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安徽經濟生活頻道,今晚18:20直播的《第一時間》有詳細報導!
老子是安徽渦陽人,幾千年前,老子騎著一頭青牛,經過函谷關,成了道教的神仙,升天而去,但是留下了一個千古疑問,那頭大青牛去了哪裡呢?
天柱山,山谷流泉,幽深的山谷,潺潺的山泉,這裡就是名聞遐邇的山谷流泉景區,又叫石牛洞,進去不遠,有一個小石塘,正中間臥著一塊大石頭,這造型,很像是一頭牛。
山谷流泉文化園景區 副主任馬曉芬:「這裡是牛頭,這裡是牛背,這是一個臥牛飲水的造型。」
仔細一看,確實很像,石牛長約五六米,高兩米,比正常的牛大多了,估計幾百噸肯定有,它的來歷更是非常奇特。
宣傳主任許一川:「上遊片麻巖,基底,這個變質花崗巖,脫落滾到這裡的。」
山上面滾下來的,確實可以稱得上天降奇石了。想想看,在這秀美的山谷裡,有山有水,有樹有竹,景色秀麗。這樣的環境裡,居然有這麼一塊突兀的大石頭,而且這塊石頭的形狀又是如此奇特,當然是令人驚嘆,造化神奇了。
歷代文人騷客接踵而至,在石上刻下了幾十幅詩篇、題字,最有名的就是這四個字,天下奇觀。馬曉芬說,明代的天下奇觀。許一川說,大家都公認石牛是天下奇觀,天降尤物。
到了宋代,石牛洞已經成了文人薈萃之地,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人先後來此,題詩紀念,留下了摩崖石刻。有人愛山水,有人愛題詩,唯獨黃庭堅,這位北宋排前幾名的大詩人,卻偏愛這塊大石頭,天天看著都不過癮,竟然住下不走了。
許一川說,黃庭堅曾經在石牛背上讀書,宋畫第一的李公麟看到,讓黃庭堅不要動,要畫一幅畫,於是就有了黃山谷騎牛圖。
相傳黃庭堅騎牛圖就刻在摩崖石刻那裡,可惜歷經千年的風吹雨打,消失了。於是後人根據傳說,做了這樣一組雕塑。
庭堅騎牛讀書,白雲悠悠,溪水潺潺,也許就在這裡,嚮往已久的某種境界,正好撓到了他心中的痒痒之處。
許一川說,宋代文化的一個典型特點是追求神似,石牛正好印證了這種審美特質。馬曉芬說,比較喜歡這裡的山谷,所以起名叫山谷道人。
山谷流泉文化園景區 副主任馬曉芬
原來黃庭堅號山谷道人,竟然是這樣來的。魏晉風度,崇尚美學的法度,宋代陰柔嫵媚,卻崇尚寫意,這頭石牛的蘊涵,正是宋代士大夫精神的絕妙追求,所以它徵服了黃庭堅這位大詩人。
那麼,當年老子的大青牛,就是這頭石牛嗎?在摩崖石刻這裡,還有兩個牛蹄印,其中一個比較清晰。馬曉芬說,相傳是老子騎的青牛,下凡的時候,落腳留下的。
原來如此,其實老子那頭青牛,也是調皮搗蛋的傢伙,經常下凡來人間玩,其中一次,就是變成了牛郎織女裡面的老牛,做了一件成全牛郎織女的大好事。
還有一次,變成了唐朝唐僧取經時候的牛魔王,被孫悟空暴打了一頓。再後來它又下凡了一次,這回跑到了山谷流泉,先是留下了牛蹄印,然後滾到下面不走了,最後變成了這頭石牛。
許一川說,不信青牛曾入洞,分明石上印雙蹄。大家不信這石牛就是老子的青牛,可是這麼多證據呢。
宣傳主任許一川
所以經過考證,這頭石牛確實就是老子騎的那頭青牛,專門從天上下凡來的,保佑大家牛年大吉,牛氣沖天。
安徽經視記者:楊蘇軍、姜雷報導轉載加微信:dysjwx2003
轉發擴散!記得點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