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
●雷雯豪●
新中國第一任林業部長梁希曾說「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這是對祖國綠化事業的美好希冀,更是對新中國林業工作者寄予的殷切厚望。
春來萬物復甦,夏有碧色連天,秋結碩果纍纍,冬至大地蕭瑟,汝州林業人追尋著時間的腳步,踏遍山河的四季,在1573平方公裡的熱土上,盡情揮灑著青春的汗水,描繪愛崗敬業的四時畫卷。
一年之計在於春,林業人的工作在料峭的春寒中展開了。做規劃、搞調查,翻山越嶺已成為林業人必備的工作技能,跋涉許久,只為精準的為全年造林綠化工作做好規劃設計,描繪一整年植樹造林的藍圖。之後便是不停地穿梭在全市各個不同的造林現場了,推進工作進度,不斷掀起植樹造林的高潮就是春天裡林業工作的主題。
春暖花開過後天氣開始漸漸炎熱,不斷升高的溫度已經不再適宜樹木的栽植,林業工作在夏季由植樹造林轉向後期管護。澆水、除草、防治病蟲害,每一個管護環節需要林業部門在適當的時間及時通知到位,並在之後深入一線,督導落實。
每年的造林驗收,在夏末秋初開始,酷暑猶在。陽光賦予了每個林業人黝黑的膚色,炎熱的天氣總是讓每個人汗流浹背。縱使氣溫會高達40℃,林業人依然選擇工作在烈日豔陽之下,他們不願辜負辛苦造林群眾的期望,打樣方、測面積、做記錄,為地是準確的將造林政策落實到每一個地塊,落實到每一個群眾。其實,他們不願辜負的是每一個綠色的希望。
漸漸的,青山開始有了斑斕的顏色,明黃、橘紅、血紅,落葉樹在秋去冬來之時映出的盛景好不熱鬧,林業人不會錯過每一次的視覺盛宴。乾燥的天氣使林業人不敢放鬆一絲一毫的警惕,他們知道只有忠誠的守衛,才能構築堅實的防線。漸涼的溫度又催促著人們開始了一年之中第二次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 1573平方公裡的土地漸漸地綠了起來。
近年來,黨中央給予林業工作高度關注,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指導著我們在林業事業中不斷前進,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協同發展。十八大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汝州林業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開展了林業生態建設提升工程和生態廊道建設工程等一些列國土綠化行動,新增造林面積20萬餘畝,開展森林撫育面積8萬餘畝,新造生態廊道5.8萬餘畝,廊道綠化折合總裡程達1200餘公裡。汝州先後被評為全國林業信息化示範縣、河南省林業生態縣(市)、河南省國土綠化模範單位,2017年全省造林綠化現場會在汝州召開,汝州的林業工作得到省市各級政府、部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這一切成果的取得,都離不開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汝州林業人。
翻山嶺、探荒野、植新綠、守森林,看似枯燥的工作中,我們循著幾代林業人的足跡,見證新中國林業的成長,綠水青山之間傾注了所有林業人綠化祖國大地的真摯情感。一代代林業人春風化雨,植綠護綠,是一種傳承,更是林業工作者不變的初心--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
茫茫伏牛滴蒼翠,湯湯汝水淌清流,林人慾妝世間秀,青山不青永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