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大考 記錄2020 經濟發展戰 神州全景】正增長 中國經濟成績...

2021-01-19 荊楚網

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發揮我國作為世界最大市場的潛力和作用,明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方向,鞏固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鞏固農業基礎性地位,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確保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推動我國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經濟界委員時的重要講話(2020年5月23日)

2020年3月18日拍攝的上海洋山港貨櫃碼頭(無人機照片)。

9月2日,貴州省天柱縣高釀鎮上花村的農民在收穫水稻。

9月24日,一輛貨車在大連港大連貨櫃碼頭有限公司港口裝載貨櫃。

2020年是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在疫情陰霾未散和世界經濟低迷的背景下,回眸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走過的歷程,更能感受其行之不易和成績可貴。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從一季度被迫「深蹲」,GDP同比下降6.8%,投資、消費等主要指標一度出現兩位數下降;到二季度GDP增速躍升至3.2%;再到三季度GDP增速加快至4.9%,多個指標實現年度首次轉正……中國經濟穩步復甦的勢頭不斷夯實,全年經濟總量預計超過一百萬億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報告稱,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而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世界銀行等多個國際機構也都紛紛上調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挖掘機指數」顯示中國經濟加速復甦

12月15日凌晨,夜深人靜下的北京清寒刺骨,國貿新地標「中國尊」南側的工地卻熱火朝天,在CBD核心區六工區施工現場,基建設備轟鳴。

100多公裡外的雄安新區工地上,塔吊林立,燈火通明,諸多履帶起重機、混凝土泵車和挖掘機,正忙碌作業。

千裡之外的湘江之畔,三一重工「18號廠房」的大屏幕上,實時滾動著遍布全國40多萬臺挖掘機、吊裝設備、混凝土機械等設備的大數據,設備每揮動一鏟、移動一步都有跡可查。

藉助工程機械車聯網系統,海量工程機械的應用數據,從萬千施工現場「流淌」到三一重工,每臺設備的定位、型號、開機時長等數據一目了然,一張實時反映中國經濟活力的指數地圖躍然屏上。

這,便是三一重工創立的「挖掘機指數」,一個觀察經濟運行的重要參照。

從機械傳回的實時數據來看,下半年挖掘機、起重機、混凝土攪拌站的「上班時長」超越去年同期。

挖掘機銷量素有中國經濟「溫度計」之稱。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挖掘機產量35098臺,同比增長42.4%;前十月挖掘機產量307284臺,同比增長32.7%,創歷年新高。

外貿進出口連續6個月保持正增長

海、陸、空是全球貿易的通道,從它們「指數」的波動可以窺見經濟的冷暖。

一隻普通的貨櫃,在通道中往來穿梭,今年會經歷怎樣的「奇幻漂流」?

「上半年還在發愁廠裡的箱子堆積如山,現在拉貨櫃的卡車都不夠用。」

江蘇太倉中集貨櫃製造有限公司一位業務主管告訴記者:「現在24小時連軸轉生產,還在不停地上人、上設備。」

雖然習慣了「大風大浪」,但這些貨櫃怎麼也想不到,它們的命運今年會如此「大起大伏」。

11月中,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約為1857點,比4月中足足上漲了1000多點!到12月初,指數已上升到約2129點,創2008年以來新高。

指數的攀升,直接反映的是航運市場運價的上漲。「搶」字,成了下半年中國出口貨櫃運輸市場繁忙的寫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年初以來天津港貨櫃吞吐量持續下降,最低時的2月份不足100萬箱。

「5月份迎來轉機,達到165萬標準箱,吞吐量實現了正增長。前11個月吞吐量超過1710萬標準箱。」

據中國港口協會的監測數據,11月上旬,上海、寧波等八大樞紐港口貨櫃吞吐量同比增長13.1%;外貿貨櫃吞吐量同比增長11.5%。從區域看,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外貿業務增勢更為強勁,寧波舟山港增速甚至達到33%。

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已連續6個月保持正增長。

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這次世紀疫情帶來的衝擊史無先例,全球各國概莫能外。

一年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召開20多次會議統籌部署疫情防控;3次中央財經委會議、5次中央深改委會議、7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未來藍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航船穿風劈浪、行穩致遠——

這是超常規的政策部署:增加1萬億元財政赤字,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全年新增減稅降費2.5萬億元,推動金融系統合理讓利1.5萬億元……一攬子對衝政策周密齊全,力度空前。

這是因時因勢的有效應對:在「六穩」基礎上,猶如及時雨的「六保」政策迅速出臺,紓困惠企舉措保住市場主體,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守住「米袋子」、守好「菜籃子」,暢通外貿產業鏈、供應鏈……一系列舉措直達基層,立竿見影。

一個個相繼轉正的經濟指標,印證著中國經濟提速的腳步:

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出口增速轉正;

5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和工業利潤增速轉正;

6月,外貿進出口增速和財政收入增速轉正;

……

10月19日,中國宣布前三季度經濟增速轉正,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復甦。

「中國將是2020年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12月1日在其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作出判斷。此前,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貿發會議等國際機構紛紛為中國發展投下「信任票」。

2020年,中國經濟巨輪踏波破浪,既彰顯了中國經濟打逆風球、走上坡路的能力,也說明中國經濟具備充足的韌性與活力。

PMI「九連榮」:

我國製造業景氣面擴大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11月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連續9個月位於50%的臨界點以上。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我國經濟繼續穩定恢復。

製造業景氣面擴大。數據顯示,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PMI位於擴張區間的增加至19個,製造業景氣面有所擴大。「製造業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恢復性增長明顯加快。」趙慶河說。

從分項指數看,多個分項指數創年內新高。例如,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為54.7%和53.9%,分別高於上月0.8和1.1個百分點,均創出今年新高;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為51.5%和50.9%,分別高於上月0.5和0.1個百分點,也均為今年新高,且連續3個月位於擴張區間,保持逐月回升走勢。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研究員文韜表示,分項指數變化說明,經濟復甦質量向好,復甦動力增強,外貿市場穩定性較好,企業消化成本能力上升,新動能持續增強。

糧食生產「十七連豐」

國家統計局12月10日發布數據,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

統計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5152萬畝,比2019年增加1056萬畝,增長0.6%;全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382公斤/畝,比2019年增加0.9公斤/畝,增長0.2%。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李鎖強稱,2020年,各地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層層壓實糧食生產責任,積極落實各項補貼政策,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糧食播種面積止跌回升。全國大部農區氣候條件較為適宜,病蟲害發生較輕,有利於糧食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儘管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和颱風對生產造成一定影響,但各地加強田間管理,積極抗災減災,農業災情對糧食生產影響有限。

李鎖強表示,2020年,全國糧食再獲豐收,為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應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克服各種風險挑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本版圖文資料

均據新華社

文字整理:黎海濱

相關焦點

  • 湖北日報推出系列特刊——大戰大考 記錄2020
    2020年,極不平凡;2020年,極不容易。本報今起推出《大戰大考——記錄2020》系列特刊,分別聚焦「戰疫」「戰洪」「戰貧」「經濟發展戰」「民生保衛戰」「創新」,回眸2020,展望2021。【大戰大考 記錄2020 戰疫】2020:我們奮勇趕考
  • 中國,這個唯一經濟正增長,對世界意義重大!
    這個唯一正增長來之不易(2020,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①)值得關注的是,在經濟復甦過程中,中國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經濟運行新意十足、亮點頻現,折射出中國經濟蘊含的潛力和底氣。本報從今天起推出「2020,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系列報導,聚焦一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新成果、新趨勢,以期幫助海內外讀者更好地讀懂中國經濟。——編者轉正!轉正!
  • 中國,這個唯一經濟正增長對世界意義重大
    值得關注的是,在經濟復甦過程中,中國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經濟運行新意十足、亮點頻現,折射出中國經濟蘊含的潛力和底氣。本報從今天起推出「2020,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系列報導,聚焦一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新成果、新趨勢,以期幫助海內外讀者更好地讀懂中國經濟。——編 者轉正!轉正!
  • 中國這個唯一經濟正增長,對世界意義重大
    值得關注的是,在經濟復甦過程中,中國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經濟運行新意十足、亮點頻現,折射出中國經濟蘊含的潛力和底氣。本報從今天起推出「2020,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系列報導,聚焦一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新成果、新趨勢,以期幫助海內外讀者更好地讀懂中國經濟。  ——編 者  轉正!轉正!
  • 中國經濟在大戰大考中躍上新的大臺階(經濟形勢理性看)
    2020年是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實現「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 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持續向好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統攬全局、果斷決策,為全國人民抗擊疫情堅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 人民論壇網評 | 中國經濟「正增長」彰顯逆風飛翔正能量
    人民論壇網評 | 中國經濟「正增長」彰顯逆風飛翔正能量 2020-10-20 20:34:30疫情大考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今年中國經濟已實現正增長,成績來之不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3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是對我國在短期內始終以責任意識、創新意識、憂患意識,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成效的最新註解。  以責任意識為「正增長」夯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 人民日報:中國經濟在大戰大考中躍上新的大臺階
    2020年是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實現「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   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持續向好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統攬全局、果斷決策,為全國人民抗擊疫情堅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 【大戰大考 記錄2020】2020:我們奮勇趕考
    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我們保持戰略定力,準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果斷採取行動,付出艱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
  • 中國這個唯一經濟正增長,對世界意義重大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值得關注的是,在經濟復甦過程中,中國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經濟運行新意十足、亮點頻現,折射出中國經濟蘊含的潛力和底氣。本報從今天起推出「2020,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系列報導,聚焦一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新成果、新趨勢,以期幫助海內外讀者更好地讀懂中國經濟。——編 者轉正!轉正!
  • 2020 「轉正」成為中國經濟運行的高頻詞
    這個唯一正增長來之不易(2020,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①)   今年以來,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面對極其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迎難而上、眾志成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 中國經濟回暖,打響「經濟保衛戰」,提振全球信心
    導讀:當下新冠疫情依然是全世界所面臨的共同難題,嚴重損害了世界經濟發展,而中國不僅在新冠疫情這個「世紀大考」上交出了一份滿意成績,同時,及時把控疫情更為本國經濟復甦打下了良好基礎
  • 大戰和大考!
    大戰和大考! 疫情防控是「大戰」,穩定經濟是「大考」。2020年1季度,虹口區商務委在大戰和大考中充分發揮責任擔當,堅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多措並舉穩外資穩外貿促銷費,保質保量穩民生。 商 務 發 展 主 要 數 據持續提振外資發展信心1實到外資4.3億美元,居全市中心城區第一位。
  • 人民幣持續升值突破6.5關口中國經濟首次正增長,經濟佔比美國78%
    人民幣從最高7.19到現在6.49中國前三季度GDP數據出爐實現正增長0.7%,第一季度增長-6.8%,第二季度增長了3.2%,上半年增速為-1.6%,第三季度增速為4.9%。預計全年增速為2%,2021年增速將高達13%,預計2020,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將超三分之一。
  • 中國外貿連續正增長 外交部:我國經濟企穩復甦將為全球經濟發展...
    > 在今天(8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海關總署昨天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 30個瞬間,回顧大戰大考的中建答卷
    原創 中建集團 中國建築 收錄於話題#學習「建」行3個2020年,中建集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論述
  • 2020年約旦經濟能夠抗住疫情「大考」嗎?
    2020年新冠疫情是一場「大考」,位於中東地緣政治中心的約旦能否抗住「大考」,能否在後疫情時代全球性經濟衰退中走出重啟之路?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統計數據,2019年約旦人口為1100萬,GDP總量438億美元, 人均GDP4336美元, 小學入學率為80.8%,人均壽命為74.3歲。
  • 戰疫情 穩經濟 以非常之舉在大戰大考中書寫優異答卷
    全景觀察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度深圳市年終結算工作會議上傳出好消息:據初步統計,2020年深圳轄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9789億元、增長3.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57億元、增長2.2%,居國內大城市前列。2020年從9月份開始,深圳地方級收入累計增速就在全國一線城市中率先轉正、逐季向好。
  •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發布: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發布的《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元,同比增長6.2%。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1%,拉動國民經濟增長0.6個百分點。
  • 逆風破浪的中國經濟丨復工復產穩增長 生產消費活力旺
    2020中國經濟這邊風景獨好!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暴發與蔓延。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場大戰,也是一次大考。在這場大戰大考中,我國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從逐步恢復生產到全面復工復產,實現經濟穩定恢復增長。中國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顯示出我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旺盛的活力。真秀↓↑這是11月3日拍攝的上海洋山港貨櫃碼頭。
  • 非凡2020系列報導之五中國: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加班趕工、消費回暖、出口增長……中國經濟今年率先按下「重啟鍵」,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速達4.9%,前三季度實現轉正,四季度經濟增速進一步加快。12月1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今年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