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氣暴漲300%!澳大利亞或成最大贏家,趁機對華加大出口!

2021-02-15 一點古今論

受到疫情的影響,2020年全球液化天然氣產能增速不斷的下降,很多人應該都發現了,國內的液化天然氣一漲再漲,不僅是中國,就連日本和韓國等一些東南亞國家也因為寒潮、環保等多種因素,爭相搶購液化天然氣,這也導致了液化天然氣的價格不斷上漲。根據最新的報導,截至1月中旬,液化天然氣的亞洲現貨價格已經攀升至超30美元/百萬英熱,和一個月前相比,上漲了300%。這對於澳大利亞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也讓澳大利亞天然氣生產商賺足了錢。

2020年,澳大利亞預計出口7800萬多液化天然氣,不僅創下歷史新高,而且還將超越卡特爾,成為全球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也就是說,在這一波天然氣漲價潮中,澳大利亞是最大的贏家。不僅是液化天然氣行業,還有運輸業,因為購買液化天然氣需要運輸船運輸,所以運輸船的運費也在不斷的上漲。就拿日本來說,澳大利亞發往日本的運輸船運費僅僅一個月時間,漲幅就超過了50%。此前,澳大利亞多種對華商品遭到限制,但是唯獨液化天然氣沒有受到影響。

所以,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也抓住了機會,加大對華出口,從2020年11月開始,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了260萬多液化天然氣,這一數據要比2019年11月高的多。不過,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或許可以在中國市場擴大,但是其他商品或許就不太可能了。但是,這一邊的俄羅斯也在虎視眈眈,準備搶佔澳大利亞在華份額,將對華天然氣供應量提高100%。除此之外,還有烏茲別克斯坦對於中國市場也非常的重視,也在不斷加大對華的天然氣出口。

如果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無法擴大在華市場,那麼很有可能會被其他國家取代,畢竟現在中國市場是一塊「香餑餑」,誰都想要。最近幾年中國經濟在快速的發展,對於液化天然氣的需求量也不斷的增大,澳大利亞要想在華站住腳跟,就要老實做人,不要想一些亂七八糟的歪點子,讓兩國的關係越來越緊張。只有真誠合作,才能獲得雙贏。

「感謝您的讚賞,祝您身體健康」

相關焦點

  • 美國陷入「鋼鐵荒」,鋼鐵價格暴漲215%,中國卻成最大贏家
    ,咱可有的是,而早在5月份的時候,我國的八大鋼材品種的噸鋼均價,一度突破了6600元,和去年同時期相比,暴漲了75%。有人想了,中國可以趁著現在這個時機,多賺一筆了,畢竟中國本就是最大的鋼鐵出口國,生產多,除了自用的,自然也會拿來出口,可是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國反而開始縮減產能,控制出口,在調整出口戰略以後,減少了對國際市場的鋼鐵供應,這讓美國、德國等,本就是「鋼鐵荒」的國家來說,無異於是陷入了更大的困境,但是又如何呢?
  • 澳大利亞鐵礦石價格猛漲,不料中方當頭潑冷水,日本成最大贏家
    當然,總有一些國家喜歡不按照常理出牌,澳大利亞今年以來採取的「對華強硬政策」顯然就是完全的政治站隊結果,畢竟毫無理由得罪自己最大的經濟夥伴並不是聰明的做法。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澳大利亞政府已經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自十月份開始我國就對澳大利亞開展了一系列反制措施,玉米、紅酒等澳大利亞進口農產品都受到了影響。而除了這些之外,澳洲鐵礦石將被替代,中國拒絕為高價礦石買單。
  • 澳大利亞人高估自己!蒙古國承接中國訂單,成中方最大焦煤供應商
    尤其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國經濟都陷入困境,而中國卻獨獨成為了全球唯一一個呈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也讓中國市場被各國企業更加重視,來自世界各地的各領域相關企業紛紛開始加大對華投資,促進與華交流。但必須指出,也有一些歐洲國家,受美國慫恿,屢屢在國際上叫囂要「與華脫鉤」,比如國家經濟發展高度依賴中國的澳大利亞,就頻頻做出有損雙方利益之舉。
  • 印度禁止口罩出口後,鄰國送來「定心丸」:對華口罩出口暴漲!
    印度在關鍵時刻,不顧世界衛生組織的勸阻,接回在華印公民,緊接著就突然宣布禁止口罩出口。雖然印度的一系列決定有些出人意料,但卻符合新德裡一項的做事風格,將落井下石演繹的淋漓盡致!眾所周知,雖然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國,正常情況下,平均每天可以生產2000萬個口罩。但由於疫情來勢兇猛,再加上春節期間停工,口罩仍然是供不應求。雖然得到了很多國家的幫助,但還是捉襟見肘。
  • 臺灣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冷排「鑽石水」可養魚?
    臺灣中油高雄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建站多年,海底生態豐富,冷排水還可協助漁民發展養殖漁業。  據報導,天然氣在各種燃料能源中被稱為「潔淨能源」,最主要是因為燃燒天然氣比起石油和煤之化石燃料要更加清潔,產生更少的溫室氣體。獲得同樣的熱量,燃燒天然氣產生的二氧化碳比燃燒石油要少30%,比煤要少45%。使用天然氣的聯合循環發電在可用化石燃料能源中最為潔淨。
  • 自治區安委辦約談國網北海液化天然氣公司
    11月16日自治區安委辦召開安全生產約談會對國網北海液化天然氣公司相關負責人進行約談警示同時動員部署為期3個月的特殊作業安全專項整治工作11月2日上午11時45分許,國家管網集團北海液化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發生著火事故,目前已造成7人死亡,2人重傷。
  • 當了18個月靶子後,澳大利亞農民把帳算清:對華爭端將損失280億
    澳大利亞大量農民警告澳大利亞政府,澳大利亞繼續採取錯誤對華政策,對華爭端將會讓澳大利亞付出高達280億美元的代價。
  • 【有聲專欄:中俄歷史上的今天】國際畫家日,俄羅斯籤署《獨立國家國協協議》,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正式投產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正式投產。這個項目集天然氣勘探開採、液化、運輸、銷售於一體,是全球最大的北極液化天然氣項目,也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俄羅斯實施的首個特大型項目。它對俄羅斯天然氣進入亞洲市場有積極作用,開啟了俄羅斯市場向中國供應液化天然氣的新篇章。
  • 中國剛剛乾成了件大事,澳大利亞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
    新朋友請點擊上方藍字九龍軍事關注,即可閱讀更多精彩好文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甘願追隨美國的澳大利亞想不到,自己對華瘋狂撕咬卻給了盟友一個天賜良機
  • 離澳赴華健康碼作廢改為核酸證明+HS健康碼~澳洲對華出口暴跌26%!
    據《澳大利亞人報》報導,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8月份,澳大利亞對中國商品出口下降超過26%,使得今年以來,澳洲對華出口總值同比下降7.5%,至757億美元。據彭博社援引中國海關周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八月份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的下降幅度超過其餘所有國家。
  • 澳大麥葡萄酒出口或清零,鐵礦石也遭遇滑鐵盧
    由於澳大利亞甘心充當美國的「馬前卒」,屢次在涉華問題上做出錯誤舉動,嚴重傷害了兩國關係,本著友好相處的理念,我國多次對其好言相勸,然而澳政府卻執意在錯誤的道路上一路走到黑。既然澳大利亞敬酒不吃吃罰酒,那我們也沒必要再慣著,從去年開始,國內多個部門對其採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澳多種重要出口產品成為被打擊的對象。
  • 天然氣,煤氣,液化氣有什麼區別?
    請加微信eprens我們比較常見的燃氣有天然氣、煤氣,還有液化石油氣,然而這三種燃氣到底有什麼區別,你真的知道嗎?1、從來源上看:天然氣是地下巖石儲集層中以烴為主體的混合氣體的統稱,簡單來說就是從油氣藏、煤層產出的油田氣、氣田氣和煤層氣。煤氣(通常所說的是指人工製造的,不包括煤層氣)是以煤為原料加工製得的含有可燃組分的氣體。
  • 【天然氣】Eagle號第一艘外國船隻的LNG加注任務
    原標題:Eagle號第一艘外國船隻的LNG加注任務來源:八卦能源君(微號:energymarketgossip)  作者:能源君       伊格爾液化天然氣公司伊格爾液化天然氣公司成為第一家向懸掛外國國旗的船舶Fure Ven運送液化天然氣船用燃料的美國公司,Fure Ven是一艘由瑞典DonsöFuretank擁有和運營的雙燃料船。
  • 天然氣價格暴跌99%,美能源危機警報解除?
    根據Poweroutage.us的數據,截至周四中午,得州大約有50萬戶家庭和企業仍然停電,這個數字比周三的300多萬已有明顯下降。    得州政府已出手介入該州的天然氣行業,禁止天然氣生產商跨州輸送用於發電和供暖的天然氣,這也有助於加速該州的天然氣供應恢復正常。
  • 時隔20年,日本該產品重新出口到中國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預計在近日中國外交部長與日本外相大臣舉行的會談上,兩人將籤署一項允許日本牛肉(含日本國產)的出口到中國的協議,同時協議還會就中日在動物衛生檢疫領域的合作,商討更多細節部分。早在2001年,由於在日本輸入中國的牛肉中檢測到「狂牛症」,從那時起直至當下的近20年間,中國停止了從日本進口牛肉。
  • 澳大利亞櫻桃產業介紹
    行業報告預計,2015/2016年度全球櫻桃的總產量將超過300萬噸,出口貿易約41萬噸,而中國將首次替代俄羅斯成為櫻桃進口第一大國,預計年度進口量將增至10萬噸,同比增長約50%。目前時值11月,南半球櫻桃新產季陸續拉開序幕。
  • 無視美國制裁,委內瑞拉恢復對華石油出口,趙立堅亮明中國態度
    委內瑞拉恢復對華石油出口為了使得委內瑞拉屈服,美國方面不僅不斷加強對於委內瑞拉的外部施壓,同時也在內部扶持反對派,加劇委內瑞拉的社會分裂。根據相關媒體報導,委內瑞拉石油公司無視美國制裁,重新恢復對華石油出口,根據當地郵輪追蹤器顯示,從今年8月底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就派出了載有180萬桶原油的郵輪前往中國。
  • 逆轉 | 日本對華出口超過對美出口 日媒:中國竟如此堅挺
    對華出口方面,按單月計算連續2個月創歷史新高,超過對美國出口。對中國和亞洲出口在整體出口中的存在感進一步提高。據《日本經濟新聞網》12月19日報導,日本11月對華出口額達到1.3797萬億日元,同比增加25.1%,與創出歷史新高的10月相比進一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