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在五一勞動節到來之際,鄖陽區總工會和鄖陽區融媒體中心推出「勞動讚歌」系列報導,集中展示在我區「五區建設」中,特別是在疫情防控中,受到省、市、區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今天推出第二期:榮獲「鄖陽五一勞動獎章」稱號的梅鋪鎮楊營村村醫楊海龍。
在疫情肆虐的危急時刻,梅鋪鎮楊營村56歲的黨員村醫楊海龍挺身而出,扛起戰疫大旗,冒著可能被感染的風險衝鋒陷陣,以護佑生命的大愛和舍已為人的奉獻,築起了守護全村百姓安全的「防護牆」,發揚了醫者仁心的擔當精神。
1月22日,參加完梅鋪鎮疫情防控緊急會議,楊營村支部書記趙新建就急匆匆找到村醫楊海龍。梅鋪鎮楊營村支部書記 趙新建:我第一時間想到我們村醫楊醫生,誰知道我一來人家都已經知道了。憑藉著多年從醫的職業敏感,楊海龍感覺到這次疫情不同尋常,已經將一名就診的武漢返鄉發熱人員及時勸送到了鎮衛生院檢查治療。村書記趙新建找到他後,他毫不猶豫地答應扛起全村疫情防控的大旗。
梅鋪鎮楊營村村醫 楊海龍: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又是個村醫,又是支部委員,拼命也得上。一諾千金,從1月23日一大早開始,楊海龍就放棄與家人團聚,穿上白大褂,戴上摩託車頭盔,做簡單的個人防護,背著醫療箱和消殺用品每天奔波幾十裡路,為715名村民測量體溫、上傳信息、宣傳防疫知識、噴灑消殺藥物、送生活物資,77名武漢返鄉及關聯人員更是他重點關注的對象。
楊營村4組有14名武漢返鄉人員,從楊海龍家到4組需要翻過兩座大山,這些人員的體溫監測工作楊海龍一天都沒間斷過。村民胡秋林一家有5個人都是武漢返鄉人員,楊海龍從大年三十開始就每天上門測量體溫,一直堅持到他們4月9日離家,臨走的時候,胡秋林的女兒還專門給楊海龍發信息道謝。
梅鋪鎮楊營村4組村民 胡秋林:每天都來量體溫、消毒,反正是非常辛苦的,量了大概有3個多月吧。每天奔波防疫一線,回到家他不敢和回家過年的兒孫們接觸,單獨吃住在門前的柴房裡。梅鋪鎮楊營村村醫 楊海龍:從孫子回來到走兩個多月,走的時候見了我那4、5個月的孫子一面,別的時候也根本不敢見。疫情防控,整整56天,楊海龍沒有休息過一天,但是他覺得能為這場疫情防控戰盡一份力,是十分榮幸和自豪的。
梅鋪鎮楊營村村醫 楊海龍:明兒老了,這也是自豪,我參加過兩次疫情(抗戰)。穿上白衣,盡顯醫者仁心。今年五一,楊海龍被區總工會授予「鄖陽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