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配圖
7月7日晚上楊女士從外地旅遊返回家中,開門後發現室內物品零亂,似乎有人翻動過,經檢查房間物品楊女士確認家中被盜。
到房東家查看監控之後,楊女士大吃一驚,嫌疑人居然是熟人小吳。在自己旅遊期間,小吳不但偷了家中物品,還大搖大擺進出好幾次。考慮再三,楊女士選擇了報警。
根據楊女士提供的線索,西湖公安分局文新派出所的民警很快就將犯罪嫌疑人小吳抓獲,面對證據小吳如實交代了整個作案過程。
小吳與楊女士是前同事,知道楊女士的住處,他看見楊女士在朋友圈曬外地旅遊的照片,就萌生了盜竊的念頭。
7月6日晚,小吳來到楊女士住處,發現她沒有關窗,就從窗口爬進了房間,先是悠哉悠哉地洗了個澡,剛想休息一下偷點東西,結果被隔壁的狗叫聲嚇得心虛,於是只能空手而歸。
第二天中午,小吳再次來到楊女士家中,這一次,他直接用鑰匙開門,麻利地偷走了茶葉和手鐲。
這鑰匙,怎麼來的?
民警審訊時發現,小吳已經不止一次在楊女士家中實施盜竊了,開門的鑰匙就是6月中旬小吳「光臨」時順走的,當天他同樣使用爬窗入戶的方式盜竊了現金、鑰匙等物。
目前,嫌疑人小吳因涉嫌盜竊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記住哦,下面幾條,最好不要再在朋友圈裡曬了。
現實生活中,很多騙子都與被害人素不相識,但是能將孩子和媽媽的名字叫出來,還能有兩人的照片。
原因就在於,愛曬孩子的家長沒有關掉微信中「附近的人」這個設置。騙子就是通過微信搜索「附近的人」,來成功獲取被害者信息的。
現實生活中,很多騙子都與被害人素不相識,但是能將孩子和媽媽的名字叫出來,還能有兩人的照片。
原因就在於,愛曬孩子的家長沒有關掉微信中「附近的人」這個設置。騙子就是通過微信搜索「附近的人」,來成功獲取被害者信息的。
暑假來了,朋友圈又被那些在外上學的遊子們歸家的火車票、飛機票席捲了。有的甚至連個人信息都忘記處理直接上傳照片。
而實際上,朋友圈曬火車票、飛機票時應注意保護票面上的條形碼或者二維碼,因為這很可能成為洩露個人信息的途徑。
登機牌二維碼和條形碼上包含旅客的個人身份信息,但是二維碼是有保護的,並非誰都能掃取二維碼信息,只有專業設備才能識別,但要提防有人利用高科技竊取個人信息的可能。為了安全,大家還是小心為好,曬票也別忘了遮「碼」。
同理,登機牌等等含有二維碼或信息的東西,最好都不要公開展示。它們會透露你特定時間所處的特定位置,也會透露你的生活圈範圍。
曬爺爺奶奶,會讓壞人有更高的機率把他們認出來。這暴露了你的個人信息和老人之間的關係。
如果有人突然對老人說出他孫子的姓名,再附加任何一條謊言,都可能輕易騙走老人的積蓄。
蘋果手機有「常去地點」功能,會顯示你經常去的位置。可點擊「設置—隱私—定位服務—系統服務—常去地點」,關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