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西遊記》裡的白骨精,變術高超,一會兒是千姿百媚,一會兒是年邁貧弱,若沒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怕是無法識別。現實生活中的「兩面人」比白骨精的技藝更勝一籌,他們沒有變身術,但有超強的偽裝術,極難識別。一些地方只注重打造領導「可視範圍」內的項目,「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上演著一幕幕滑稽可笑的鬧劇。例如,在推進城鄉環境整治、農村危房改造時,不考慮客觀實際,而是優先考慮離主幹道近、離鐵路線近的位置改造修路;扶貧工作僅停留在表面,想得淺、做得少,口號喊得響、總結寫得好;只見一塊「國際生態旅遊最美鄉村」的招牌高掛,卻不見配套的設施、成熟的管理、優質的服務,遊客紛至沓來,卻失望而歸,錯失了發展良機。倘若白骨精在世估計都會自愧弗如。如此,便恰如荀子所言,屬於配戴兩副面孔的國之妖也。追根溯源,「兩面人」顯然來自封建社會。受君臣觀念、官僚等級思想制約,這些官員骨子裡的奴性仍未退化乾淨,對上級俯首稱臣、一心揣摩、唯恐有誤,對百姓橫眉冷對、漠不關心、欺瞞打壓。官員為官從政,「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上級不注意」,「圍著領導轉,做給領導看」的「唯上」價值取向,彰顯出人民群眾主人翁政治地位的尷尬和幹部人事制度中殘存的封建人身依附關係旺盛的生命力。當官員執政理念中的「為民做主」正在逐漸讓位於「由民做主」,權力主體的返璞歸真已成為一股不可逆轉的時代主流。從理論上講,官員手中的權力來自人民,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天經地義。但事實上,濃厚的人治殘餘在官員選任上打上了深深的長官意志和黑金政治的烙印,由少數人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的機制導致權力授受關係本末倒置,「重品行」的選用標準更多地被口號化和標語化,「戴著面具跳舞」的官員也就越來越多。市場經濟的趨利性和公共權力的純潔性相互博弈,社會價值評價標準的畸變與病態也是產生官場「兩面人」現象的重要根源。「權」與「錢」成為相當一部分社會成員衡量人生價值的基本標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甚囂塵上。由於社會資源的配置權主要掌控在官員手中,使他們比其他社會群體更容易在社會失範中找到出路並獲得利益,謀取私利相對容易。而道德標榜則成為他們攫取社會財富所必需的「遮羞布」和「保護傘」,「清正廉潔」「淡泊名利」「執政為民」等廉價的道德標籤可以信手拈來,按需佩戴,來掩蓋其醜惡骯髒的靈魂。只求領導滿意的小聰明是人所不齒的。打造領導可視範圍內的工程項目是虛浮的泡沫,一戳即破,終究不是為官從政之本。那些經不起物慾名利誘惑的、弄虛作假、曲意逢迎的「兩面人」,同樣也經受不住改革發展艱難險阻的重重考驗,也不可能擔得起黨和人民的信任與重託。新時代好幹部的形象應該是這樣的:集表裡如一的堂堂正氣、實事求是的踏實本分、心繫家國的高潔情懷於一身,有一顆「一枝一葉總關情」的同情心、懂百姓哭笑的冷暖心、知行有所止的敬畏心。任何時候,都應記住百姓滿意與否才是衡量政策執行好壞的唯一標準。只有百姓滿意了,領導才可以滿意。只有練就真本事,真正為人民群眾想事情、辦實事、謀發展,才能正本清源,實現人民與政績的共生雙贏。
■《青鋒筆談——話說全面從嚴治黨》
趙青雲 / 著
人民出版社
2020年1月
● 掃碼關注我們 ●
*以上內容摘自趙青雲著的《青鋒筆談——話說全面從嚴治黨》一書,轉載請註明:中國理論網
審核:王熙元
責編:況家家
趙青云:《青鋒筆談——話說全面從嚴治黨》近期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學習強國」平臺在讀書欄目以重點圖書薦書推薦給全國廣大黨員幹部學習使用。
▼歡迎大家點擊【閱讀原文】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