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有著較強的專業性,對工作人員的學習能力、責任心、奉獻精神都是一種考驗。荷花園街道東郡社區普查員蔣帥紅在基層工作多年,對統計工作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在「七人普」各個階段中,她帶領著社區其他普查員一起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了任務。
「人口普查結果關係到各行各業未來的發展,考驗著我們的工作程度。我們必須做到精益求精,讓數據經得起抽查和檢驗。」蔣帥紅不僅是一名普查員,還是一名黨員,她對自己有著更高的要求。
▲左1為蔣帥紅,她和同事一起在住戶家登記信息
按照「畫地圖、查住宅、數人頭」的工作程序,蔣帥紅深入東郡社區查勘,對普查小區內的建築物、住房單元進行逐一摸排,確保小區邊界和建築物不重不漏,建立了完備的普查登記名錄,為摸底登記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區不漏房、房不漏戶、戶不漏人」。
在入戶摸底期間,社區「戶在人不在、人在戶不在」的現象時有發生。遇到這種情況必須得一個個撥通電話去核實對方身份,有時蔣帥紅還需要和同事一起上門進行核查。
「那陣子幾乎每天加班到晚上10點多,最長的加班時間長達36小時,從國慶節前夕一直工作到國慶節當日下午6點,腦子裡全是數據。」蔣帥紅說,為確保數據邏輯性、準確性和一致性,需要將每一份表格中的登記數據與戶口整頓數據逐一核對,確保戶籍人口、出生及死亡人口無遺漏,對於不符合日常邏輯關係的及時篩查,提高登記信息準確率,力爭做到零差錯,竭盡全力保證數據質量。
▲蔣帥紅和同事多次入戶未果,這一次終於遇上住戶了
2600戶、7246人、4個住宅小區、4棟樓宇.這些數據是社區普查員們共同努力得來的碩果。社區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居多,且大多數沒有電梯,這需要普查員爬樓入戶登記。一天下來,蔣帥紅每天的微信步數將近3萬步。
「確實有難度,碰上不配合或不在家的,那真是一點一點『磨』出來的。」蔣帥紅回憶道,白天,主攻數據整理、審核;傍晚,趁著飯點的「黃金時間」加緊入戶。入戶結束後,她又立刻回到辦公室收集其他普查員的人普數據,確認第二天的工作計劃,深夜回家已是常態。
▲晚上,同事「悄悄」拍下她沉迷工作的樣子
日夜奔波於小區之間的蔣帥紅,甚至顧不上家裡的兩個孩子。她說道:「對我來說,工作就意味著責任。現在我的使命就是將『人口普查』做好做紮實,哪怕再難也會堅持下去,打贏這場『人普攻堅戰』。」
◆最美「兩員」⑴ | 周釗敏:大肚子照樣能走街串巷,我閒不住!
◆最美「兩員」⑵ | 劉良君:負「重」爬樓,逐戶敲門,一切為了數據質量
◆最美「兩員」⑶ | 古帆:在「誤解」中成長的普查「女將」
◆最美「兩員」⑷ | 劉瑩:柔肩挑重擔,巾幗「普」芳華
◆最美「兩員」⑸ | 劉婭莉:時隔十年再戰「人普」,展現別樣「夕陽紅」
◆最美「兩員」⑹ | 朱榮華:社區裡的普查「百科全書」
◆最美「兩員」⑺ | 周文英:「一張白紙」的蛻變
◆最美「兩員」⑻ | 齊慶:在攻克難關中收穫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