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寺環境治理過程中,讓人感觸頗深的是清理溪聲閣小橋前的兩叢翠竹,這兩叢翠竹在這裡已經多年。年年都有枯死被伐掉的竹子,也年年有新的竹子補充到竹叢中,因此竹叢也一直能夠鬱鬱蔥蔥的,在這裡招呼著從小橋經過的遊人。
這樣年復一年地過去,竹子砍了一根又一根,逐漸地竹根越累越多,重重疊疊,新的竹子不得不從原有的根縫中求得生存,於是竹子的根開始堆積起來,形成了一米來高的「假山」,新根與舊根死死地纏在了一起,密不透風,滴水難進。後來新的竹子只能從邊緣尋找生機,而那些邊緣的竹子卻屢屢遭到遊人的籤名,密密麻麻的名字,真是慘不忍睹,這種行為完全背離了來寺院培福增慧的初衷。
在法師的帶領和安排下,淨人們開始清理這兩處竹叢,可是假山般的竹根一時難倒了淨人,由於竹根又硬又密,工具很難運用,只能耐下心來,一點點地用刀斧砍削,前後經過了十幾天的時間,中間還換了幾波人,最後在任老菩薩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才算徹底把竹根清理掉。淨人們鬆了口氣,就連在此路過的人似乎也感到呼吸順暢了起來。
無始劫以來,我們積下來的塵垢就像竹根一樣,遮蔽了我們的佛性,使我們像陀螺一樣被動地在六道裡輪轉,最可憐的是我們認識不到這一根本所在。學佛了,我們才知道根源是我們執著有個「我」。好不容易看淡了色身的虛假不實,卻又執著有個實在的精神——世人所說的靈魂,殊不知這又陷入了另一個執著,對識蘊的執取。當我們知道這些都不是實在的「我」後,可是那個久積的習氣卻又死死地抓住我們不放,境界一來我們很輕易地就會陷入了一個又一個貪或嗔的陷阱,這個積習就是我們複本還真路上的第一個大障礙。
其實佛陀早就為我們想好了突破這一障礙的妙法,那就是戒律。戒律規範我們的身口意,讓我們的習氣一點點地減弱,那些修行路上阻礙或魔障較大的人,往往與戒不清淨有關,使得我們一生生失去了解脫的機會。
尊重戒律就是尊重佛陀,尊重法,尊重我們的法身慧命;就是對我們自己負責,對眾生負責。就如同一層層砍削竹根一樣,不管有多難,也會有把它敲掉的一天。怕就怕我們見苦畏難,放任它自由增長,那樣就又一次失去了恢復清淨自性的機會。
我們是佛弟子,應勇敢地與自我宣戰,拿起戒刀,突破習氣防線,我們才能坐上定慧快車,直達快樂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