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民族廣播
雲南民族廣播 微信號:ynradio
半個世紀以來,《阿佤人民唱新歌》歌曲的傳唱為世人所了解佤族同胞,佤族姑娘甩動的飄飄長發,彪悍壯實小夥子擂動的木鼓,讓人們記住了佤族同胞。西盟佤族自治縣,是我國佤族同胞的棲息地,這裡居住著9萬多佤族同胞。不久前,記者隨改革開放40周年「三個一批」採訪團來到西盟。幾個場景給記者留下深刻記憶。
周恩來班的孩子們
在西盟縣嶽宋鄉中心小學,學校最有名的是有個「周恩來班」,一直受到各級領導的重視、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1995年9月,那時這裡老百姓生活貧困,無力供子女上學的情況消息傳到南京梅園中學「周恩來班」後,該班學生向全校師生呼籲,捐出零花錢。1996年1月,周恩來、鄧穎超生前秘書趙偉、趙茂鋒及南京梅園新村紀念館館長周校永等親自到嶽宋鄉中心小學授予「周恩來班」牌匾,「周恩來班」正式成立。
學校一直配備業務強、責任心強的教師任教「周恩來班」,從「周恩來」班走出去的孩子在學習、品德、生活、勞動等方面均起到了帶頭作用。透過「周恩來班」這個窗口,從前破舊的土房子校舍到現在現代化教學條件,學生從基礎教育到今天的素質全面發展,孩子們的笑容燦爛陽光。西盟的教育事業不斷取得進步。
新農合看病來了
殺雞看卦是最初佤族同胞的生活習俗, 上世紀八十年代西盟縣翁嘎科衛生院設備十分簡陋,缺醫少藥情況相當嚴重。當地佤族同胞要是生病了,少不了就殺雞看卦,祈求佛主保佑。
而今,新農合解決了群眾基本看病治病問題。目前,以西盟縣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集預防、醫療、保健功能為一體的三級醫療覆蓋網絡,為全縣9萬多各族人民群眾築起了一道牢固的衛生醫療防線。
哞哞聲中幸福來
在勐梭鎮富母乃村的山林裡,順著山勢陳列著一個個蜂箱。西盟縣引入外來企業在富母乃村布局了蜜蜂養殖基地。同時,西盟縣還與雲南三江併流公司等10餘家省市農業龍頭企業合作,創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20家,覆蓋全部建檔立卡貧困戶。目前,全縣已建成標準化雲嶺牛養殖小區9個,帶動1.2萬名貧困人口參與到肉牛產業各個環節,人均可增收3350元以上;全縣已經養殖中華蜜蜂3萬群,覆蓋建檔立卡戶3963戶11441人,戶均增收3028元以上。勐梭鎮富母乃村養蜂和引入三江併流公司是西盟實施精準脫貧更多探索產業扶貧新路的縮影。西盟做到產業項目全覆蓋、龍頭企業帶動全覆蓋、利益聯結全覆蓋、技術培訓全覆蓋,把貧困群眾全部納入到主導產業裡面,肉牛、養蜂、橡膠、茶葉等綠色產業在佤山開花結果,助力全縣近3萬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在幫扶「直過民族」政策的推動下,2015年下半年起,西盟縣開展了農村安居工程建設,在政府配套資金支持下,村民通過優惠貸款加自籌資金的方式建設安居房,只見新居牆面上畫著牛頭、木鼓的民族風格安居房建設得錯落有致,村裡公廁、文化室一應俱全。
圖:章魚
文字:章魚
終審:zym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