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相親》上映12天了。
從張艾嘉導演的所有電影來看,《相愛相親》獲贊頗豐。
與上一部影片《念念》相比,不論是豆瓣評分還是票房成績也都可圈可點。
《相愛相親》票房統計(不含服務費):
《念念》票房統計:
*以上數據來源於貓眼專業版APP
從圖中可以看到《相愛相親》的豆瓣評分超過《念念》,上映12天其票房(不含服務費)也已經超過《念念》的總票房。
在《念念》這部影片中,阿男在意媽媽的離開,卻沒有勇氣去找回媽媽和妹妹。阿美對媽媽的難產耿耿於懷。阿翔從小就希望能夠好好練拳,這樣爸爸才能回來陪他打比賽。它主要講述了在生活中背負了如此沉重的秘密的幾個人如何機緣巧合地化解了心中的刺。
張艾嘉通過這部影片與觀眾探討的是:愛究竟是什麼?愛在情感關係中有什麼作用?故事的結局告訴我們念與念之間,若沒有了愛的成全,就會成為解不開的怨念,唯有注入愛,怨恨的毒瘤才會移除。
而《相愛相親》不同於《念念》。張艾嘉這一次摒棄了文藝十足的腔調,她選擇從平凡人接地氣的日常生活中洞見愛。
影片講述的是薇薇外婆的離世意外牽扯出一段往日戀情,外公原配姥姥因一紙婚約獨自堅守,一輩子都在等候中度過。在眾人為外婆的身後事四處奔波的過程中,三代女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愛情,也逐漸認識並理解了彼此。
張艾嘉將故事的拍攝地定在鄭州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二線城市,這裡或許最能代表當代中國人的成長過程。這也是張艾嘉首次拍攝一部以大陸為故事背景的電影。
看過影片後我們可以發現張艾嘉對於愛的理解更加深刻,因為她不僅想要告訴觀眾什麼是愛,更想告訴觀眾「如何去愛」,所以影片的英文名是 「Love Education"。
更難得的是,影片名曰「教育」卻絲毫沒有說教意味,將青春的美麗與殘酷、中年的矛盾與尷尬、老年的無奈與孤單以生活化的方式表達,看完電影我們都體會良多,受教不少,有淚有笑甚至有反思。
張艾嘉在香港接受導演林奕華採訪時說:「很奇怪,我進入電影界沒多久就感覺,這個是我一輩子的工作.一旦你找到一個屬於你的位置,你自己最喜歡的工作,那就是一輩子要做這個工作了。所以當初我自己許諾自己就是一輩子做電影,到現在,就是一輩子了。"
從《念念》到《相愛相親》,我們可以看到張艾嘉電影的視角更加多元,對「愛」的理解更加透徹,將生活中的複雜情感關係以一種更加細膩而克制的方式表現出來。她不僅將電影當做一輩子的承諾,也將「愛」這個偉大的主題貫穿在她熱愛的電影事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