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部電話,大場鎮房管所的徐振康,聽到了不少居民的「難言之隱」。
為方便居民及時諮詢聯繫,大場鎮政府特意為房管所的徐振康和陸琬平配了兩部工作手機,作為電梯加裝的熱線電話向所有小區公布,24小時接受居民、居委會諮詢。
他記得,一天晚上電話響起,是一位家住二樓的阿姨打來的。阿姨說:「上午樓裡開加裝電梯座談會,是樓上的老姐妹召集的,大家平時關係好,不好意思不去,也不好意思說什麼。實際上,家裡的小輩都不想裝。我現在是兩難呢!」
徐振康當即安慰了這位阿姨:「我特別理解您,我們幫您一起想辦法。」後來,大場鎮房管所和居委會出面,把這個阿姨家的實際情況說了出來,樓道裡居民一商量,最後將這位阿姨家的費用免除了,由大家分攤。阿姨家的孩子也被大家的誠意打動,同意加裝電梯。
徐振康告訴記者,很多居民礙於面子,開會座談時不說出實情,真正籤字時就卡殼了。通過這個熱線,他們把情況告訴我們,由第三方去溝通,效果要好很多。
缺錢,也是很多居民當面交流時難以啟齒的話。通過熱線了解到一些居民缺錢的情況後,除了溝通引導,有其他樓層居民願意分攤之外,居委會也努力搭建平臺讓居民間加強互助,如某戶居民家中有慢性病患者,其他有條件的居民可以為其提供可靠、緊缺的醫療資源,在感受鄰裡互助的溫暖後,居民也更願意接受加裝電梯了。
大場鎮還給了居民區書記一定的支持資金,當出現困難時,居民區書記可以表示願意先行墊付,但在實際操作中,居民區書記這筆錢竟然很少用到。「很多居民覺得幾千元錢還要讓居委會來出,很沒面子,想想也就自己出了。」
而記者在大場鎮多個加梯成功的小區採訪發現,這裡居民之間的關係確實更為熟悉融洽。申泉花苑41號樓6樓的馮先生和李阿姨家各多出了8000元,幫助樓下一戶困難居民減輕負擔。樓內的兩位小青年,一個掌管樓內資金卡、一個管密碼,負責收集大家的資金,轉帳給電梯廠方、施工方等。逢年過節一起搞活動時,居民們常常舉家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