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女人的房間,就如她們微微凌亂的頭髮,永遠散落著各種物件。
我總是快速划過空曠,整潔的豪宅。忍不住多看兩眼法國女人凌亂的房間,試圖讀清她半遮半掩的故事:
未鋪整齊的床,喝剩的半杯香檳,快要燃盡的香薰,留下浪漫過的印記。
散落一地的書本,電量快要耗盡的筆記本..
我先以為是被工作折磨的一個下午,後來又覺得這太不法式,大抵是和興趣,時尚有關的愛好吧(當然都是猜測)。
沒錯!法國女人幾十平的公寓,正是我心中最嚮往的豪宅。
它要有主人的性格痕跡,要有親人朋友逗留過的痕跡,要有在這裡生活著的痕跡。
這些痕跡必然會讓房間凌亂,卻能讓房間布滿生活氣息。
有了生活氣息的家,才是家。
法國女人也在發揮著她們的全部智慧,讓家中「亂中有序」,今天不想說有序的部分,想聊聊我最中意的亂。
沒有風格,就是法式家裝的風格。
法式家居美學,提倡尊重老房子的過往,儘量不會改動硬裝。
她們會通過添入一件件或現代,或復古的家具,用軟裝構建屬於自己的房間。
對於法國女人來說,不存在軟裝結束的那一天。這是她們持續一生的樂趣,怎能輕易割捨?
她們樂此不疲逛著家具店,周末集市,把新的家居搬到自己的公寓
買回來的鏡子可以掛滿一整面牆,裝飾畫多到只能擺在地上。
在混亂中,尋找美學秩序,法國女人的審美與品位在這裡可見一斑。
也因此,在法國女人的房間,很難看到成套的家具。
那些富有舊時光質感的古董家具,有著極強現代藝術感的新設計,都是她們痴迷的新舊碰撞。
有時候我們也無法判斷這些小物究竟有多大用處。
但都確信知道每一件物品,都是記憶載體,記錄了一段旅程,一段回憶。
房間裝滿的時候,內心也被微小的幸福填滿。
花瓶,鮮花,書本就是她們的大型生活裝置藝術。
她們期待房間與自然的化學反應,期待個人與書本世界的時空之旅。
一個桌子上,大小各異的花瓶,盛滿了不同的鮮花。
不同的桌子上,也總是散落著或多或少的書本。
有時候,乾脆把它們整齊的擺放在地上。這種隨意亂放的行為,倒不像是讀書人對書本的愛惜之情。
因為讀書,就和使用任何一件家居用品那樣,融入了生活,哪有不會磨損的物件呢?
日常傾注在家中的感情,讓她們對家的眷戀更深刻。
用熱情裝扮的房間,也是獨屬於主人自己的舒適與愜意,待在這樣的房間,最為享受。
她們會在家中任何一個角落拍照。可能是路過玄關時,一面雕花精緻的銅鏡。
可能是睡了一個漫長的午覺,黃昏時被奶油色的落日照醒。
對於四季變化的感知能力,也從照片中流露出來。
當陽光照射在哪個角落,她們便搬來椅子,像一株向陽花貪婪享受。
落雪的時候,也不會急於清掃,更樂于欣賞自然饋贈的新家裝。
這幾年「法式」和時尚的關聯太緊密了,提多了之後這兩個字正在變成中性詞,甚至貶義詞,因為「法式」已經變得臉譜化,標籤化,模板化。
但當人們無法獲得法國女人的萬種風情和隨性優雅時,又開始覺得法式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
其實所有的風格並不是學來的,而是在日常生活的觀察,感受,生活環境浸染出來的。
保持對生活的敏感和熱情,專注於經營自己喜歡的事情。總有一天,不用像誰學習,也會有看似與生俱來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