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舜帝於鹽池岸畔撫琴彈唱《南風歌》,唐代宗興建了池神廟;因為我,田漢先生讚美鹽池「千古中條一池雪」,郭沫若留下「陽光充炭成銀島,硫鈉提純化尼龍」的佳作;還是因為我,鹽池成為了4600年產鹽、70年產硝的文明實證,全世界製鹽工藝的鼻祖,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無機鹽工業生產基地,贏得了「民族乳汁,國之大寶」的美譽……
我,就是鹽池最後的一個硝堆;我,即將成為留存在每一個見過我的人的記憶中,那一抹最難忘卻的、哺育過中華民族的「工業鄉愁」。
因為「退鹽還湖,還湖於民」,鹽池將從礦區、工業區,變為生態保護區、旅遊區,恢復「湖」的本來面貌,我有太多的「告白」要說給您聽……
我高達28米,體重40多萬噸,被堆積在美麗的鹽池岸畔長達40餘年,是山焦鹽化、南風化工元明粉、硫酸鋇、硫酸鎂生產的最主要「口糧」。從2020年3月19日開始,為了踐行「兩山理論」,與運城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鹽湖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同頻共振,山焦鹽化、南風化工敢於擔當、主動作為,在「千古鹽湖深度轉型」的歷史關口,站到了「歷史正確」的政治高位,充分彰顯了「一個駐地企業的社會責任」。
5月12日上午9時,運城市委、市政府環保專題會議決定同意「即日啟動裝置消化水硝」;當天下午6時,山焦鹽化元明粉分公司243名員工悉數到崗,鍋爐開始點火;9月14日上午8時,40多萬噸水硝處置完成,不僅徹底消除了鹽湖水硝固體顆粒汙染源,為鹽池北坡綠化創造了條件,為企業經營增加了2000萬元現金流,而且得到了中央督察組、國家生態環境部華北局領導現場的充分肯定和認可。
在家放假長達6個月之久的元明粉分公司243名員工,以及山焦鹽化8595名幹部職工、近兩萬名幹部職工的家屬,都和鹽池有著「血濃於水、鹽比命重」的深情,都明白這是「和戰友一樣的元明粉裝置,最後運行的幾個月了」,都還不清楚「自己未來的路在何方」。
面對不穩定的職工情緒,山焦鹽化、南風化工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抓黨員、抓骨幹、抓基層班組長,明確指標任務,開展勞動競賽;面對停止運行長達7個月之久的生產裝置,元明粉分公司黨委「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做到了「保設備運轉正常,保生產環境整潔乾淨,保工序指標良好」,實現了優質、穩定、低耗、安全、清潔文明生產;面對「剩餘存料逐畎清理,路難走、料難裝、原料混雜石頭多」的急難險重任務,243名幹部職工「一小鉤機清鍋,一大鉤機裝渣,三個自卸車運渣」,每天兩次12小時作業才確保了工序正常;面對「即將深度轉型的未來」,兩級黨委「封存設備和工房,劃分區域,明確看管人員和責任,做好交接班記錄」,「安排將硝場現場用綠色抑塵網全面覆蓋」,籌劃「組織化勞務輸出,鼓勵開展雙創」。
於我而言,126天的時間,處置40多萬噸水硝,不僅是一場「白+黑」「5+2」的環保攻堅,更是一場「情感割捨」的歷史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