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冷了,滄州動物園的很多動物是從熱帶、亞熱帶引進的,它們能否「Hold住」滄州的冬天?
大家不用擔心了。記者近日從滄州動物園了解到,喜熱怕寒的動物們從10月起就已陸續搬入暖房。工作人員還為它們準備了暖氣、浴霸、空調、「溫泉」等「過冬神器」,並為它們調製了「禦寒餐」。
「硬體」真過硬
12月15日10時許,記者一走進滄州動物園大象館,一股熱氣迎面撲來,記者的眼鏡上瞬間起了一層厚厚的白霧。
滄州動物園副總經理於東江介紹,大象館裡的大象、犀牛和河馬稱得上是「怕冷三巨頭」。搬到暖房後,它們享受著地熱採暖,喝的是溫開水。遇上大風降溫天氣,工作人員還會根據室溫適時啟動電暖氣,確保獸舍的氣溫保持在20℃至22℃。
怕動物們24小時待在暖房裡「上火」,工作人員還定時灑水,保持適宜的空氣溼度。
「怕冷三巨頭」中,最愜意的要數河馬。它們除了在地面進食,其餘時間都在「泡溫泉」,這樣能防止皮膚乾裂,更能防寒保暖。據了解,河馬水池的池底鋪著地暖管線,池水是20℃的恆溫水。
記者看到,河馬時而浮出水面張張大嘴、抖抖耳朵,時而半潛入水中。
長頸鹿館同樣採用了地熱採暖,工作人員還往地面上鋪了一層羊鹼草。這樣一來,長頸鹿趴著時會更加溫暖、舒適。另外,工作人員還緊閉了獸舍通往室外的大門,並用棉被封堵了門縫。
靈長類動物館的松鼠猴、翠猴享受著與眾不同的「暖氣床」。工作人員將暖氣片由豎放改為平放,改裝成了一個個「暖氣床」。瞧!一隻翠猴媽媽正摟著寶寶在「暖氣床」上嬉鬧。
比起熱鬧的靈長類動物館,海洋兩棲爬行動物館裡安靜了很多。蟒蛇、變色龍等住著裝有浴霸的「雅間」。鱷魚正靠在暖氣片旁邊,吹著中央空調呼呼大睡。
於東江說,喜熱怕寒的動物居住的獸舍,大多採用「地熱+電暖氣」「暖氣片+電暖氣」「暖氣片+中央空調」等「雙保險」取暖方式。一種取暖設備如果出現問題或達不到需求,另一種能及時頂上,確保「溫暖」不斷檔。
「軟體」不含糊
除了暖氣、空調等「硬體」設備,熱量較高的「禦寒餐」也是動物們的「過冬神器」。
大象、犀牛和河馬的「禦寒餐」非常「養生」。除了吃白菜、胡蘿蔔、蘋果等「標準餐」,每頭動物每天大約還要吃掉1公斤紅糖、0.5公斤紅棗和1公斤黃豆面。到了冬季,它們的活動量減少後,飼養員有時還會餵它們幾棵大蔥,幫它們促進消化。
長頸鹿每天除了吃苜蓿、槐樹葉、白菜、胡蘿蔔、綜合飼料,還要吃由洋蔥、紅薯、土豆等組成的「營養加餐」。
猴子、猩猩、狒狒們吃的是綜合飼料和蔬菜、水果。怕它們吃煩了,工作人員要搞好「排列組合」,每天換著樣兒地供應菠菜、生菜、火龍果、桔子、橙子、葡萄、香蕉、蘋果等果蔬。
飼養員吳鳳傑說,犀鳥、金剛鸚鵡等熱帶鳥類在飲食上要精細得多。入冬以來,她和同事每天精心製作含有蛋黃、魚粉、骨粉等營養物質的小窩頭,然後再掰成小塊,混合在水果和乾果裡餵食它們。
當然,也並非所有動物都需要額外的保暖措施。老虎、黑熊、駱駝、犛牛等動物,會長出絨毛來抵禦嚴寒,完全不影響冬日裡與遊客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