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個不想對著鏡頭向父母報平安的廣東援鄂醫療隊隊員朱海秀嗎?今年年初,一句「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沒法做事」讓許多人記住了這個有著黑眼圈的女孩。近日,她趁著休假回到了武漢,再來看看她當時奮鬥過的地方。
「不能哭,哭了就白幹了」
1月24日,除夕夜。128名廣東援鄂醫療隊隊員深夜出徵,前往武漢。
△廣東援鄂醫療隊抵達武漢
疫情初期,醫療隊員們不僅要面對未知的疾病,也面臨著防護物資短缺的問題。雖然壓力巨大,但朱海秀一直告訴自己,「不能哭,要是哭了一切就都白幹了」。
當時,朱海秀負責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由於戴了五六層手套,她也沒有把握輸液時能一次成功。如果再哭花了護目鏡,成功率會更低。「我不想看到他們臉上痛苦的表情。」
剛到武漢時,朱海秀經常在想什麼時候才能回家。而到了可以離開的時候,她又捨不得這座城市和這裡的人民。告別那天,一直忍著不哭的她,終於痛快地哭了出來↓
「好像哪裡都一樣,又好像哪裡都不一樣」
在朱海秀的印象中,武漢是一座空曠的城。「從機場出來,一個人都沒有。」然而這次來到武漢,朱海秀覺得好像哪裡都一樣,又好像哪裡都不一樣。看到車站熙熙攘攘的人群,她又一次沒忍住眼淚。「原來武漢真實的樣子是這樣的,真的很漂亮。」
除了想看看這座城市的變化,朱海秀還有很多想見的人。她牽掛自己當初奮戰過的醫院,牽掛著那些患者的康復情況。但遺憾的是,由於當初工作時無法攜帶手機,朱海秀沒能留下他們的聯繫方式。
在這裡,還有一位特別的人,一直都在她的心裡。這次回來,她一定要見。
「小娃娃來幫武漢,我們不能做逃兵」
朱海秀要見的這位特別的人,名叫盧登芳,今年48歲,是廣東援鄂醫療隊駐地的服務人員。
援鄂期間,如果說當時身在一線的朱海秀,是能忍住淚水的「小超人」,那麼當她脫下防護服回到酒店時,又變回被盧阿姨呵護著的小女生。
正是這位阿姨的細心照顧,讓朱海秀在武漢這個陌生的城市,有了家的感覺。
半年多沒有見面,朱海秀看見盧阿姨就撲了上去,抱起她「轉圈圈」。
盧登芳特地帶朱海秀回到當時她住過的房間裡,像「老母親」一樣吐槽朱海秀不收拾衣服,亂丟鞋子,但沒忘補上一句「是因為工作忙才沒收拾」。
兩人親熱地聊著,回憶起當時的情況,還是忍不住流淚了。
朱海秀:阿姨,我見到你好高興,我們都過來了。不要哭,哭就不漂亮了。
盧登芳:真的是可憐,小娃娃,為了我們武漢,飯都放涼了……
朱海秀:阿姨,其實更應該感謝你啊。
盧登芳:那時候,其實我也好害怕。我家裡有老有小的,不過我們現在沒事了。我們真的有很深的感情,就跟戰友沒有什麼兩樣。
盧登芳與廣東援鄂醫療隊的緣分,其實源於一次陰差陽錯。
1月22日,盧阿姨本打算離開武漢,回老家過年,但同事臨時有事與她換了班。1月23日上午,武漢暫時關閉離漢通道,盧阿姨就這樣留了下來。
起初,盧阿姨也後悔答應同事的換班請求,害怕自己被感染,她的心總是揪著。年輕的醫療隊員們給了盧阿姨堅持下來的力量。看到這些年輕人衝鋒在前,她覺得自己也不能做逃兵。「人家小娃娃大老遠的來幫武漢,他們都不怕,我們這些老傢伙還怕什麼?」
盧登芳在日記中,這樣記錄下她與「醫生孩子」們的點點滴滴。
今天,住在6057的小帥哥醫生給了我一些牛奶,但我收下後就轉交給了住在6065的護士長,請她幫我帶去漢口醫院,給那些病人喝。我不好意思,更不能要他們的東西。
今天非常開心,昨天向社區領導申請了洗衣機,今天就送到酒店了,高興壞了。這些醫生孩子們30天沒換被子了。
實際上,盧登芳去年12月才入行,在醫療隊員們入住時還是「新手」,但這不妨礙她把醫療隊員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悉心照料。她經常叮囑隊員們,首先要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病人。
剛到武漢時,駐地的設施還不夠完善。大年初一那天,朱海秀下班回到酒店,盒飯已經涼了。由於沒有微波爐,朱海秀和同事只能將就著吃。
看到這一幕,盧阿姨心疼不已。「如果不是疫情,誰家小孩過年不是跟爸爸媽媽在一起,吃好的喝好的?」她決定,一定要讓孩子們吃上熱乎的飯。
駐地條件有限,盧阿姨靠著手頭為數不多的工具,硬是琢磨出了個「土辦法」:在塑膠袋裡灌上熱水,再把盒飯放進去燜熱。這份盒飯,讓朱海秀和同事「吃哭了」。
怕醫療隊員住得不舒服,盧登芳在洗滌公司關門、駐地又沒有洗衣機的情況下,手洗了隊員們的床單和被罩。為避免交叉感染,她在床單上寫下了每個人的名字,方便隊員們辨認。朱海秀說,「阿姨對我們這麼好,那一刻看到她覺得特別溫暖。」
幾個月前,廣東援鄂醫療隊快撤離時,盧阿姨想在駐地給孩子們做頓飯,但沒找到合適的機會,成了她的遺憾。這次,她特意為朱海秀做了一桌飯菜,讓她嘗嘗自己的手藝。
儘管在盧阿姨在看來,那些感動了醫療隊員們的舉動,只是她的本職工作,但實際上,她所做的一切不光要靠熱情,更需要隨時直面病毒的勇氣。像盧阿姨一樣,志願者司機、保安、服務員……一大批一線的勞動者穩穩地託舉起了抗疫中的武漢,讓戰勝疫情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點擊視頻,了解更多↓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
監製/耿志民 李浙 李大勇
製片人/馬麗君 王元 馬文佳 溫露
記者/張鵬軍 攝像/賴健 謝琳 楊德才
剪輯/李瑞 張鵬軍 編輯/楊惠珺 叢寧
視覺設計/歐鵬鵬 海報設計/潘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