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遙遠的比利時機場被查獲的兒童木馬,導致警方瓦解一起販賣甲基苯丙胺(冰毒)的走私毒品案。這起案件背後牽扯出了更大的利益集團,該販毒團夥可能與阿根廷最臭名昭著的華人非法組織有聯繫。
甲基苯丙胺俗稱冰毒,對人的健康禍害極大,反覆服食會成癮,過量則導致死亡。此外,還會造成行為失控,誘發治安和刑事案件。近日,在比利時機場,工作人員在檢查一個兒童玩具木馬郵包時檢測到了一種白色物質,這種被發現的白色物質就是毒品莫利(MDMA),一種似是而非的新型毒品流行全球,查獲重量達到2,226.00克。
當局仔細審查了這個兒童木馬包裹的標籤,發件人是比利時Malinas市梅赫倫的一個人,而收件人則是一名玻利維亞籍女性,收件地址為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利涅爾斯區蒂莫泰奧•戈迪略街802號的一處兩層公寓套房。
根據國際刑警組織(INTERCOPS)發出警告說,通過阿根廷各地機場警察組成的單位(AIRCOP)發布了全國通告,由該組織負責偵查,攔截和調查該非法販運物品的原產地或過境點的國家的機場。這也是聯合國的一個打擊販毒計劃的一部分。在阿根廷,安全部長帕特裡夏•布裡奇(Patricia Bullrich)已經下令對阿根廷境內進行嚴查。
案件調查的命令被發送至毒品犯罪檢察官辦公室(PROCUNAR),由迭戈•伊格萊西亞斯(Diego Iglesias)和檢察官加布裡埃爾•魯伊斯•莫拉萊斯(Gabriel Ruiz Morales)負責協調,在聯邦經濟法官馬塞洛•阿古斯基(Marcelo Aguinsky)監督和海關總署的參與下,多方共同監控著這個來自比利時的玩具小木馬,挖掘當中的秘密,比利時當地警方在小木馬中起獲了甲基苯丙胺毒品成分。據悉,該兒童木馬按照原來的計劃通過DHL郵政寄被送至阿根廷埃塞薩國際機場。
這個玩具木馬的運輸過程被亞歷杭德羅•伊茲科維奇(Alejandro Itzcovich)領導下的機場保安警察(PSA)嚴格監控。最終,警方設法查獲了包裹的收件人,是一名玻利維亞國籍的女子。 她住在布市Villa 31 bis的第2區。 當包裹到達利涅爾斯社區之前,警方對這名女子的信息一無所知。這名女子參與案件的部分很有限,到目前為止,只是藉助她的名字收貨而已。
終於,交貨的日期到了。被替換了其中貨物的包裹從埃塞薩機場出發,但毒販並不知道他們的貨物已經被警方發現並掉包。6月4日,這個包裹被送至指定地點。一名華人男子在收件地點開門並籤收了貨物。而這就是機場保安警察一直在等待的信號,警方埋伏在四周,密切關注著這個包裹的去向。
涉案嫌疑人被捕後,持有搜查令的警方迅速進入該住房執行搜查任務。他們很驚訝地發現了約50公斤的氯胺酮(K粉),甚至還有一些毒品被藏在高壓鍋內,這是警方沒有想到的。
在被搜查的住家內,警方還拘留了另外兩名中國公民和兩名烏拉圭公民。而包裹上「外借名字」的女子則在弗洛雷斯塔區大街上被扣押。在整個被稱為「英仙座行動」的辦案過程中,警方繳獲了一把16口徑的獵槍,不同口徑的槍枝彈藥,手機,證件和兩部汽車:一部奔馳和一部奧迪,這也是被拘留嫌犯使用的車輛。
調查過程非常迅速,只持續了24個小時。但調查結束並不意味著這起案件就此終結。該案件知情人士向媒體表示,警方將繼續深挖掘該組織背後的首要分子。犯罪分子認為,使用其他國籍人士收貨不會有危險,因為他們已經從歐洲其他國家收到過其他包裹。
調查人員將分析查獲手機當中的內容與被拘留人員之間的關係。雖然大家沒有明確說明,但有消息稱這個位於利涅爾斯區的雙層公寓可能與阿根廷不法組織有關,該組織主要成員已經於2016年被由內斯特•羅卡格裡亞(Néstor Roncaglia)領導的阿根廷聯邦警察逮捕,但該組織殘餘仍然在繼續運作。
在玩具木馬和涉案公寓中查獲的毒品在阿根廷並不常見。相反,這些毒品通常都是由不法組織在阿根廷開設的「卡拉OK」中消費。
在逮捕犯罪嫌疑人後,打擊毒品犯罪科副科長馬丁•維利亞(Martín Verrier)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次行動查獲了大量的氯胺酮K粉,大約有20萬劑量的危險有害物質,犯罪組織經常將K粉當作是冰毒出售,因為冰毒是更昂貴的毒品。」
馬丁•維利亞解釋說,在戈迪略發現的氯胺酮「價值相當於100萬美元,被查獲的甲基苯丙胺約有8萬片,價值4000萬比索」。
文章來源於阿根廷華人在線,版權歸屬原作者,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以便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