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介紹正負值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樣兩組數據。
東部半決賽第七場,凱爾特人92:87戰勝猛龍。肯巴.沃克全場16投5中,三分7中1,罰球5中3,得到14分6籃板4助攻2搶斷1蓋帽,1次失誤,正負值+13。
西部半決賽第六場,快船98:111不敵掘金。保羅.喬治全場21投9中,三分9中4,罰球11中11,得到33分6籃板3助攻5搶斷1蓋帽,3次失誤,正負值-23。
單從數據來看,喬治的數據要比沃克漂亮的多,可是兩人的正負值卻與數據大相逕庭。除此之外,很多球迷朋友有時或許會產生這樣的疑惑:有些球員儘管數據出色,卻總是難以拿到續約合同,在聯盟流浪幾個賽季之後便消失在了我們的視野外。而有些球員數據平平,但在NBA裡卻不缺下家。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引入一個重要的概念——正負值。
正負值代表該球員在上場時間內,球隊整體比分的輸贏情況。正負值為正,代表該球員上場時球隊贏分。正負值為負,則代表該球員上場時球隊輸分。舉個例子,一名球員上場25分鐘,正負值為+8,意味著該球員上場的25分鐘裡球隊贏了對手8分。通常來說,一名球員的正負值越高,他對於球隊的貢獻就越大。那有些人可能會好奇,會不會出現四個王者帶著一個青銅導致青銅選手的正負值出現水分呢?在NBA裡,出現這種現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不會真的有人認為球隊的主教練看不出誰是王者誰是青銅吧。
上圖是近20年以來球員單賽季季後賽個人正負值排名最靠前的5名球員。毫無疑問,五名球員在他們上榜的賽季都是妥妥的超巨水準。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正負值並不是在所有比賽中都是有效數據。舉個例子,今年湖人對陣紅隊的系列賽第五場,PJ塔克出場29分鐘,10投3中拿下8分5籃板2助攻,正負值只有-38。而紅隊一共才輸給湖人23分。如果單從正負值來看,塔克才應該是紅隊出局的罪人,可事實並非如此。作為紅隊五小陣容的首發中鋒,只有1米96的塔克承擔起了防守安東尼.戴維斯的重任。而在紅隊無限換防的防守體系中,塔克也是防守端最重要的一環。他仿佛永動機一般無休止的奔跑給湖人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況且在紅隊系列賽輸掉的其他三場比賽裡,塔克的正負值只有-5,可這三場球紅隊輸給了湖人28分。所以,塔克在第五場的正負值表現,只不過是徹徹底底的數據雜音罷了。
那麼如果一名球員在一場比賽中的正負值很高,能否說明該球員一定對球隊的貢獻很大呢?答案是肯定的。還是湖人與紅隊的系列賽,隆指導在第二場比賽中出戰29分鐘,拿下10分9助攻5搶斷,正負值卻達到了驚人的+28,那場球湖人總共也只不過贏了對手8分。儘管數據並不惹眼,但隆指導在防守端對雙MVP的限制卻是扎紮實實的。第三節的兩個搶斷和第四節穩定軍心的三分,都證明了他在上場之後對局勢的改變。
歸根到底,正負值這個數據的出爐其實就是NBA為了評估那些球員作出的無法用數據去衡量的貢獻而設置的指標。比如在場能讓隊友獲得更大的出手空間,從而提高隊友的投籃命中率,又或者能用強硬的防守鎖死對面的箭頭人物,這些都是數據所不能表現的。而正負值則更加綜合的衡量了球員對球隊的貢獻。同理,沒有教練會不喜歡那些正負值通常都是正數的球員。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一類球員往往在數據很差的情況下,教練卻依然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
(王承渲的小迷弟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