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鹿人的生活|深山蒙古部落

2021-02-15 CNU視覺聯盟

攝影師Hamid Sardar-Afkhami是哈佛大學中亞語言及文化學博士。職業生涯起源於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和哈佛電影學院合作進行的一個喜馬拉雅探索項目,在裡面他學習當一名電影製片人。因為對攝影的掌握和認識,Hamid Sardar把鏡頭對準了與自然世界對話的人與族群。

3000年來,蒙古的泰加針葉林帶一直居住著這麼一群騎馴鹿的人,他們是杜科哈人(也被稱之為察坦人)。杜科哈的蒙語名字「Tsataan」可以翻譯為「馴鹿牧民」,馴鹿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


杜科哈人一直生活在泰加針葉林帶,他們靠餵養馴鹿為生,經受住極端天氣的考驗。從鹿肉、鹿皮到重要的馱畜,馴鹿幾乎為他們提供了生活所需的一切。在嚴酷的生存環境打磨下,他們培養出堅韌不拔的性格。 對於杜科哈人來說,馴鹿絕不是普通的家畜。在他們的社會和宗教文化中,馴鹿擁有特殊地位,是他們心目中的圖騰。

泰加針葉林帶擁有一種荒涼而嚴酷的美,雖然知名度無法與戈壁沙漠或者大草原相提並論,但卻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物群落區之一。 這個針葉林帶起於苔原之尾,幾乎一直從歐亞大陸延伸到北美亞北極地區。它擁有極大的環境價值,是杜科哈人和他們餵養的馴鹿的家園。

不幸的是,這個家園現在正面臨威脅。 生活在泰加針葉林帶並不容易,主要原因在於溫度太低。這一地區的平均溫度不到零攝氏度,最低時可達到零下53攝氏度。不過,夏季時的溫度也能達到21攝氏度。全年溫差之大令人感到吃驚。

現在,杜科哈族的人數不斷減少,賴以生存的馴鹿數量也呈下降趨勢,為了能夠延續古老的生活方式,他們必須儘快做出改變。現在的杜科哈人是蒙古人數最少的一個民族,只有大約45戶人家,靠餵養馴鹿為生。 他們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面臨著各種威脅,其中包括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旅遊業、全球變暖、語言流失以及佔據統治地位的蒙古族的同化。15年前,杜科哈人(以及當地的其他3個遊牧部落)共餵養了1.5萬頭馴鹿,現在的數量卻萎縮到2200頭並且仍在不斷下降。

杜科哈人的精神傳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薩滿教的影響,他們的文化非常具有韌性,擁有悠久的歷史。在社會主義時期,蒙古政府曾試圖打壓杜科哈人的文化,到了今天,他們仍面臨著各種壓力。 過去,杜科哈人主要獵殺野生動物為食,只有馴鹿過了生育年齡或者過於老邁,無法繼續充當馱畜時,杜科哈人才會屠宰馴鹿。

現在,由於經濟不景氣加之森林中的野生動物數量減少,越來越多的杜科哈人為了生存,被迫屠宰馴鹿。 泰加針葉林帶是一個資源豐富的棲息地,一度生活著包括熊、松鼠、野兔、獾和馴鹿等大量野生動物。然而最近,商業捕獵和其他因素導致野生動物大量減少,除了威脅杜科哈人的生存外,也威脅到他們的競爭對手狼的生存。 採礦產生的副作用包括森林砍伐、野火以及有毒化學物質汙染,導致土地和水資源遭到嚴重侵襲。所有這些都讓森林中的動物以及牧民的生存面臨威脅。與全世界以土地為生的人一樣,杜科哈人的生存也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攝影師Hamid Sardar-Afkhami說:「蒙古不是什麼神奇的地方,它只是被我們遺忘已久的生活方式。我在這裡,找到了屬於我的自由。」 在杜科哈人的社會和宗教文化中,馴鹿擁有特殊地位,是他們心目中的圖騰。

為你推薦

(點擊連結直接查看↓↓↓)

時代印記|馬格南大師鏡頭下70年代的中國

喜馬拉雅人的神秘生活 | éric Valli

世界上最孤獨的人

純樸的魅力,朝鮮美女 | Mihaela Noroc

在他們消失以前 | Jimmy Nelson

CNU 2015年度風光攝影大賽

入圍作品



相關焦點

  • 說來害羞,除了聖誕節拉雪橇,馴鹿奶也很好喝
    十二月是屬於聖誕節的月份,而聖誕節裡最討人喜歡的,除了拖著大大禮物袋子的聖誕老人,當然就是萌萌的馴鹿啦
  • 輕行跡丨上帝的部落,泰雅的故鄉——司馬庫斯
    > 2017.07.10  上帝的部落 泰雅的故鄉 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海拔一千五百公尺高山上的司馬庫斯可能是臺灣最深僻的原住民部落。司馬庫斯早期曾被稱為黑色部落,因為位處深山交通不便。這次我們進山尋訪泰雅族亦是需要跋山涉水,一路的險峻卻沒有阻擋我們的腳步。
  • 探訪:過著原始生活的裸族部落
    ,有的已開始漸漸的走出叢林,但依舊還能看到一些過著原始生活的裸族部落,他們赤身裸體,僅有一條草編或草裙遮羞,他們住在茅草搭建的木屋裡,席地而坐、隨地而眠,除了少量的種植和飼養外便以打獵和採摘水果為生。  歐洲殖民時期 1606年,由彼得·奎羅斯帶領的西班牙探險隊成為第一批登陸該島的歐洲人,認為該地是未知的南方大陸。
  • 德興「石頭部落」藏在深山終被識(圖)
    這個只有18戶人家的小山村,因均是鵝卵石砌成的房屋,加之隱蔽在高山之下,原始村落的美景被網友微信曬出,並稱之為「石頭部落」後,引來大量遊客獵奇。    更讓當地政府驚喜的是,「石頭部落」逐漸走出深閨,被大家所認識,吸引不少公司前來考察,商議合作開發事宜。
  • 現代文明背後的世界:實拍巴西原始部落生活
    這組震撼的照片展示了難得一見的巴西部落人的生活。       1884年,這個部落第一次被外人知曉;20世紀50年代,Kamaiurá人因流行病險些滅絕;1961年,巴西當局將該地區劃為國家公園,以防止流行病蔓延。
  • 還是馴鹿?
    雖然是食草動物,但是甚少有天敵,棕熊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想到去捕食它們。這與成年公雄鹿獨特的有戰鬥力的鹿角分不開。馴鹿的英文是Reindeer或者caribou。馴鹿和麋鹿在外形上的區別較大,即使外行人也不難一眼看清。麋鹿是尾巴最長的鹿,馴鹿的尾卻極短。
  • 部落衝突:部落戰連勝的秘訣?除了必開40人,還要更多低本
    部落戰可以說是部落衝突一直以來的傳統核心內容,部落成員們一起參戰為部落贏得勝利和經驗值,提高部落等級來獲取更權益。但部落戰想要連勝,沒有你想像中那麼難,只要做到三點就行。最近一位部落戰24連勝的首領談起了部落連勝的經驗,他表示有規律可循,只要把握到位,甚至可以一直連勝下去。
  • 【蒙古圖片】「臉書」裡突顯的蒙古寶寶!
    點擊上方'蒙古圖片庫'免費關注
  • 【斯瑪特英語】聖誕冷知識 | 為什麼紅鼻子魯道夫是最受歡迎的馴鹿?
    馴鹿,是我們眾所周知的聖誕節「車夫」每年的聖誕節,馴鹿都會拉著雪橇上的聖誕老人出來給小朋友們送禮物
  • 聖誕節手工合集:聖誕老人、雪橇車、馴鹿摺紙都在這裡
    1超逼真聖誕老人聖誕節手工合集:聖誕老人、雪橇車、馴鹿摺紙都在這裡聖誕老人摺紙(新版)2站立的聖誕老人聖誕節手工合集:聖誕老人、雪橇車、馴鹿摺紙都在這裡站立的聖誕老人在這聖誕節前夕,教大家折一個可愛的「聖誕老人」摺紙,簡單易學,一步一步的教你,學會了給他一個小驚喜!
  • 薩滿力量動物詳解:馴鹿、鶴駝、貓
    如果馴鹿出現,意味著:這是你下定決心行動的時候,所以做個決定,堅持下去,然後採取適當的行動。你經歷的情感和精神上的長途跋涉即將結束;一旦這樣做了,你就會收穫回報、利益和快樂。你和所認識和信任的人之間很團結而且有同志情誼,這是你的靈魂此刻所渴望的,所以盡情放縱自己,去尋找這些人吧。雖然你的旅程看起來相當漫長,但只要你尋求你所需要的支持,你就會成功。召喚馴鹿的力量,當你:你很想去離家很遠的地方。
  • 傳說,有一個「為了部落」的部落
    有一個部落它有一些任性它還有一些囂張,有一個部落它有一些叛逆它還有一些瘋狂……完全不由自主的唱了出來!
  • 最新酒家:蒙古王酒52度
    的身邊一定有很多的愛喝酒的小夥伴吧,大家經常喝的酒是什麼樣的酒呢,大家經常喝的酒只有那麼多的品牌,大家知道哪些白酒是好的白酒嗎,大家喝過蒙古王酒這款酒嗎,下面中國香菸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蒙古王這款酒的價格,希望對大家買酒有幫助。
  • 世界最荒唐的部落習俗,竟有喝精液的部落
    這個原始部落(Sambians)的男孩的成人代價是,在長到7歲時要遠離所有女性,然後與其它男性一起生活10年。在這10年中要經歷穿刺被婦女汙染的皮膚、猛吃大量甘蔗到流鼻血和嘔吐等奇怪的事。更可怕的是,為了成長和強壯,他們得咽下長輩的精液。最終他們長大成人回到部落,他們會在妻子來月經時繼續讓自己流鼻血。2、澳大利亞,最可怕的成人割禮。
  • 皮皮蝦:【蒙古大夫】
    很像以前英語一角查戶口一樣(那時英語有限,大家當然只能翻來覆去查戶口)。好,我是蒙古人,現在的工作是藥物scientist(其實我不是蒙古人,只是亂謅一下)。從此以後,我以蒙古大夫自居(沒人記得你真名,名字不過一代號而己),每次電郵都署名MD,Mongolian Doctor(不是Medical Doctor的縮寫)。順便說一下,那個電郵名單不知是多少年積累的,舊人走了也不刪,越來越長。有些人現在都是大名人了,有上時代周刊大照片的,絕對是難得的人脈。
  • 網絡大電影《深山》,在江油青林口拍攝
    近日一部江油自製的網絡大電影《深山》在江油開拍,11月25日,記者跟隨劇組來到了我市青林口紅色文化景區,在這裡他們正在趕拍一場追逐戲……  據了解該影片導演朱仙是廣元人,出於對電影事業的熱愛,在橫店影視城待了4年,從動作演員到幕後製作再到獨立導戲都有所深造,說起跟江油的緣分,朱導意味深長的說:「2014年一次偶然機會認識了江油的團隊,來到江油感覺很親切,而這次《深山》劇本很吸引我
  • 非洲最原始的部落,不學習不上班,每天只幹一件事,讓人羨慕!
    酋長是有一定群眾基礎的人,主要負責部落各項事務,同時調解人與人之間的糾紛。類似這樣的原始習俗,非洲的很多部落都有所保留。但要論起原始,沒有哪個部落能跟哈扎部落相比,因為哈扎部落的生活上萬年來幾乎沒有改變。
  • 感動世界 — 患有唐氏綜合症的蒙古男孩在聯合國講臺上發言
    駝鈴關注我們,讓我們的生活中永遠都伴有蒙古元素! 蒙古gogo網2015年04月01日訊 聯合國唐氏綜合症患者第四次大會於上月20日在紐約市舉行,蒙古兒童第一次在該大會上發言。蒙古國唐氏綜合症患者代表、20歲的B.朵勒根參加會議,他的發言感動了世界各國來賓和代表。記者就此與朵勒根的母親Ch.額爾德尼做了短暫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