說起,之前,他們三個外加另一人,四名作詞家一起喝酒,說起家庭的話題,四個人家庭環境都不怎麼好,以至於他心生疑慮:難道家庭不幸是成為作詞家的必要條件嗎?他自己學生時代也不順利,每每提起,都會引來別人同情。
雖然不少作詞家內心都有陰影,但是 RUCCA 指出,如果一直沉浸在負面回憶的泥潭裡,也就成不了作詞家了。大家都是通過寫作來消化過去的傷痛。或許有些東西,是正因為有這樣的家庭環境,才能寫出來的。
hotaru 也說,他的歌詞,不管哪一首,或多或少都會反映他自己的真實感受。正如 RUCCA 所言,他感覺自己是在通過把不順利的心情寫成歌詞,來填補內心的空洞。所以戀愛也是如此,失一次戀,能生出好幾首歌的素材。
渡邊卻指出,他讀過很多想當作詞家的人的詞作,不少人都因為加入了太多的親身體驗,以至於他讀了只會覺得疼。所以他想問問同行們是怎樣保持平衡的。
hotaru 說,作詞家是接活辦事。所以,就算他自己剛失戀滿腹愁腸不吐不快,只要沒接到失戀主題的委託,就不會去挖掘這一段親身體驗。只有當接到適合的主題時,他才會在保證不偏離主題的前提下,加入實感,增強歌詞的力量。
他認為,自己直到能把握住這種平衡的時候,才能稱得上是以歌詞為生的人了。一開始,他做不到這一點,只知道一個勁地寫自己喜歡的東西,總是在競標裡落選。明明自己沒有遵守客戶的命題,他還不思反省,抱怨「我寫的歌詞絕對比中選的好」。直到二十五歲左右,他才終於能在客戶要求他寫的東西和自己想寫的東西之間找到妥協點。
RUCCA 也說,新人作詞家一開始還沒有客觀性,是經歷了許多工作、從中得到回饋,才培養起來的。
hotaru 表示贊成。他經歷過無數次失敗,還曾經交上去的詞作不符合對方的期待,以至於客戶另尋他人。他一邊積累著這種懊惱感,成長到了現在。所以,當接到和自己現在想寫的東西恰好相符的主題的時候,他就會格外振奮。而這種時候寫出來的歌詞,也會受到音樂總監的格外好評。
渡邊認為,想成為作詞家的人,追求的也是這一點。因為想要傳達給身邊的某個人,所以才會想要成為作詞家。
RUCCA 也表示,成為作詞家的入口就是這一點。通過流行的歌曲,對特定的人傳達只有那個人能懂的訊息,像是用街頭巷尾人人都在聽的歌曲反覆吊打那個人一樣。若不是為了這個,誰會專門寫什麼歌詞啊(笑)。而隨著自己的作品得到世間認可,這種報復心也會變成不一樣的心情。
hotaru 贊成說,就動機而言,很多作詞家和歌手是相近的,都是因為想要向什麼人傳達什麼心情。他們出於這種想法入行,逐漸打磨自己作為作詞家的技能。對作詞家來說,最重要的是把被賦予的命題寫成多麼有現實感的東西、多麼有說服力的句子、給歌手和作品增加多少魅力。這種時候,親身經歷會成為補足想像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