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好不好,好像到了某些時候,我們就突然特別想定下來,讓自己完全屬於另一個人。
你想婚了嗎?
除了婚紗款式、婚嫁習俗、婚禮布置、婚紗攝影,連送賓客的禮物都有大學問。
婚宴上送給賓客的小禮物,名目一大堆,從姊妹禮、探房禮、喝茶禮、迎賓禮、送客禮……等,要命的是,送禮還真不是」禮多人不怪」,花錢送禮送到惹人嫌的大有人在;精明如你,絕對不可不知婚宴送禮之道。
十年前,新人最著迷的就是在婚禮中每個角落,鋪天蓋地的放上自己的婚紗照,最好再加上名字和婚期,小禮物更是不放過。但只要腦細胞未全數死亡就知道,誰想在辦公室放一個印了別人婚紗照的馬克杯?而天才如這些新人,是否也幫賓客想想,印上兩位肖像的胸針,究竟要在何時配戴呢??所幸隨著時代進步,印在禮物上的婚紗照多半已被設計過的婚禮LOGO取代,但我還是誠心建議,附上客制的小卡或緞帶就好…因為,除非你是歐洲皇室或當紅藝人,印上這些才會有加分的效果!
從前的新人只在意的是禮物的」客制性」,至於送出諸如「婚紗磁鐵」之流的禮物,總盼著賓客會永遠珍藏(如果永世躺在凌亂的抽屜深處也算的話!);現在理智一點的新人會思考到禮物的」實用性」,所以像是開瓶器、調味罐、隨身碟…都在禮品的選單中,」食用性」的禮物也大行其道(我們先不談食品添加這些嚴肅的議題),像是果醬、幸運餅、棉花糖、甚至米、茶葉、醬油也紛紛出現在婚禮中,能吃能用就皆大歡喜了,」珍藏」這事兒...各位新娘們就請自理吧!
如果想要人人有獎,基本就是迎賓禮和送客禮的選項,除非你追求禮物非得親手交付(是在國際快遞公司服務過嗎?),否則送客禮就不要考慮了好嗎?
第一、小禮物再小,也沒辦法裝在一個送客籃裡,這意味著你要安排一個人力替你補充,最好就要祈禱伴娘認命好使喚。
第二、你永遠無法對開口說出」我家有兩個孫」之類爛理由的賓客說不,禮物若真討喜,婆婆媽媽們肯定想盡辦法(甚至不惜再次混入排隊行列中)也要拿到第二份、第三份,除非早有準備,否則留到最後的至親好友反而沒份兒。
如果出席的賓客三百位,小禮物花個五千元,每份禮物的預算只有15元左右,大概也只能送些小熊鑰匙圈或蛋糕蠟燭甚麼的,對現實如我的賓客而言,是連帶回家都嫌麻煩的,好友喜宴上送的玻璃杯墊,就慘遭大家各自捐出來,集合成套送給隔壁桌的阿姨;與其如此,倒不如將300位的賓客分母變為個位數,禮物就瞬間升級輕奢零錢包或下午茶禮券,把地位等同雞肋的「人人有獎」,升級成人人趨之若鶩的「活動贈禮」,相信不管接捧花或寫祝福卡的踴躍程度,都將超乎你預期。
「錢要花在刀口,禮要送進心坎」,花點時間研究一下,讓你的婚禮小禮物送得好、送得巧、送得賓主盡歡、送得婆婆稱讚!!這才是美麗又有智慧的新娘。
後記:個人認為最為玄妙的小禮物是〝新人肖像棒棒糖〞... (想讓人含著你,是把自己當豔星在經營嗎?好汙~~~)
資料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