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藏回滬已經有幾天了,朋友們關心我會不會醉氧,是不是累了?確實有點累,不知道這算不算醉氧。回來後,除了休息就做了一件事——探望父母。回到家,媽媽不僅問,你去了哪裡?(出發前我告訴她去西藏),更是說:你又要去哪裡?看來還是父母知道自己女兒的心思。
西藏回來也得到了幾位朋友的接風洗塵邀請。吳靜雯是我合唱團的好朋友,我們的交情有10多年了。她對我的西藏之旅特別關注,所以當我們回滬後第一時間發出邀請。
靜雯夫婦設宴在上海虹橋路1650號的上海國際舞蹈中心。我立即想到,這不是靜雯的舞蹈場嗎?
原來這裡是一個花園式舞蹈中心。
上海國際舞蹈中心是全國乃至亞洲第一個專業性舞蹈中心,是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舞蹈藝術基地。佔地面積3.9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5萬平方米,總投資11億元。
以前,這裡有六棟老式的花園洋房。1960年,上海市舞蹈學校建校,1979年,上海芭蕾舞團、上海歌舞團先後在這裡成立。於是,這六棟花園洋樓成為上海市民家喻戶曉的「舞蹈家搖籃」。
於2016年10月正式開放的上海國際舞蹈中心,擁有一個座席數1080座的大劇場和一個300座的合成排演廳(小劇場),中心已經成為上海新的文化地標。
可惜自己怎麼沒有來過呢?看來舞蹈看得太少了。見到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宣傳,才發現這是我一直想看的節目,靜雯可是看過兩遍了。
被舞蹈中心環境薰陶了一下,才想起今天的主題是靜雯夫婦宴請。在其中的A幢 Arabesques-舞蹈沙龍,有私人會所。
一樓是咖啡廳。
牆上掛滿了舞蹈元素的照片。
令我一直被舞蹈感染。
靜雯的先生瞿志豪教授(中)是一位跨界專才。曾任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副院長、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副校長。上海市金屬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家協會會員,上海市高校書法教育研究會會長。他是一位從機械到書畫的專才。
給我的印象,他思路敏捷,口若懸河。曾經聽他講文學藝術,滔滔不絕,循序深入。
靜雯對先生永遠的仰慕。
朱莉因為有事,我就代表她來和大家說說西藏之旅的花絮。靜雯(右二)說,她到青海3000米海拔就暈了。二姐夫(左一)說:我每天看你博客,我如果站在5400米高海拔,一定會暈過去。 梅總說,我看了博客也就算去過了,看來大家還是對高海拔有點怵。
梅總夫婦也談了他們的武夷山和廈門之旅,靜雯也是剛從青海回來。看來疫情以後的我們,都想著去看祖國大好河山。
感謝瞿校長為我們引薦了這麼好的環境。如今合唱團因為疫情,幾個月沒有一起排練了,今天我們姐妹們小敘並暢談。
長按點擊二維碼,關注蓬蓬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