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

2021-01-08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

電中國對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

前言

當今世界正處在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革之中,多極化和全球化深入發展,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崛起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同時,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頻發,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中國進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正圍繞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願擴大同各國利益交匯點,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在內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發展。2013年以來,中國領導人就加強中拉關係和各領域合作提出一系列重大倡議和舉措,賦予中拉關係新的發展目標和發展動力。值此之際,中國政府發布第二份對拉政策文件,旨在總結經驗,展望未來,全面闡述新時期中國對拉政策的新理念、新主張、新舉措,推動中拉各領域合作實現更大發展。

第一部分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充滿活力與希望的熱土

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新世紀以來,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積極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外部發展環境變化,各國都在積極採取措施應對挑戰,維護和推動經濟社會包容、可持續發展。拉美和加勒比作為一個整體,擁有巨大發展潛力和良好發展前景,是國際格局中不斷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部分 處於全面合作新階段的中拉關係

中國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相距遙遠,但中拉人民友誼源遠流長。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幾代人共同努力下,中拉關係紮實前行,走過了非凡歷程。

2008年中國政府發布首份對拉政策文件,提出建立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中拉全面合作夥伴關係這一階段性目標。2014年,中拉領導人在巴西利亞舉行會晤,共同確立了上述關係定位,中拉關係由此進入了全面合作的新階段。雙方高層交往和政治對話頻繁,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合作全面快速發展,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在國際事務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以下簡稱「中拉論壇」)的成立為中拉合作提供了新的平臺,形成整體合作與雙邊合作並行發展、相互促進的新局面。

中拉全面合作夥伴關係以平等互利為基礎,以共同發展為目標,不針對、不排斥任何第三方,符合中拉雙方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是新時期發展中國家共謀發展、共擔責任、共迎挑戰的典範。

第三部分 推動中拉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再上新臺階

中方致力於構建政治上真誠互信、經貿上合作共贏、人文上互學互鑑、國際事務中密切協作、整體合作和雙邊關係相互促進的中拉關係「五位一體」新格局,推動中拉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再上新臺階,成為攜手發展的命運共同體:

——堅持平等相待,始終真誠相助,是中拉關係發展的根本前提。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尊重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願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深化戰略互信,並在涉及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穩定發展等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繼續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國同世界各國發展關係的重要政治基礎。中國政府讚賞絕大多數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恪守一個中國原則,支持中國統一大業。中方願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建立和發展國家關係。

——堅持互利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是中拉關係發展的內生動力。中方願同拉方共同構建「1+3+6」務實合作新框架(即以《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合作規劃(2015-2019)》為指引,以貿易、投資、金融合作為動力,以能源資源、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製造業、科技創新、信息技術為合作重點),積極探索「3×3」產能合作新模式(即共建拉美物流、電力、信息三大通道,實現企業、社會、政府三者良性互動,拓展基金、信貸、保險三條融資渠道),推動中拉合作加快提質升級。

——堅持交流互鑑,鞏固世代友好,是中拉關係發展的堅實支撐。中方願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加強政府、立法機關、司法機關、政黨、地方交往,加強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新聞、旅遊等領域交流合作,積極開展文明對話,增進中拉人民心靈相親相近,為促進世界不同文明和諧共存作出貢獻。

——堅持國際協作,促進公平正義,是中拉關係發展的國際責任。中方願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在國際多邊機制內加強溝通協作,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體系,推動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法治化進程,增強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方願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深化南南合作,鞏固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全球治理改革,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

——堅持整體合作與雙邊關係相互促進,是中拉關係發展的戰略路徑。中方讚賞並支持拉美和加勒比區域及次區域組織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將堅持平等相待的合作原則、互利共贏的合作目標、靈活務實的合作方式、開放包容的合作精神,以中拉論壇為主要平臺推進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整體合作,並加強同地區有關次區域組織和多邊金融機構的對話合作,打造全面均衡的中拉整體合作網絡。

第四部分 深入推進中拉各領域合作

一、政治領域

(一)高層交往

充分發揮高層交往的政治引領作用,保持中拉領導人互訪和在多邊國際場合的接觸,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加強溝通。

(二)治國理政經驗交流

從各自歷史傳統和發展實踐中汲取經驗智慧,進一步加強在治國理政和發展領域經驗交流,助力雙方共同發展。歡迎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積極參與中方設立的國際發展知識中心。

(三)政府間對話與磋商機制

充分發揮雙方高層協調與合作委員會、高級混委會、政府間常設委員會、戰略對話、經貿混委會、政治磋商等機制的作用,進一步完善中拉政府間對話與磋商機制,促進政府間對話與合作。

(四)立法機關交往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願在相互尊重、加深了解、發展合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高層交往和專門委員會、友好小組、辦事機構等多層次交往的作用,加強同拉美和加勒比各國議會以及區域、次區域議會組織之間多層次、多渠道的友好往來。

(五)政黨交往

中國共產黨將在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幹涉內部事務原則的基礎上,同拉美和加勒比各國政黨和政治組織加強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增進了解和互信。

(六)地方交往

積極支持雙方地方政府之間開展友好交往與合作,分享地方發展和治理經驗,推動地方政府在有關國際組織中開展合作。

二、經貿領域

(一)貿易

深挖雙邊貿易潛力,促進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特色優勢商品、高附加值產品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等貿易,加強服務貿易和電子商務合作。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探討建立長期穩定的貿易關係,商討包括自貿協定在內的各類貿易便利化安排,妥善處理貿易摩擦,促進中拉貿易健康平衡發展和結構多元化。

(二)產業投資及產能合作

鼓勵中國企業在平等互利基礎上擴大和優化對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投資,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商籤更多投資保護、避免雙重徵稅、防止偷稅漏稅等協定,為企業間投資合作創造良好環境和有利條件。

堅持企業主導、市場運作、義利並舉、合作共贏原則,支持中國企業赴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投資興業,推動中國的優質產能和優勢裝備對接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需求,幫助有需要的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提高自主發展能力。

(三)金融合作

支持中國金融機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地區以及國際金融機構加強業務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完善在拉網點建設。加強中拉央行和金融監管部門間對話合作,擴大跨境本幣結算、商討人民幣清算安排,穩步推進貨幣合作。在雙邊金融合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中拉合作基金、優惠性質貸款、基礎設施專項貸款、中拉產能合作投資基金以及中國-加勒比相關融資安排的作用,積極探索保險、金融租賃等合作形式,不斷拓展同拉美和加勒比區域性金融機構合作,支持雙方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合作。

(四)能源資源合作

中方願本著合作共贏、可持續發展原則,擴大和深化中拉能源資源領域合作,支持相關合作向勘探開發等上遊拓展,夯實合作基礎、擴大資源潛力,同時向冶煉加工、物流貿易、裝備製造、工程總承包等下遊和配套產業延伸,提高產品附加值。中方願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積極探討建立能源資源產品長期供貨、本幣定價和結算等機制,減少外部經濟金融風險的影響。

(五)基礎設施合作

加強雙方在交通運輸、商貿物流、倉儲設施、信息通信技術、能源電力、水利工程、住房和城市建設等領域的技術諮詢、建設施工、裝備製造、運營管理合作。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中國企業、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拉美國家物流、電力、信息三大通道規劃與建設,積極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等新的合作方式,促進拉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六)製造業合作

支持有實力的中國企業參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重大資源能源開發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並以此為依託,在當地建立建築材料、有色金屬、工程機械、機車車輛、電力和通信設備等生產線和維修服務基地,幫助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降低資源能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鼓勵企業赴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開展汽車、新能源裝備、摩託車、化工等領域全產業鏈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增加本地就業,提升工業化水平,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以「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為原則,探討合作共建工業園區、物流園區、高技術產業園、經濟特區等各類產業集聚區,助力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產業升級。鼓勵雙方中小企業間的交流合作,積極搭建平臺,營造良好環境。

(七)農業合作

鼓勵雙方企業積極開展農產品貿易活動,推動中拉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人員培訓等領域交流合作,深化雙方在家畜家禽養殖、林業、漁業和水產養殖等領域合作,共同促進糧食安全。完善並繼續建設農業技術示範項目,推廣現代農業技術開發和示範,提高雙方農業技術創新、農業生產加工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完善雙邊農業信息交流與合作機制,充分發揮中拉農業合作專項資金作用,鼓勵開展更多農業合作項目。

(八)科技創新

積極探討擴大中拉在信息產業、民用航空、民用核能、新能源等高技術領域合作。共建更多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或高新科技園區,支持雙方創新型企業和研究機構開展交流合作,促進聯合研發。鼓勵雙方科技人才對話交流,支持更多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家來華開展短期科研工作。

(九)航天合作

積極探討中拉在通信和遙感衛星、衛星數據應用、航天基礎設施、航天教育培訓等領域合作,共同推進空間技術在防災減災、農林監測、氣候變化等領域的應用,充分發揮空間技術對拉美和加勒比各國科技和工業發展的帶動作用,促進科技、經濟等領域持續發展。

(十)海洋合作

積極探索中拉在海洋科技、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氣候變化、海洋防災減災等領域合作,因地制宜開展海洋經濟開發,促進中拉海洋事業的發展。

(十一)海關、質檢合作

加強雙方海關、質檢部門交流與磋商,促進貿易安全與便利,保證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推動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執行或談籤海關行政互助、動植物產品檢疫準入等合作文件,積極開展海關執法、貿易便利化、能力建設、貨物貿易統計和動植物檢驗檢疫、標準化領域的合作交流。

(十二)貿易投資促進機構和商協會的合作

中方將深化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貿易投資促進機構和商協會的合作,利用有關雙邊和整體合作機制性平臺,推動中拉企業界交流,實現合作共贏。

(十三)經濟技術援助

在充分尊重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意願基礎上,根據中國自身財力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繼續向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經濟技術援助,並根據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需求,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逐步增加援助規模,創新援助模式,重點用於人力資源開發、發展規劃、經濟政策諮詢培訓、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和糧食安全、減貧、氣候變化以及人道主義援助等領域。

三、社會領域

(一)社會治理與社會發展

中方願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就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開展交流合作,分享、借鑑治理經驗,共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法制化和精細化水平,維護社會安定有序和國家長治久安。

進一步推進中拉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社會發展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加強政策分享,推動和實現雙方在為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特殊群體和城鄉困難群體提供服務和救助等領域的務實合作。

(二)環保、氣候變化與減災合作

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中拉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其他相關機制下的合作,積極推動雙方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磋商、交流和相關項目合作。深化雙方在水資源規劃與利用、生態系統保護、河湖治理、減災救災、沙棘種植等領域的政策對話、信息分享、經驗交流、能力建設和技術合作,推動雙方建立相關部門多邊和雙邊定期會晤機制。

(三)減貧合作

推動中拉在減少貧困、消除飢餓、縮小貧富差距等領域開展對話和交流,分享貧困識別等方面的信息,共享精準扶貧經驗。開展技術合作,加強減貧能力建設,促進雙方制定有利於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的經濟和社會政策。鼓勵和支持雙方相關部門高層互訪,適時舉辦中拉減貧和發展論壇。

(四)衛生合作

在疾病控制、地區或全球流行性疾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等方面擴大交流與合作。中方將繼續幫助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培訓醫療人員、改善醫療設施,向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派遣醫療隊,願在突發傳染病疫情防控方面向拉方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四、人文領域

(一)文化、體育交流合作

保持中拉文化主管部門經常性對話,推動文化高層交往,實施雙方籤訂的文化合作協定和相關執行計劃。鼓勵並支持雙方選派高水平文化團組和藝術家作品參加各自舉辦的國際性藝術節和視覺藝術展覽。積極開展中拉文明對話,支持在中國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舉辦「文化交流年」活動。鼓勵在保護文化遺產以及打擊盜竊、盜掘、文化財產非法出入境等方面開展合作。

加強雙方體育交流和務實合作,鼓勵互派運動員參加各類體育賽事,建設更多高水平體育中心。在雙方優勢項目上交流經驗,共同提高運動水平。

(二)教育和人力資源培訓

促進中拉教育領域交流、流動性研究項目以及教育部門和教育機構間合作。鼓勵和支持漢語、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語言人才培養,支持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推廣漢語教學,繼續推動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建設和發展。加強人力資源開發、能力建設和各領域合作,增加向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提供政府獎學金名額。積極開展職業教育交流合作。

(三)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交流合作

加強中拉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對話與合作,鼓勵商籤廣播影視雙邊協議。鼓勵開展節目交流與聯合製作、互相參加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節展、加強人員交流、開展媒體技術和產業合作。支持雙方互派常駐記者,開展聯合採訪、互換新聞和人員培訓。鼓勵雙方有實力、有影響的網絡媒體在門戶網站開發、新媒體能力建設等方面加強合作。鼓勵雙方出版界開展合作,探索實施中拉思想文化經典互譯工程,翻譯出版更多經典作品。

(四)旅遊合作

鼓勵中拉旅遊部門和旅遊企業相互推介旅遊資源和產品,擴大旅遊合作。探討出臺更多促進雙向旅遊的便利化政策,支持雙方航空主管部門探討更多直航。加強雙方消費者保護部門間對話與合作,重點保護國際旅客的消費者權利。

(五)學術和智庫交流

積極支持中拉學術研究機構和智庫開展課題研究、學術交流、研討會、著作出版等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鼓勵雙方高校開展合作研究。

(六)民間交往

鼓勵中拉民間交往,支持社會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友好交流和公益活動。推動雙方政府青年機構和青年組織交往,繼續實施「未來之橋」中拉青年領導人千人培訓計劃和拉美青年幹部研修項目。深化雙方婦女組織間友好合作,共同促進性別平等和增強婦女權能。鼓勵雙方社會力量在基層社區防災減災、健康促進、生計發展等領域開展合作,提升當地社區抵禦災害和綜合發展的能力。在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時,支持國內人道救援組織開展國際緊急救援行動。

(七)領事合作

加強和擴大中拉領事部門交流合作,用好領事磋商機制,切實維護中拉在對方國家企業和公民的安全與合法權益。積極支持便利雙方人員往來的制度性安排。

五、國際協作

(一)國際政治事務

推動中拉深化在聯合國等國際機構和其他國際場合的交流合作,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保持溝通協調,推動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維護雙方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

(二)全球經濟治理

加強中拉在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清算銀行、金融穩定理事會和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等國際經濟金融組織和機制中的協調配合,推動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談判進程,促進建立均衡、共贏、包容發展的多邊貿易體制,推動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呼籲國際社會繼續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改革,健全和完善全球經濟金融規則,進一步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支持世界銀行按照各方達成一致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推進股權審議,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推動全球金融安全網建設,提升全球應對系統性衝擊的能力,加強對全球和區域系統性風險的監測和預防。

(三)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中方願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一道,共同推動國際社會同舟共濟、合作共贏,落實聯合國發展峰會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國際社會完善全球夥伴關係,加強南北合作的主渠道地位,敦促發達國家切實履行官方發展援助承諾,同時發揮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的重要作用。中方願為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推進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

(四)應對氣候變化

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在國際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的主渠道地位,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原則和規定,特別是公平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共同推動落實《巴黎協定》。呼籲國際社會重視加勒比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特殊關切,推動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制,促進公約的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

(五)網絡安全

中國政府願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一道,本著和平、主權、共治、普惠原則,合作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網際網路治理體系,推動在聯合國框架下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絡空間國際行為準則和打擊網絡犯罪的國際法律文書。反對利用網絡從事破壞一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穩定的行為。

六、和平、安全、司法領域

(一)軍事交流合作

積極開展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軍事交流與合作,擴大雙方防務和軍隊領導人友好交往,加強政策對話並建立工作會晤機制,開展團組、艦艇互訪,深化軍事訓練、人員培訓、聯合國維和等領域專業交流,拓展人道主義救援、反恐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務實合作,加強軍貿和軍工技術合作。

(二)司法警務合作

加快刑事司法協助類條約籤署進程,擴大打擊犯罪和追逃追贓等領域合作。積極開展警務、檢務交流與合作,加強和拓展雙方在引渡、遣返犯罪嫌疑人和被判刑人移管以及違法所得查封、扣押、沒收、返還等領域合作,協調雙方在國際多邊司法合作領域的立場,共同打擊包括腐敗犯罪、網絡犯罪、毒品犯罪、經濟犯罪在內的跨國犯罪以及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加強民商事司法協助條約商籤。積極推動中拉法院間開展司法交流與合作。

七、整體合作

中方願與拉方一道,根據《中拉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北京宣言》、《中拉合作規劃(2015-2019)》、《中拉論壇的機制設置和運行規則》相關精神和主要目標,堅持尊重、平等、多元、互利、合作、開放、包容和不設條件原則,積極推進論壇框架下各領域合作。發揮好論壇部長級會議、中國-拉共體「四駕馬車」外長對話、國家協調員會議等機製作用,舉辦好政黨、法律、青年、智庫、基礎設施、科技創新、企業家、農業、民間和地方友好等領域分論壇活動,辦好中國——加勒比經貿合作論壇,不斷完善中拉論壇機制建設,在條件成熟時舉行由中國和拉共體成員國領導人共同出席的峰會。

中方歡迎拉美和加勒比有關地區組織和多邊機構積極參與中拉整體合作,將根據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在整體合作中予以必要的照顧。

八、三方合作

中方願在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提出、同意和主導的原則下同相關域外國家和國際組織在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開展三方發展合作。

中方鼓勵中國企業與相關方基於商業原則在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開展經濟、社會、人文等領域的三方合作。

相關焦點

  • 中國對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全文)
    2016年11月24日,中國政府發布了《中國對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全文如下:The Chinese government on Thursday released its policy paper o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 【中英文對照】中國對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全文)
    (二)產業投資及產能合作(2) Industrial Investment and Capacity Cooperation鼓勵中國企業在平等互利基礎上擴大和優化對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投資,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商籤更多投資保護、避免雙重徵稅、防止偷稅漏稅等協定,為企業間投資合作創造良好環境和有利條件。
  • 拉美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預測加勒比地區經濟2020年萎縮7.9%,2021年...
    據聯合國拉美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ECLAC)12月16日發布的最新年度報告《拉美和加勒比2020年經濟回顧》,預測2020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經濟將萎縮7.7%,2021年有望恢復性增長3.7%,地區經濟要恢復到疫情前GDP水平至少要到2024年。
  • 2019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吸引外國直接投資1607億美元
    巴西《環球報》12月2日報導,根據拉美和加勒比經委會(CEPAL)2日發布的報告,2019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吸引外國直接投資1607億美元,與上年相比下降7.8%。拉美吸引外資較多的五個經濟體中,巴西吸引外資佔總額的43%,墨西哥佔18%,哥倫比亞佔9%,智利佔7%,秘魯佔6%。2019年巴西和墨西哥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均為負增長。
  • 世界銀行預測多米尼克2020年經濟萎縮3%,拉美和加勒比地區萎縮4.6%
    《多米尼克新聞在線》2020年 4月14日報導,根據世界銀行拉美和加勒比地區首席經濟學家辦公室的半年報《新冠疫情下的經濟》,新冠疫情和旅遊業的崩潰將嚴重影響加勒比地區國家經濟,導致今年該地區經濟出現負增長。 預計2020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委內瑞拉除外)GDP增幅為-4.6%,2021年恢復至2.6%。
  • 拉加經委會預計今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外國直接投資減半
    新華社聖地牙哥12月2日電(記者尹南 張笑然)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拉加經委會)2日發布報告說,受疫情影響,今年該地區外國直接投資預計比去年減少45%至55%。報告說,2019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吸引外國直接投資1607億美元,比上年減少7.8%,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智利和秘魯是最受青睞的投資目的地國。2010年至2019年期間,該地區外國直接投資最大來源地是歐洲,其次為美國。報告說,今年前9個月,汽車、冶金等行業外國直接投資減少,但可再生能源行業仍具吸引力。
  • 拉加經委會預計拉美和加勒比經濟今年萎縮7.7%
    新華社聖地牙哥12月16日電(記者尹南 張笑然)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拉加經委會)16日發布報告,預計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經濟今年萎縮7.7%,明年增長3.7%。拉加經委會執行秘書巴爾塞納當天在該報告的線上發布會上說,由於新冠疫情帶來的多重負面效應疊加之前持續十年的低增長,該地區面臨12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 我讀|他鄉求生:華人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奮鬥史
    這番全面的剖析對拉美亞裔研究乃至移民史研究進行了修正,加強了學界對拉美亞裔群體的人文關懷。2015年,胡其瑜所著的《何以為家:全球化時期華人的流散與播遷》以論文集的形式正式出版。該書將有關拉美和加勒比地區華人的9篇論文編集成冊,描述了華人被運往拉丁美洲的坎坷和波折以及數百年來華人在他鄉求生的艱辛,回顧了華人移民與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本土人之間相吸亦相斥的複雜關係。
  • 中方專家向拉美加勒比25國介紹防疫經驗 包括未建交國尼加拉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5日訊(記者 朱曉航)據外交部網站消息,2020年3月24日,中國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舉行新冠肺炎疫情專家視頻交流會。包括安地卡及巴布達、阿根廷、巴哈馬、巴貝多、玻利維亞、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多米尼克、多米尼加、厄瓜多、薩爾瓦多、格瑞那達、蓋亞那、牙買加、墨西哥、巴拿馬、秘魯、蘇利南、千里達及托巴哥、烏拉圭、委內瑞拉等中國在地區的全部24個建交國及未建交國尼加拉瓜的近200餘名政府官員、衛生專家與會,泛美衛生組織和美洲開發銀行代表、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地區有關國家代表列席會議。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經濟2020年將下降5.2%
    原標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經濟2020年將下降5.2% 來源:駐巴哈馬大使館經貿之窗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經濟2020年將下滑5.2%,2021
  • 視野| 藏在你生活中的拉美
    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隆重開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題為
  • 聯合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2020年GDP將下滑7.7%,為120年來最大降幅
    (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12月16日,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下稱:拉加經委會)發布報告稱,2020年拉美和加勒比國家GDP將下滑7.7%,降幅創120年來新低,預計2021年增長3.7%。當天,拉加經委會執行秘書艾麗西亞·巴塞納(AliciaBárcena)在一場虛擬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2020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初步概覽》,這是聯合國組織的旗艦年度報告之一。報告指出,在全球經濟緊縮的大背景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成為發展中國家裡遭受新冠疫情影響的最大地區。
  • 對中國崛起的認識:非洲、拉美和歐洲各不相同
    由於中國戰略目標不甚明晰,其亞太鄰國對它的崛起的理解中不乏擔憂的情緒。特別是美國和一些亞洲國家,政治和戰略方面的考慮主導著他們對中國的認知。2014年皮尤全球調查報告顯示,美國對中國持欣賞態度的人數只有區區35%,而在日本,這一比率僅為7%。中國通過貿易、投資和基礎設施融資等渠道經參與亞太地區經濟事務,對提升其支持度有很大的貢獻。
  • 拉美經濟百年最大危機的深層根源
    拉美或再陷「失去的十年」來自不同國際機構的判斷都證明了這一點。其中,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一份最新報告指出,該地區將經歷過去12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預測,繼20世紀80年代經歷「失去的十年」後,拉美地區將再度陷入「失去的十年」。
  • 新生代:拉美中國研究的未來
    鑑於當前國內「拉美中國研究」之研究寥寥,本文擬先初步梳理拉美中國研究的發展脈絡,然後就其發展特點和面臨的挑戰做一分析,最後就如何增強和支持拉美的中國研究提出初步思考。一拉美中國研究的發展階段西方漢學大體分為遊記漢學、傳教士漢學和專業漢學三個分期。
  • 服貿會商機:拉美熱情燃動服貿 中企投資機會幾許?
    (2020年服貿會)服貿會商機:拉美熱情燃動服貿 中企投資機會幾許?中新社北京9月8日電 (羅海兵)除了迷人的風景和熱情的歌舞,你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了解有多少?2020年服貿會上,墨西哥、多米尼加、厄瓜多、巴拿馬和巴貝多五國聯合舉辦推介活動,向中國觀眾集中展示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資源及優勢。「為什麼選擇多米尼加?」
  • 中國工程走進拉美正當時
    中國商務新聞網 近日,在阿根廷總統阿爾韋託·費爾南德斯見證下,中國鐵建與阿根廷交通部籤訂阿根廷聖馬丁貨運鐵路改造項目商務合同,合同金額26.036億美元。該項目是中國企業在拉美籤署的最長鐵路工程總承包項目,是中國企業在阿根廷承建的規模最大鐵路改造項目,也將是首個綜合運用中國方案、中國技術和中國設備建造的阿根廷鐵路項目。上個月,中鐵二十局集團、中國交建聯合體與巴西巴伊亞州政府共同籤署巴西巴伊亞州薩爾瓦多跨海斜拉橋特許經營合同,標誌著拉美地區最大跨海斜拉橋正式進入建設階段。
  • 王萍:拉美經濟百年最大危機的深層根源
    拉美或再陷「失去的十年」來自不同國際機構的判斷都證明了這一點。其中,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一份最新報告指出,該地區將經歷過去12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預測,繼20世紀80年代經歷「失去的十年」後,拉美地區將再度陷入「失去的十年」。
  • 智利青年用中文說唱《甜蜜蜜》 創新推廣讓漢語在拉美熱起來
    凝聚教學力量 針對漢語教學,孔子學院拉美中心直接指向拉美漢語教學的核心問題:師資,特別是本土師資。由於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漢語教學起步較晚,本土師資數量嚴重不足。 目前,由孔子學院總部委派的300多名志願者教師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漢語教學的最有生力量。
  • 大國競相發力的拉美地區戰略意義何在
    歷史、地緣和現實等因素,加之地區內部政治生態複雜化,讓拉美再次成為大國關注和博弈之地。中國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與拉美的合作日益密切,引發有關國家的無端猜忌和惡意挑撥。我們堅信,一貫秉持正確義利觀、不幹涉他國內政原則的中國,過去沒有殖民他國的歷史,今天和未來也絕不會走「強國必霸」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