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的「搞機人」從荒蕪的土地上播種出「root」、「刷機」等等一系列的玩法,現在的很多國產的 Android 機即使不 Root,不刷機,也遠比以前的機器好用。但當時有太多人就是衝著 Android 手機的可玩性高入了 HTC 的大坑。那麼昔日的極客們當時拿到第一部 Android 是為什麼會想著去 Root 呢?
編者註:本文用戶體驗部分編譯自 Xda-Developer。
更「正常」當 HTC Desire HD 剛剛上市之時,我就入手了它。一開始這部手機用起來特別不錯,然而不久之後在聲音上面出了一點兒問題。大家都知道,手機耳機插入的時候,狀態欄都會顯示一個耳機已插入的圖標。而我的手機在沒有插入的時候,也會顯示。在這種狀態下,我既收不到消息提醒,打電話也不能聽見聲音。這致使我開始尋找解決方案——解鎖,Root,刷入第三方固件……我的刷機(大坑)生涯也就開始了。
編者的第二部 Android 設備也是 Desire HD,編者表示,除了上面那位極客的問題之外,這部設備還有其他種種問題……比如,當你打電話的時候,距離感應器會關閉屏幕,然後它就永遠不會「復活」過來了,你只能拔電池。有時候刷機能夠將這些小毛病解決掉(因為這是官方固件的問題),有時候你只能放棄掉這臺設備了。
更炫酷我的第一部智慧型手機是三星的 Galaxy S,恰好我的哥哥和我在同一天買了同樣的手機。幾天後,他故意在我面前展示他「新手機」——UI 和我的手機完全不同,過渡動畫很炫酷,簡訊界面也超讚。我完全地被震驚了,於是我開始四處找尋比我哥更炫酷的界面。
最後我找到了 XDA 論壇(搞機的極客們應該都知道這個論壇)上面有各種各樣的定製化 ROM,但是無一例外地都標明了「需要 ROOT」和「第三方 RECOVERY」這可難倒了我。我開始從零學起,裡面的各種名詞讓我摸不著頭腦,而期間我的手機「變磚」了 3 次。不過最後看見我哥驚訝的神情,我感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問我:「你對你的手機做了什麼?」我告訴了他,我這幾周是怎麼折騰過來的,然後我反問到:「你這幾周不也是這麼過來的嗎?」他回答:「並沒有啊,我只是從 Playstore 裡下載了 GoSMS 而已啊。」
搞機的極客們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調試完美某個特性,而「他們」僅需要從主題商店裡下載一個程序就好了……
更清爽聖誕節的時候,我購入了一臺 Kindle Fire HD,當時我正享受著我的「越獄」後 iPod touch 4。我正想著,要不要「解放掉」我的新玩具,但閱讀過論壇裡關於刷機失敗的後果之後,我又不想把事情變得更糟。在打算放棄之際,我還是沒有忍住,將機器 ROOT 了。
我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鎖屏界面 Amazon 的廣告沒了,沒有強制的系統升級了,可以安裝 Playstore 了,並且可以做到很多我的 iOS 設備做不到的事情。後來,我裝上了 Xposed 框架,嘗試了各種各樣的可定製化 ROM,比如 Chameleon OS CM 11……
Kindle Fire 用戶會 ROOT 他們的設備很好理解,畢竟在平板電腦上顯示廣告實在是讓人忍不了。當然,CM 能提供近乎於原生系統的體驗要比一些像 Amazon 一樣的第三方廠商強上不少。所以 Amazon Firephone 開售一個月僅賣出 26,400 臺也一點讓人不吃驚。(數據來自 Com Score)
更簡潔幾年前,我入手了 HTC Explorer,它居然只有 150 MB 可用空間,這讓我驚呆了!我只安裝幾個 App,系統就開始提醒我內置空間不足。於是我也踏上了 ROOT 之路。而且,今後我購買 Android 手機的時候,一定會上論壇檢查下,這款手機是否為論壇鼎力支持著,如果不是,那我情願不買這部手機。
很難想像,居然還會有手機在購買之初就只剩下 150MB 可用空間,但在 2011 年(HTC Explorer 手機上市那年)這樣的情況很常見。那時手機幾乎都可用拓展內存,而且都被運營商給「綁架」了。所以到現在會有手機廠商主打「無運營商捆綁」牌。
時過境遷的今天,人類已經忘卻了 Android 機器曾經多麼地「難用」,早就失去了想要 ROOT 的理由。曾經年輕的極客們,一部分已經失去了對待 Android 的耐心,轉投 iOS 陣營了;還有一部分還在追求他們的本心——ROOT 再搞機。那麼,到底 ROOT 是為了什麼?為了 Xposed 框架帶來的炫酷插件?為了 ROOT 完全掌控自己的手機?還是其他?屏幕前的極客們,你為什麼要 ROOT 你的手機?
這些就是來自 XDA 論壇上,第一代「搞機人」的成長歷史,也許諸位極客中,還有比這些人資歷更老的玩家。這會兒分享你的「搞機」故事也不遲。來吧,大叔們,還等什麼呢?
點擊圖片,閱讀更多
▼
關注「極客之選」微信帳號,回復「免費得」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