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慈善萬裡行·2017(江蘇站)香港新界慈善機構聯合訪問團」一行100多人(由香港博愛醫院等八家宗教及慈善機構董事局成員組成)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同胞紀念館參觀,他們向南京大屠殺30多萬遇難同胞敬獻花圈並默哀。
紀念館館長張建軍接待了代表團主要成員並向大家介紹了館裡的展覽及參觀情況。他說,年輕人不容易正面接受南京大屠殺歷史,但這段歷史是中國慘痛歷史中特別的一頁。
張館長向大家介紹南京保衛戰的慘烈情況。他還說,侵華日軍在1937年12月13日侵佔南京後,開始了持續6周的大屠殺。這不是某些士兵擅自而為,而是有組織有預謀的大屠殺。
張館長向來訪的香港慈善機構交流團介紹了拉貝、魏特琳等國際友人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留在南京,給予難民提供的無私幫助。他說,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30多萬人是有法律依據的。在東京審判中,就明確判決。
香港慈善機構交流團一行緊接著參觀了「萬人坑」遺址。
在紀念館祭場,中聯辦新界工作部部長劉林、香港慈善機構訪問團總團長彭少衍和所有團長、團員及學生團輪流上前敬獻花圈並默哀。
大家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了解了歷史,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遇難同胞,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宣示中國人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
參觀尾聲,訪問團總團長、香港衍生品牌傳始人、博愛醫院董事局主席彭少衍帶頭在紀念館留言簿上簽名留言。他寫道:「團結起來,維護和平」。
彭少衍先生說,這是他第一次參觀紀念館,心情非常沉重。「看到同胞們遭受如此災難,我感到非常悲痛。」
2014年,國家以立法形式,確定每年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彭少衍表示,在香港,這一天沒有舉行特別的悼念儀式。「我們回去後,一定要把在這裡的所見所聞告訴身邊人。以後每年12月13日,我們也要同步舉辦悼念活動。」
△彭少衍(左)和楊金生(右)△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臺港澳交流中心主任楊金生表示,9月份本身是抗戰紀念日,這是一個重要的節點。另外,最近香港中文大學民主牆「港獨」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香港十大大學校長聯合發聲,反對港獨,維護國家的統一。我們在這種特殊時期,聯合香港8家慈善機構,博愛醫院組團來到紀念館參觀,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具有特別的意義。我們要讓子孫後代銘記歷史,警醒後世。他還說,這對年輕一代具有教育意義。我們要維護國家統一,我們每個炎黃子孫都要團結起來,銘記歷史,為中華民族繁榮富強而努力!
最後,訪問團成員們和學生團在紀念館和平女神像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