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湖地區是中印西部邊界爭議的熱點之一,位於阿克塞欽地區南部尾端。實質上,在高海拔、高寒的雪域高原地形中,最好的通道就是那些分布其間的河谷、湖岸、山口等局部低地,因此,班公湖和喀喇崑崙山口、加勒萬河谷、空喀山口、熱欽山口一起,必然地成為了中印在阿克塞欽地區爭奪的焦點。
班公湖位於阿克塞欽與拉達克(印度實控)交界處,總面積604平方公裡,形狀狹長,藏語名字「措木昂拉仁波」,意為「長脖子天鵝」。湖體東西走向,全長約150公裡,其中約100公裡在我國境內,約50公裡在印佔克什米爾境內。南北平均寬約4公裡,中段最窄處僅100米左右,是一個典型的河道型湖泊。平均水深5米,最大水深41米。匯入班公湖的兩條最大支流麻嘎藏布和多瑪曲都位於湖體的東段,淡水來源充足,補給量大於蒸發量,湖水的含鹽量低,為淡水水質;而中段和西段淡水補給量銳減,加以中段湖體狹窄,湖水在東西方向上的交流不暢,東部淡水很難持續向西補充,使西部湖水蒸發量大於補給量,湖水的含鹽量驟升,變成鹹水湖。
一直以來,中印兩國之間班公湖緊張局勢位處湖的北岸,具體位置在湖面中段與西段交結處。在這裡,八個「手指」狀的山脊依山勢延伸至湖體內,形成湖面上的大型陸地突出體。這個突出體正處在中印本段邊境實際控制線附近,是控制整個班公湖的關鍵。
班公湖的南岸地區處於拉達克東部去往西藏高原熱贊拉(Rezang La)高地的中間位置,南岸地勢比北岸相對平坦,周圍的海拔高度在4800米到5500米之間,相對於北岸更適合人員駐守。
在班公湖南部、斯潘古爾湖的東岸天然存有一條山谷低地——是斯潘古爾裂口(Spangur Gap),而這個裂口是西藏高原進入拉達克東部,直至列城的重要通道。因此,班公湖南岸地區有著重要的戰爭樞紐地位。
可以說,控制班公湖北岸的意義在於控制班公湖本身,而控制班公湖南岸的作用在於控制班公湖周邊的廣闊區域。正如近日印度一名中將指出,南岸給印度軍隊提供了一個優勢,可以監控北岸的活動。他表示:「鑑於印度軍隊在該地區的某些重要地位,中國在南岸的軍事姿態也變得強硬起來。」
關注地理,一同增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