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上世紀90年代,保齡球曾風靡中國,當時人人都以打保齡球為時尚,保齡球館裡經常爆滿,可是,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保齡球卻像被潑了冷水一般,有一種一夜之間銷聲匿跡的感覺。於是有人說,90年代中後期中國大地上的保齡球狂潮其實是一場虛熱而已。
其實保齡球並沒有真的銷聲匿跡,只是過了新鮮期而已。人對新事物都會比較好奇,加上當時娛樂項目相對較少,所以當保齡球在國內剛興起的時候,可以迅速風靡一時。就像新開的店鋪一般前幾天總是客人很多一個道理。當新鮮勁一過,也就變得尋常了。
保齡球雖然號稱老少鹹宜,但其實不是所有都可以玩,通用的保齡球一般重達八磅以上,力氣小的根本玩不動,扔兩球也就累了。玩法看似簡單,但也頗具挑戰性,有些人玩半天連基本動作都學不會,一局球可能一半是洗溝,這樣一來獲得的體驗感著實大打折扣。
另外就是消費,保齡球運動相對來說,佔地廣,物耗也很嚴重,特別是球和擺瓶機器,很容易損壞。價格貴一點其實也是情理之中。但定價一高,一般工薪階層真不一定捨得花錢玩,最多偶爾體驗一下。這就造成客源方面再一次縮水。
現在,保齡球在一些大城市還是比較常見的,但一般都是搭配其他餐飲和娛樂一起開設的。個人覺得想但靠保齡球場賺錢幾乎不可能。投資保齡球只適合作為一種渠道,以球會友,然後去輔助其他方面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