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巨型「地震魚」同日再現日本 當地民眾:大災即將來襲的前兆?
據日本富士電視報導,2隻巨型皇帶魚在2日清晨同時間分別在青森縣觀音崎及新瀉縣佐渡市兩地被發現。其中一尾因死亡而被衝上青森縣海岸,並先被放置於青森市的淺蟲水族館,未來將被送至大學作為標本保存,以便製成標本供大學研究,該魚長4.7米,寬30.4釐米,與人類相比起來更顯巨大。另一尾在新瀉縣佐渡市發現的「地震魚」則是被漁民的定置網所捕撈,體長也達2.5米當時仍然存活,漁民把它送到附近的臨時水族館公開展覽。因為這種魚俗稱「地震魚」,由於有傳言指皇帶魚經常在大震之前出現,現身是大地震兇兆,也因此讓民眾十分擔心是否視大災即將來襲的前兆。有關新聞刊出後,一時社交網上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傳說,皇帶魚是海神宮的信使,又稱龍宮使者、白龍王等,是世上最長的硬骨魚,身長可達11米,通常生活於20米至1000米水深的深海中,很少被人類目擊,但總被發現出現在地震前夕。皇帶魚能夠預言地震也有一些科學依據:這種魚居住在海底,所以對地震活動極為敏感,它們在震前會表現不正常。從1995年阪神地震、311強震至2018年大阪震災前,都有漁民發現它的蹤跡,也因此被傳言是災難前兆。傳言也讓近日目擊到的民眾難掩驚恐,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11月底青森縣東部才剛發生一起規模5.9的有感地震。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學家蕭茲指出,全球99%地震都發生在太平洋火環帶,以及歐亞地震帶。他警告:美國的聖安地斯斷層,每200到250年,都會有規模8.0的地震,因此,本世紀發生強震的可能性相當大,而從紅海延伸到莫三比克的東非大斷層,也是可能發生強震。
蕭茲並表示,日本東海區每隔約150年,就會爆發一次規模8.0地震,現在已經超過期限,他預測接下來這裡將會是最可能發生大地震的地點。根據歷史及地震資料記戴,東海大地震是以日本靜岡縣南部大海駿河灣為震源的周期性大地震。受災地區包括東京、靜岡縣、愛知縣,覆蓋日本的首都地區和中部地區。
這次被發現的皇帶魚很可能是因體弱,而被洋流衝到淺海。至於地震兇兆一說,有網友聲言寧可信其有,叫大家做好避難準備;而有網民指過去多年不時都有皇帶魚被衝上岸,2014年更有多達12條,但至今仍未有任何異象,可見這全屬迷信。
對此專家則表示,目前仍未有研究證據證明兩者有直接關聯,請大家不要過度解讀。目前皇帶魚和地震間並無直接相關證據。菲律賓火山地震研究所專家奧拉維爾說,1968年呂宋島地震和1990年碧瑤強震時,都沒有在事前發現有皇帶魚出沒。美國專家奧唐納則表示,2004年時佛州海岸曾出現4條皇帶魚,不過地殼後來沒發生任何變化,因此認為這種魚和地震相關是非常無稽的。
科學界認為皇帶魚出現的原因是因為年老體衰,因此被洋流衝上岸。目前也已有科學家針對皇帶魚進行研究,相信未來就能更了解這種魚是否與地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