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4日,有一部精彩的恐怖電影續集上映,那就是《人類清除計劃》的第四部,相信很多影迷(包括小慕在內)都以為第三部就已經完結的。
從詹姆斯·德莫納克編劇/執導的第一部開始,這個系列始終圍繞「殺戮夜」,通過不同人物衍生出不同的故事。
1、《人類清除計劃1》,2013年
2022年的美國,失業率僅為1%,犯罪率達到歷史新低,到處一派欣欣向榮,美國政府將這樣的成就歸功於「清除計劃」:通過每年固定的殺戮夜,釋放民眾的暴力欲望,換取一年的穩定。
新一年的殺戮夜即將來臨,商人男主桑丁一家開啟安全設施,準備像往年一樣安然度過。而桑丁的兒子偏偏作死救助了一個陌生人,引來一堆變態殺手。
2、《人類清除計劃2:無政府狀態》,2014年
軍人Leo的兒子被人酒駕撞死,司機卻因為證據不足而逍遙法外。大屠殺開啟之際,Leo全副武裝想要討回公道,途中作死救下一對貧困母女和一對年輕情侶,一個人的復仇變成五人小分隊的逃命。
△戴面具的都是要殺人的。
3、《人類清除計劃3:大選之年》,2016年
「殺人旅遊」成為新興產業,而美國很多地方發生遊行,清除計劃遭到公開反對,主張廢除清除計劃的候選人羅恩得到擁護。對手為了除掉羅恩,取消了本次殺戮夜特殊官員受保護的規定。上一集的Leo這次當上了保鏢,和其他「反清除計劃者」保護羅恩度過殺戮夜。
4、《人類清除計劃4:首次清洗》,2018年
也該想到拍前傳了——2014年,美國陷入經濟危機,失業率不斷上升,政府被「美國新開國元勳(NFFA)」推翻。NFFA科學家宣布將在史坦頓島進行一項實驗——清除計劃,在12小時內允許公民選擇任何方式釋放壓力,並提供現金補償,目的在於消滅窮人……
更換不同的場景,放進不同的人物,設計不同的任務,整個系列大概就是這麼發展的。第1部屬於基本玩法,人物先得在「容易」級別通關,任務只是「生存」,第2、3部擴大規模,從家庭上升到社會、國家,任務也變得複雜,加入了「殺戮」、「拯救」之類的元素;第4部則是對起源進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