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嵇新峰來到之江,開啟了他的大學生活,這一年是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之一。作為新生的他,大一剛進來的時候看到學院有獻血車,以前沒有嘗試過獻血,他就想去試試。起初他獻的是全血,後來由於全血捐獻歷隔時間較長,在三次獻血後,嵇新峰去了解並發現了採集血小板時間較短,於是就主動去紹興市中心血站獻血,獻血頻率保持在兩星期一次。截至目前已經獻血49次,累計獻血量16900ml,已然成為血站的常客。
在編者採訪他的時候,問及獻完血後是什麼感受,他緩述道:「剛開始時獻血比較激動,感覺獻完這次血就相當於又救了一條生命,到後面慢慢地隨著獻血次數的增加,對這件事也並不怎麼放在心上了。感覺跟平時一樣,去獻個血跟做一次志願服務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差別,同樣都是一種幫助別人的方式,是一種奉獻。但每當我獻血完後收到血站的答謝簡訊時,內心還是很高興的,因為感覺又能幫助到別人。」
在訪談中,嵇新峰提到:「獻血只是我公益方向的一個目標,我的人生目標是獻滿500次,現在快完成10%了。還有一個想法就是希望有機會的話能夠去捐獻一下造血幹細胞,所以我在兩年前就加入了幹細胞匹配庫,同時也籤訂了器官捐獻的協議,想著萬一出點事的話,身體還能幫助到別人。」
畢業後,他沒有停止他的公益事業,而是選擇繼續獻血,傳承愛與希望。截至目前,他累計獻血次數49次,累計獻血總量16900ml。曾榮獲2016-2017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紹興市大學生無償獻血積極分子稱號、紹興市無償獻血五星級志願者稱號、2017-2018年度紹興市大學生無償獻血標兵稱號。
在這場目標為500次獻血的愛心長跑中,嵇新峰已走在第五個年頭。假設一年有52周,平均兩周進行一次血小板的捐獻,那麼離他的目標完成還需要17年左右。希望在這場獻血長跑中他能堅定篤實,愛其所愛,行其所行,坦然走下去。
在問及是什麼能讓他一直堅持下去的時候,嵇新峰給出了一個不一樣的答案。他借用了魯迅先生雜文集《熱風》中的話語來回答這個問題「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這段話鞭策著他前行,亦能彰顯出他的態度。「獻血能帶來快樂,一方面是道德心靈上的自我肯定和升華,還有一方面要求身體非常健康,有什麼問題就會被攔下來,比如去年有一段時間我一直熬夜,然後血裡面轉氨酶指標偏高,去獻血被醫院拒絕了,後來通過運動鍛鍊,身體各項指標才慢慢恢復正常。獻血這件事也是對自己的自我規律、自我約束,讓自己能夠保持一個比較好的身體狀態。」
除了自己獻血外,嵇新峰還積極號召身邊的人去獻血。在大學四年裡,他的室友也曾三次獻血。現處於工作崗位的他,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鼓舞同事們去獻血。海納百川,點滴匯海,獻血這件事已然成為嵇新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領著他不斷前行。在平常周末,他有時間還會去獻血屋那邊做義工,不斷進行他的各項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