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本太郎在1929年進入東京美術學校油畫系後不久便陪同父母到歐洲旅行,隨後便在巴黎居住了十年。期間岡本太郎受到畢卡索作品的啟發開始追求抽象藝術。1938年,岡本開始研究民族學,重點放在了大洋洲,在Marcel Mauss的指導下他的民族學興趣貫穿了他的整個職業生涯。對民族學的研究既啟發了他的藝術實踐,也導致其大量關於這個主題的著作的誕生。在巴黎期間,岡本還與知識分子Georges Bataille以及超現實主義創始人André Breton和瑞士超現實主義者Kurt Seligman進行交往。在二戰開始後,德國入侵法國後,岡本於1940年返回日本。
1941年岡本加入的反主流日本藝術家團體Nika kai(第二節協會)舉辦了第28屆Nika展覽,展出了他在歐洲生活期間創作的一些作品。
在巴黎期間,岡本曾以抽象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兩種風格進行創作,但他逐漸相信這兩種風格運動是不相容的。1947年,為了回應這一衝突,他提出了一種主張對立交流的思想,作為其藝術原則的核心——太極拳主義(polarism)。基於這些原則,他創作了《黎明》(1948)、《重工業》(1949)和《叢林法則》(1950)等作品。
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岡本一直致力於執行公共項目,他為墨西哥一家酒店繪製的《明日的神話》(1968)的紀念性壁畫描繪了一個被原子彈擊中的人物。至今此作品仍然是日本民眾心中眾多經典作品之一。這作品除了體量驚人(30×5.5m),在作品即將完成時還面臨了酒店倒閉的問題,於是作品隨後便流落墨西哥。在岡本身故之後,這幅大作才由岡本養女敏子尋回。在2003年作品重見天日時,不單有全國巡迴展,還有電視作節目及專書介紹,令岡本之名,在日本更深入人心。它修復後被恆久地裝飾在澀谷。在澀谷換車,要經過一條長通道,一面牆上有一幅長三十米的壁畫,這就是岡本太郎最高、最大的傑作——「明日的神話」。
日本世界博覽會協會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選擇岡本太郎擔任主題展製作人一職。隨後岡本太郎便負責展示構思的立案、展示作業、演示、指導的全部工作。岡本太郎其獨樹一幟構思、嶄新的獨創性、強烈的編排能力及表現能力、生命力等因素獲得了高度好評。岡本最著名的作品《太陽塔》(1970)是為70年代大阪世博會展出創作的。這座雕塑以壓倒性的比例描繪了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個巨塔,現已成了日本政府的永久保存品,放置在萬博紀念公園中,成為大阪的不滅地標。
主題館的展示空間分為地上、地下、空中三層,是最突顯博覽會主題「人類的進步與和諧」的場所。主題館中心為「太陽塔」,它作為博覽會全部會場的象徵,展現了人類的尊嚴與無限的進步、發展。「太陽塔」貫穿了高達約70米的大屋頂,巍然聳立,並張開左右雙臂,迎接前來會場的廣大賓客。
太陽塔內部的展示空間內設有高約41米的鋼鐵製「生命之樹」,樹幹和枝條上安裝了292個大小各異的生物模型群,展現了從變形蟲等原生生物至爬行動物、恐龍、人類的生命進化軌跡。
Faces of EXPO'70 Tower of the 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