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13歲繼位,為何22才親政?又為何1年就能搞定了嫪毐和呂不韋

2020-12-26 貪吃的駱駝

最近駱駝追的《大秦賦》演到了嫪毐兵敗被殺,嬴政開始親政,趙姬也被囚禁。於是駱駝今天就想來聊兩個問題,一是嬴政為什麼親政的那麼晚?二是他為什麼能很快搞定嫪毐和呂不韋?

在聊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名詞解釋,說下什麼叫「親政」。因為周朝建國之初,就定下了「嫡長子繼承制」,所以中國古代的皇帝大部分都是老子傳兒子,這也造成,有些兒皇帝還沒到能真正能處理國家大事的年齡,就「被迫」提前上崗,而此時的他們其實並不能真正地行使皇權,只能當個吉祥物坐在那張象徵權力的椅子上,此時真正掌權的,往往是他們的嫡母。

等到這些兒皇帝的年齡和經驗被一致認可以後,他才能親自打理政務,也就是「親政」。而嬴政當「吉祥物」的年齡是從13歲就開始了,但他親政的年齡卻「高達」22歲,這顯然是不太合理的,那麼造成他延遲上崗的原因是什麼呢?駱駝認為,這主要是和兩個人有關,第一個人是呂不韋。

眾所周知,呂不韋因為把嬴政的父親嬴異人「」上了王位,所以在嬴異人登基以後,就把他封為了丞相。不過嬴異人不知是因為什麼原因,在位僅三年就去世了,於是身為國相的呂不韋,和嬴政的母親趙姬,就把13歲的嬴政給「」上了王位。雖然電視劇中的嬴政早慧,但在實際中,一個13歲的孩子在國家大事上還無法有所作為,因此當時的權力按照一般情況應該歸趙姬所有。

但是趙姬並不是一個在這方面有擔當的人,於是這部分權力就實際交到了呂不韋手中。趙姬為何會如此信任呂不韋呢?一是因為趙姬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呂不韋當年的幫助,二是因為趙姬本就是呂不韋的寵姬,當初是因為嬴異人看上了趙姬,呂不韋才忍痛割愛,而嬴異人一死,他兩人自然又破鏡重圓。所以趙姬對呂不韋的信賴和依賴都是無與倫比的。

因此最初之時,嬴政不能親政,主要是因為他的年齡和經驗,還不足以支撐他親政。但是到了他成年之後,他依然沒能親政,這就和第二個人有關,第二個人就是嫪毐。據《史記》記載,在嬴政慢慢長大以後,呂不韋就想「急流勇退」,但是因為趙姬卻不依不饒,於是呂不韋就把生理特長的嫪毐介紹給了趙姬,趙姬和嫪毐深入交流以後,對他是「絕愛之」。

而且一來二去之後,趙姬竟然接一連二的為嫪毐生了兩個孩子。這種事情雖然當初一直瞞著嬴政,但不可能瞞過所有人,因此嬴政之所以不知道,應該是眾人礙於趙姬和嫪毐的權勢。但是如果讓嬴政親政,那麼眾人一看嬴政大權在握,必然會有人「仗義執言」,因此在這個時間段,應該是嫪毐和趙姬阻止了嬴政的「過早」親政。

如果沒有後面的意外,趙姬和嫪毐,很可能會效仿當年宣太后和秦國四貴(宣太后的兩個弟弟和兩個兒子)的舊事,讓嬴政像秦當年的莊襄王一樣,直到60歲才親政。但是嫪毐和趙姬犯了兩個大錯,一是和當時掌權的呂不韋不睦(這是重點),二是他們曾密謀要讓自己的孩子代替嬴政(這條可能為真)。

呂不韋和趙姬的關係,隨著嫪毐的崛起,本就從疏遠變為對立,再一聽說嫪毐和趙姬想用自己的孩子替代嬴政(如果成真,呂不韋必然沒有好下場),於是就一邊向嬴政打小報告,揭發嫪毐和趙姬的醜事(當時以嫪毐的權勢,如果不是呂不韋出手,應該沒人能在嬴政面前「搬弄是非」),另一邊他又鼓動嬴政親政。

既然呂不韋做了初一,不甘心坐以待斃的嫪毐自然也要做十五,於是他就趁嬴政要去祖廟辦理親政大典的空,私下裡召集人手,準備除掉呂不韋的勢力(當時嫪毐的第一目標,並不是嬴政),但是呂不韋和嬴政當時應該早有察覺,所以嫪毐不光沒得逞,還把小命給搭到裡面(雖然不是當時伏誅,但這種事敗了和死了區別不大)。

也就是說嫪毐的死,其實是呂不韋和嬴政的聯手所致,否則以親政之前的嬴政,應該還沒有那麼充沛的實力。不過在嬴政親政以後,他的實力就迅速超過了呂不韋。這一方面是因為君王自帶收攏人心「光環」,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呂不韋這個「外國商人」,在秦國當相屬於「幸進」,根基本就不牢,再加上他早已失去了趙姬這個靠山,所以實力直線下降。

大權在握的嬴政,自然有很多的人效忠,因此他很快就變得「耳聰目明」,因此也就知悉了呂不韋和趙姬的舊事(和可能之前就知道)。嬴政自然是無法容忍呂不韋這樣的「汙點證人」存在,於是他先把呂不韋罷相,解決了呂不韋的身份依靠,從而讓跟隨他的人也樹倒猢猻散,然後再威嚴恐嚇,直至呂不韋嚇得自盡。嫪毐的敗亡和呂不韋的失勢,前後也就一年左右。

從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看出,嬴政之所以到22歲才親政,一方面是因為他前期確實年齡和經驗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呂不韋和嫪毐先後都不想讓他早日親政。而他後來之所以能很快推翻這兩座大山,一方面是因為嫪毐和呂不韋不和,二是「孤軍作戰」的呂不韋,已經無力再和親政的嬴政抗衡。

相關焦點

  • 趙姬和嫪毐愛得如膠似漆,嬴政為何要棒打鴛鴦?
    所以在禮教方面並沒有太多的約束,如果說秦國和趙國的王后在君主去世以後改嫁,其實不足為奇,也有類似的事件發生。趙姬和嫪毐愛得如膠似漆,嬴政為何要棒打鴛鴦?而趙姬作為太后,他已經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利,因為他的兒子是王,做任何事情無需他人的允許,正值盛年時沉迷於淫樂之事也是可以,畢竟那時候秦朝的禮儀之風,約束並沒有那麼強,但是這件事情秦王嬴政卻不允許,要棒打鴛鴦,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她身邊的嫪毐可不是等閒之輩。
  • 呂不韋之死,表面上因為嫪毐,實際上另有原因,發人深思
    邯鄲之戰爆發後,呂不韋散盡家財,賄賂趙國的守門吏,冒死攜嬴異人逃回鹹陽,然後讓嬴異人改名贏子楚,認華陽夫人為母。後來的事情極其順利,在秦昭襄王和秦孝文王(上文提到的安國君)相繼去世後,嬴異人果然繼承秦國王位,是為秦莊襄王。秦莊襄王認為呂不韋有大才,而且對自己有恩,因此提拔呂不韋為秦國相邦。
  • 嬴政和呂不韋都不在鹹陽,嫪毐攻打靳年宮的意義何在呢?
    蘄年宮之變是秦朝歷史上一次重大的歷史事件,經此一事,嬴政誅殺嫪毐、驅逐趙太后、逼死呂不韋,這才算是徹底掌握了秦國的軍政大權!那麼,此次事件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作為本次叛亂的主角,嫪毐為何選在秦王嬴政和呂不韋都不在鹹陽的時候發動政變呢?難道他的攻擊目標不是嬴政嗎?
  • 趙姬和嫪毐在後宮胡作非為,為何秦始皇能一忍再忍?
    趙姬畢竟只是一個弱女子,而且她的出身本來就是一個歌女,這使得她根本就不懂政治,很迷茫的趙姬最後還是找到了呂不韋,讓他做大秦的丞相來負責朝堂之中主要的政治事物,這樣就能夠讓自己輕鬆許多,而呂不韋這個人也十分樂意接受,他覺得這些本來就是自己應該得到的,因為秦始皇父親秦莊襄王都是他扶持上位的。此後的秦朝朝堂便形成了太后和丞相一起管理的格局。
  • 被嬴政認為專權、給趙姬獻嫪毐、百姓夾道相送,呂不韋是黑是白?
    鹹陽百姓夾道目送呂不韋離城再想想他之前私通太后趙姬、送嫪毐入宮,嬴政和李斯都嫌他專權,感動和疑惑同時湧上心頭:呂不韋究竟是黑是白?呂不韋(左)和蒙驁(右)此時的嬴政並未親政,以上所有戰爭基本上都由呂不韋統籌,一個骨子裡尊崇無為而治的人,能夠如此兢兢業業地策劃戰爭,可見幾年來秦國對他的影響巨大,他仍然記著先王的志向
  • 嬴政沒想殺呂不韋,可為何看完嬴政30字信自盡?呂不韋:我沒你這兒子
    呂不韋花重金讓嬴異人認華陽夫人為母親,最終安國君即位,嬴異人順利成為太子,孝文王三日不到便駕崩了,嬴異人則成為了真正的秦王,同時嬴政這時候便成為了嫡長子,呂不韋則是丞相。秦莊襄王也是一位短命皇帝,在位不到三年便駕崩,而嬴政則成為了秦王,這個時候他還只有虛歲13歲,按照當時的禮儀,相邦輔政,太后建國,可是太后不懂得政治,所以大權實際都在相邦手中。
  • 大陰人嫪毐叛亂,嬴政為何拋棄兒子?他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智慧
    《大秦賦》作為如今非常火爆的一部歷史題材的影視劇,在最新的劇情中,趙姬和嫪毐終於下線,而秦王嬴政也迎來了久違的親政,同時也終於可以實現自己遠大抱負下令東出。甚至他娶羋華都不一定是喜歡,而是刻意為之,只為拉攏楚國羋姓一脈,似乎目的也達到了,自他娶了羋華之後,明顯華陽太后更加器重他,而且在此次平叛過程中,昌文君,昌平君,陽泉君也是出力非常多的,有了更多力量支持他才成功扳倒嫪毐和呂不韋,只不過呂不韋更聰明些,他更早看出執棋者是嬴政,自己是棋子。
  • 呂不韋是怎麼死的?為何看了一封信就自殺了?
    呂不韋之功:從昭襄王暮政時扶持嬴異人,到孝文王,莊襄王兩代急劇更迭時穩定朝局,嬴政即位前期協調軍政扶持親政,直至配合剷除嫪毐,呂不韋居功至偉。
  • 嫪毐至死不知,嬴政為何非逼他造反?呂不韋知道真相後已無力回天
    可為什麼呢?嫪毐至死不知,嬴政明明能在一開始就處決他,為何非要逼他造反?所有人都以為,嬴政是顧忌趙姬這個母后才不敢輕易處置了嫪毐,可實際上,嫪毐關係的可不僅僅是趙姬,還有一個呂不韋,而嬴政逼嫪毐造反,就是為了讓嫪毐將事情鬧大,從而將帝王的權利從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全部奪回!
  • 嫪毐之亂:是送給秦王嬴政的「血色」成人禮!
    最近火熱的先秦題材影視劇《大秦賦》正在熱播,這也引發了無數觀眾對於秦國崛起這一時間段故事背景的巨大興趣,本期以史為鑑就跟大家聊聊後世讀書人眼中如同洪水猛獸一般的「暴君」秦始皇,他在年幼時面對呂不韋、嫪毐這樣的權臣,如何通過嫪毐之亂,一舉剷除兩大權臣,徹底剷平了自己親政的道路。
  • 《大秦賦》呂不韋不是奸臣,得知嬴政誅殺嫪毐計劃後,留下了眼淚
    雖然呂不韋早就懷疑嬴政的真實目的,但他卻並未拆穿,因為當時的嬴政還沒有實權在握,在朝堂之上是由他和趙姬掌握大權。趙姬給予嫪毐權利只是一個開端,隨著了倆人姦情暴露後,嬴政的態度早就從驚訝變成了失望。這從嬴政得知此事時,匆匆忙忙趕到趙姬宮中查看是否有兒童存在時就能看得出,當時他對於此事還有所顧忌,甚至希望是假的,但宮中確實有兩個孩子,並且是由趙姬和嫪毐所生。
  • 呂不韋和嫪毐先後私通太后,對此嬴政只想說「毀滅吧!朕累了!」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安國君繼位為王,果然立異人為太子。這時,趙國也把趙姬和嬴政母子送回了秦國。安國君繼位一年之後去世,諡號為孝文王。太子異人繼位,他就是莊襄王。莊襄王尊奉華陽王后為華陽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稱為夏太后。
  • 《大秦賦》,一統天下後,大秦帝國究竟為何二世而亡?
    大秦為何會二世而亡?《大秦賦》正在熱播,如今已經播出過半,嬴政終於在李斯的幫助下,一步步剷除了叛亂的嫪毐,並藉機扳倒呂不韋和趙姬。在剷除嫪毐的這幾集中,每個演員都拿出了自己的演技,演技的好壞也是一目了然。
  • 為何嬴政容不下趙姬和嫪毐,漢惠帝卻能放過呂后和審食其?
    但是,嫪毐和趙姬,他們不但做了,而且做得還很高調屬於事世人皆知的那種。趙姬不僅封了嫪毐為侯,還讓他幹涉朝政。這才是把治理國家,當成了過家家了,若是大秦帝國,在他們的治理下,相信用不了多少年,肯定就會走下坡路的。還好當時有呂不韋,給秦國把持著大的方向,不至於讓秦國走歪走邪。
  • 嫪毐為何能封侯?呂不韋選擇自殺,真是因為秦始皇的一句話嗎?
    按照主流的觀點,嫪毐的發跡完全是由於帝太后趙姬對他的寵愛,但是,秦國的朝堂可不是如此腐敗無人的,身後無人的帝太后趙姬根本不可能在朝堂上一手遮天,相邦呂不韋也不會準許有人和他在秦庭上分庭抗禮,因此,嫪毐能封侯必定有著史書上無法書寫的內情。成蟜之事,或許真是嫪毐告發的也未可知。
  • 《大秦賦》嫪毐造反失敗,呂不韋主動辭相,是嬴政給他最大的體面
    雖然呂不韋對大秦,對嬴政都十分忠心,然而他的擅權,導致嬴政對他的不滿日益加劇,再加上嫪毐與太后生子的事情,更是讓嬴政對心生恨意,畢竟這是他一生的奇恥大辱。為了奪回呂不韋上手的權力,他開始給嫪毐下套,最終導致嫪毐造反。
  • 呂不韋為何在嬴政冠禮前突然裝病?又因何故意把王璽交給趙姬?
    真是沒想到秦王嬴政和呂不韋兩個人在榻前打起了啞謎來,讓人看不透,也猜不透那呂不韋為何要在贏政加冠親政之前突然裝病,又因何故意把玉璽交給趙姬?這就無形中給了嫪毐偷用王璽盜虎符的機會,把秦王贏政和鹹陽城的老百姓乃至於呂不韋自己都置於了危險之中。那麼呂不韋究竟要意欲何為呢?
  • 呂不韋努力一生,為何因為嬴政短短30個字的信就飲鴆自殺呢
    但是呂不韋就能擺脫干係嗎?不能! 對於呂不韋而言,嫪毐只是男寵,然而對於孤獨的趙姬而言,那是自己的歸宿與寄託! 趙姬寵信嫪毐,要爵給爵,要權給權,這些操作,把呂不韋看蒙了! 最終嫪毐勢力越來越大,足以抗衡呂不韋: 事無大小,皆決於毐 於是,秦國朝堂出現了嬴政集團,太后嫪毐集團,呂不韋集團三足鼎立的態勢!
  • 呂不韋戰國奇才,韜略滿腹,為何落了個飲鴆自盡的下場
    ,同時也是秦太子嬴政的仲父和師傅!此時的呂不韋已經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將嫪毐(假太監)送於趙姬,擺脫了趙姬的糾纏!秦子楚在位三年便駕崩了,史稱秦莊襄王!四:當家做主的呂不韋秦莊襄王駕崩以後,嬴政13歲。此時呂不韋負責著秦國的大小事務。並被封為文信侯!
  • 秦國律法嚴明,嫪毐對秦國並無重大功績,為何還會被封長信侯?
    秦孝公時期,商鞅在秦國國內推行變法改革,使秦國逐漸強大,因功被封列侯,封號商君;還有秦昭襄王時期的穰侯魏冉,應侯範雎;秦莊襄王時期的文信侯呂不韋;秦始皇時期的武成候王翦、通武侯王賁父子。秦孝公到秦始皇之間150餘年的時間中,僅有七人獲得最高級別的列侯,除嫪毐之外,其它六人對秦國的功績都足以封為列侯,而嫪毐在史書中記載並無什麼具體功績,為何會被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