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汕頭,溜冰場對於年輕人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我不知道,但是對於我和我周圍的朋友,那是一個時代的記憶,一個青春的標誌,一個愛恨糾結的染缸。今天,我想簡單的回憶那一段改變我一生的青春歲月。
初中畢業後,來到了汕頭,在一個電子廠上班,一個月工資300塊,晚上不用加班。那時候年輕人的娛樂很少很少,沒有手機(BB機就有),沒有網絡電腦,更主要是沒有錢。所以溜冰場是當時最火最流行的場所,汕頭最有名的兩個溜冰場就是「新時代「和「麗晶「。
在 「新時代「玩的據說潮汕人居多,漂亮的女孩子多。在「麗晶「玩的外地的打工的居多。當時的溜冰場生意和人流可是十分之火爆的,平時人擠人,到了有節日的時候,那可是一鞋難求,晚去的朋友都要等人家溜完要走才有鞋子可以玩。記得當時開始男士票價是:6元,節日10元或者15元。女士免費或者買雙襪子2塊錢。
溜冰場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地方,打架的事情也是家常便飯。所以每次去溜冰我們也是幾個人結伴一起去的。溜冰場也是一個很容易追到女孩子的地方,只要你能溜得好,就有牽不完的女孩子子。(當年我很少牽女孩子,雖然我溜冰技術還可以)。
當年對於溜冰簡直是到了痴迷的狀態,每個星期幾乎去三四次,特別是星期五星期六兩個晚上,因為這兩個晚上人是最多的。不過當時口袋是經常很拘謹的,幾塊錢的票錢有時候也要幾個人一塊錢一塊錢的湊,或者沒錢就乾脆走路去裡面,看到有熟人再叫人家買票。樂在其中。
那會還沒到非主流時期,大家的標準配置就是喇叭布褲,越大喇叭越時髦,髮型就是那種F4長發,有的還挑染了幾撮金黃色。手臂的花式紋身也是必備之一。溜冰的時候幾個人牽手倒溜那是最酷最屌的動作。
前幾天晚上跟幾個朋友想去回味一下青春,沒想到卻見到了如此般景象,往日人來人往的鏡頭一去不復返。剛剛上樓的時候安靜的以為是倒閉了,進去的時候一個人影也沒有,我們三個人包場。溜了大半個小時才有來了三個人。
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變化不禁讓人唏噓。換鞋的就孤孤單單一個老人,也沒有了看場的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