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場,記者撥打了馬鞍山衣連心公益慈善服務中心在「愛心綠房子」上留下的「監督電話」,結果電話已停機。接著,記者又撥打了馬鞍山衣連心公益慈善服務中心「愛心熱線」。電話撥通後,一位自稱姓李的男子告訴記者,他是機構領導委派的馬鞍山項目負責人。針對市民的質疑,該負責人表示,他們已在市民政局辦理了相關註冊登記,隨後還通過微信給記者發來了一張由民政局頒發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圖片。記者看到,該證書發證日期為:「2015年10月23日」,業務範圍為:「衣物公益再利用、洗滌、消毒、捐贈」。
記者又撥通了安徽利民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的電話。一番交流後,記者獲知對方正是公司負責人趙某某,趙某某告訴記者,他們公司的總部設在安徽滁州,在安徽多座城市都設有分公司,公司此前一直從事舊家電回收生意,不久前才開始涉足舊衣物回收。
當記者問該公司收集的舊衣物最終都去了哪時,該負責人稱,「我們將舊衣物收集回來後會進行分類,好一點的都捐到貧困山區,差一點的我們就集中打碎,做成原料。」該負責人表示,他們收集的這些舊衣服中有相當一部分領口、袖口起毛、面料發黃,看起來不是很好就沒有捐獻出去了,「經我們分揀以後,一般只有5%左右可以利用,用來捐獻。」
當記者問該公司在做公益慈善事業前是否前往相關部門登記或獲得審批時,該負責人回復稱:「做這個還要審批嗎?市市容局(即市城管局)、市民政局相關領導都知道這個事,說我們把這些舊衣物回收箱放在小區裡,他們管不了。」
隨後,記者就相關問題分別聯繫了市政局、市慈善總會、市城管局、市工商局。
市民政局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馬鞍山衣連心公益慈善服務中心這家機構確實於去年10月份在我局進行過『民辦非企業單位』註冊登記,但該機構的相關活動與我局無關。此前也有市民向我們反映,該機構在一些舊衣物回收箱上印了『馬鞍山市民政局』字樣,獲知這一信息後,我局立即派人進行了現場核實,並當場責令該機構整改,我們的要求是做公益可以,但不能冒用『馬鞍山市民政局』的名義。」當記者問及安徽利民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從事舊衣物回收工作是否需要到民政局報批時,該工作人員稱,這家公司不屬於「民辦非企業單位」,應該由工商部門負責登記。
市慈善總會負責人表示,對於眼下在各小區出現的這些舊衣物回收箱,市慈善總會並不知情,他們也懷疑相關企業的動機。「如果確實是做慈善事業,就應該定期向社會公布舊衣物的去向;如果是搞舊衣服回收,就應該說清楚,請大家支持,但不能打著公益旗號。」
微博上的話題也引起了網友熱議,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