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時間3月23日下午兩點四十分左右,英國議會大廈外和威斯敏斯特大橋發生了襲擊事件,現已被倫敦警察廳蘇格蘭場定性為恐怖襲擊。截至北京時間23日下午,包括一名嫌疑犯和一名警官在內的五人已死亡,另有四十餘人受傷。目前倫敦市中心已經全面戒嚴,警方提醒路人儘量避開威斯敏斯特區域附近。首相Theresa May隨即在唐寧街十號官邸門前發表了聲明,強烈譴責這些「病態且卑鄙的」恐怖襲擊行為,並堅稱「用武力與恐懼來毀滅威斯敏斯特自由精神的企圖終將會以失敗而告終」。
從BBC報導中披露的細節可以看到,案發時在威斯特敏斯特大橋上有一個襲擊者開車衝向人群,撞死了兩人,撞傷了多名行人。隨後這輛車又撞向議會大樓的外圍欄。手持刀具的襲擊者衝向議會時被警官Keith Palmer攔截,沒有武裝的Palmer被襲擊者刺傷最終搶救無效死亡。襲擊者被趕來的持槍警察擊斃。在議會裡的下議院議員出於安全原因被滯留,威斯敏斯特街區上的路人也由於道路被封而停在原地,甚至還包括在倫敦眼上的遊客也被困在其中三個小時之久。
儘管襲擊僅僅發生在威斯敏斯特大橋中間到議會大樓前這幾百米的距離之間,但整個倫敦都在此起彼伏的警鈴聲中變得驟然間動蕩不安。在BBC的網頁新聞中,在事發區域毫髮無損的市民舉著錄像設備邊自拍邊哭泣地說著「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哭什麼,但到處都是血」。社交媒體上也是一片哀嚎,在Twitter上:曼徹斯特警察局長致以哀悼;倫敦市長對逝世警員的英勇表示敬佩;倫敦前市長現外交大臣Boris Johnson表示「恐怖襲擊讓我們萬眾一心」;美國總統Trump發推文對Theresa May表示支持與讚賞;法國埃弗爾鐵塔滅燈以示哀思 ……
| 倫敦警察局副局長、反恐部門負責人馬克·羅利在市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
全城戒嚴、到處都是武裝警察的倫敦不由得讓人想起了2016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倫敦陷落》。有趣的是在電影裡,倫敦陷落是因為恐怖分子想要追殺美國總統,倫敦和英國首相不幸被當成了炮灰。而在現實中的這次恐怖襲擊也是英國當年追隨美國參與到中東利益糾紛中的蝴蝶效應。只是當初在電影院觀看《倫敦陷落》的觀眾可能沒有想到一年後的倫敦果真又再次被恐怖主義襲擊所困擾。
距離2015年巴黎的恐怖襲擊已經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了。在這過去一年多裡歐洲大陸各種大大小小的恐怖襲擊事件不斷。英吉利海峽這邊的英國雖不能說是高枕無憂,但倚賴著軍情處上天入地的靈通消息,英國似乎免於被這一波中東戰事的恐怖主義所殃及。如據軍情五處主管Park在2016年末透露的消息所稱,自2013年以來,英國反恐部門至少破獲且攔截了12次對英的恐怖襲擊策劃。英國軍情處的高效率和2005年在倫敦發生的那次大規模的恐怖襲擊不無關係。2005年7月7號的那場悲劇中,有52名無辜的倫敦市民慘死在突然爆炸的地鐵車廂中和公交車上。這場恐怖襲擊成了英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陰霾與恐懼。軍情六處的新局長Alex Younger在2016年的參訪中表示,英國目前正遭受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嚴重的來自恐怖分子的威脅。這顯然是受到不斷加劇的中東動蕩局勢的影響。
威斯敏斯特襲擊事件後,有聲音質疑軍情處的能力,認為這次的恐怖襲擊本應該被攔截。然而在批評軍情處的同時也應該記得不要低估了恐怖分子的決心。似乎是像軍情六處前局長Robert Sawers說的那樣,「恐怖襲擊的根源無法解決,因為這要追溯到伊斯蘭內部的分裂以及眾多伊斯蘭國家的統治失敗」。如果這是西方國家在中東問題上永恆立場的話,那麼恐怖分子以及恐怖襲擊就會像長城外蟄伏的饕餮一樣,六十年一個甲子、十二年一個輪迴地侵擾著高牆內的人們。無論英國最終是不是會離開歐盟,它始終會承擔著歐洲甚至是西方國家共同的命運。
相對於2015年11月的巴黎和2016年3月的布魯塞爾,今時今日的倫敦在恐怖主義的襲擊下顯得異常的脆弱與敏感。這種驚弓之鳥的恐慌就仿佛人們看到懸在腦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終於要向自己劈來了一樣:倫敦市民意識到英吉利海峽和James Bond最終仍無法保護自己不被殺紅了眼的極端恐怖分子所害。英國反恐警察和代理專員Mark Rowley在針對此次襲擊的聲明強調:「此次恐怖襲擊後倫敦的穆斯林社區可能會因為右翼團體的關係而感到額外的焦慮,但我們會和所有社區的人們一同合作面對接下來的困難。」然而普通的英國市民在無能為力的恐懼面前是否能不被席捲歐洲的民粹主義所左右、不陷入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死循環中,在目前看來都還是一個未知數。相比十二年前七七慘案中被淚水和哀痛淹沒的倫敦,這次的恐怖襲擊很有可能會使英國陷落到一個更加灰暗的深淵。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