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青海大地,已悄然甦醒。在海東市平安區平安鎮白家村富硒果蔬種植基地的大棚裡,韓穎舉著水管給架子上的多肉植物澆水,一顆顆水珠點綴在五顏六色的多肉上,在陽光下折射出光芒。
今年21歲的韓穎是青海民族大學的一名大四學生,喜歡多肉植物的她,用兩年多時間,將自己的小花園經營成了擁有5座大棚、 14萬株大小多肉植物、每日營收3000元左右的「多肉王國」。
五年前,還在讀高中的韓穎偶然接觸到多肉,一下子便喜歡上了這種看起來特別萌的植物。「起初是網上買,但折損率很高,後來發現有些蔬菜大棚會代賣,我開始從線下購買,」韓穎說,她發現線下的價格幾乎是網上的10倍,但是成活率高,成色好,越買越多,久而久之,家成了多肉花園。
2017年,剛進入大學的韓穎加入了青海民族大學創業者協會,在協會裡,韓穎學習了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也接觸了許多成功的創業案例。「看了那麼多創業的例子,我自己也有了創業的想法,想起自己養的多肉植物,就打算從這裡著手,把愛好變成事業。」韓穎說。
「2018年的暑假,我趁著去雲南和山東玩,參觀了當地多肉大棚。」看到當地大棚裡種類豐富的多肉植物,韓穎決定在青海租用大棚,批發成品回來售賣。
青海日照長、紫外線強烈、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多肉植物生長。大棚裡的成品多肉銷售一空,讓韓穎信心倍增,她也有了新的想法。
2019年2月,韓穎租了第二個大棚開始研究培育,但這一次,「好運沒有光顧我。」韓穎說,第一批幼苗運抵大棚時,搬運工作做完已經是凌晨3點,累到腰都直不起來。而且多肉在大棚裡擺放繁雜,空間規劃也不怎麼好。「當時氣溫驟降,沒做好保暖措施,凍壞了大約五分之一的精品多肉,損失3萬多元。」聊起創業伊始的遭遇,韓穎無比惋惜。
「多肉植物有一個特點,一個小葉片、一株近似乾枯的枝幹,只要在陽光下,給一些水分就能重新煥發出新芽。」 遭遇挫折的韓穎這樣鼓勵自己。
從那天起,韓穎一邊在校讀書,一邊抽空建設自己的種植基地。平整土地、打夯、鋪沙、鋪地布、調節土壤酸鹼度、架設滴灌噴頭。在學校穿著時髦的她,轉眼便成為別人眼中「泥土裡打滾的女孩」。
周一到周五在學校努力學習;周末回到大棚照看多肉;休息時間,給員工打電話詢問大棚的事情;睡覺前查看大棚實況監控和回放錄像。這樣忙碌的時光成為韓穎的日常。
功夫不負有心人。韓穎的多肉大棚漸漸邁入正軌,多肉產品行銷青海、甘肅、陝西等地。韓穎終於建成了自己的「多肉王國」。她開始琢磨著讓「多肉王國」發揮更大的效益。
去年開始,她將自己的大棚作為當地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場地,並給周邊村民提供工作崗位。「養多肉比較輕鬆,而且離家近,方便照顧孩子,一年還能掙近4萬塊,特別好。」多肉大棚裡38歲的女工張進芬說。
春節期間,多肉植物銷量劇增,韓穎趁著假期,埋頭在大棚裡,和工人們一塊兒照料著10餘萬株幼苗。「這叫熊童子,你看長得像不像絨毛小熊的腳掌,這是玉露,晶瑩剔透,像工藝品一樣……」韓穎邊澆水邊給記者介紹品種,談話間,透著自豪。
記者:張龍、王豔
編輯: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