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一家生產處方藥的製藥企業小林化工曝出造假醜聞,累計已有200多名患者在服用該公司藥品後出現不同程度的健康受損。
據介紹,小林化工公司存在製藥原料使用不當,製藥過程違規,用陰陽帳簿應付檢查,捏造部分質量檢驗結果,發現異常後依然發貨等「8大過錯」。
據報導,福井縣和日本厚生勞動省調查發現小林化工公司從約40年前開始就存在捏造部分質量檢驗結果等問題。
例如,在該公司生產的約500種藥品中,約80%的藥品有虛假的製造記錄,公司現任社長小林廣幸等高管人員長期默許違規行為。目前這家公司已主動召回了41種藥品。
在這起案件中,最令人震驚的是,該公司在造假問題上的「團結一致」且長達40餘年。
一方面是從40多年前就開始偽造質檢結果,另一方面小林化工的管理人員早在16年前就已經發現了造假活動。
但沒有一個人選擇阻止這項違法活動,發現問題後該公司的藥品依舊正常出廠。
據統計,該公司出產的藥物中,近80%存在造假和偽造質檢結果。
在此之前,小林化工主要以生產仿製藥物為主。
這些藥物由於專利到期,生產成本較低,因此價格也較低,能夠大大降低患者的醫療負擔。
所以,許多患者都願意選擇該公司生產的藥物,受眾十分廣泛。
當地政府對其下達了長達116天的停業整頓要求,這是迄今日本藥企因違反本國《藥品與醫療器械法》受到的停業時間最長的處分,創下日本藥企最長停業處分紀錄。
圖源:央視新聞
但如今多項造假罪證早已罄竹難書,如此嚴重的造假醜聞不僅讓人倍感憤怒還細思極恐。
據了解,國內遊客到訪日本時經常順便在藥妝店買一些非處方藥和日用品,小林製藥生產的液體創可貼、兒童退熱貼等常備藥品比較有人氣。
不過,小林製藥與此次被曝出造假問題的小林化工是完全不同的兩家公司,與事件中的問題藥品沒有任何關係。
曾幾何時,「日本製造」以誠信、嚴謹、精細而著稱,「日本製造」也因此一直成為製造業高品質的代名詞。
然而現在,曾經以質量著稱的「日本製造」似乎正在經歷著一場「地震」。
隨著不斷曝光的日本企業質量監管問題、數據造假問題,「日本製造」的光環時時被蒙上陰影,「日本製造」的聲譽也受到了衝擊。
如今,不禁要問一句——「日本製造」開始跌落質量神壇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