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完工!冬奧會北京兩大賽區八大賽館都有啥亮點?

2021-01-08 騰訊網

在北京賽區,國家速滑館22條「冰絲帶」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飛舞飄揚,52歲首都體育館舊貌換新顏,「水立方」變身「冰立方」迎接前來體驗冰壺的市民;在延慶賽區,國家雪車雪橇中心1.9公裡的賽道好似一條「巨龍」蓄勢待發,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運行的索道和纜車仿佛躍動的曲譜,正在演奏冬奧序曲······

從北京冬奧建設鳴槍起跑,到全面推進、攻堅突破,經過3年多的建設,如今,北京市負責籌建的北京賽區和延慶賽區競賽場館全部完成並對外亮相,「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申奧承諾也正在一項項高效兌現。

關鍵詞:智慧建造

高科技織就冰絲帶「天幕」

北京賽區將承擔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全部冰上項目和滑雪大跳臺的比賽,涉及場館及配套設施工程共計22項,包括新建場館4項,被譽為「冰絲帶」的國家速滑館就是其中的標誌性競賽場館。

步入國家速滑館,一眼望去,藍色的牆面和深藍、淺藍色交替的座位互相呼應,抬頭一看,是一塊馬鞍形「天幕」,而腳底,約1.2萬平方米的水泥地面平整呈現在面前。

國家速滑館採用的雙曲面馬鞍形單層索網結構屋面設計,不僅規模創下了世界體育館之最,最大優勢是能夠極大地節約材料,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面的四分之一。建設團隊將這張索網稱為「天幕」,而屋面索網施工的過程好似「編織天幕」。

北京城建集團國家速滑館工程總承包部項目經理李少華解釋,簡單來說,就好像有一個巨大的羽毛球拍「繃」在了場館的上方,只不過這個球拍不是由樹脂纖維而是由粗大的鋼索編織而成,不是平面而是馬鞍形,類似一個「薯片形」。在這個兩萬平方米的空間內,「天幕」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李少華介紹,他們通過49對承重索和30對穩定索編織成長跨198米、短跨124米的索網狀屋面,再鋪設1080塊4米×4米單元屋面板組裝而成。由於索網屋面的空間形態非常複雜,張拉以後每一個「方格」空間形態都不一樣,因此填充的每一塊單元體尺寸也不同,需要通過實測得到數據後再進行加工定製。

而這背後,離不開建築數字信息BIM系統,「智慧建造」被廣泛應用。「冰絲帶」上至8500噸的鋼結構,下到每一塊形狀各異的幕牆玻璃、弧度各異的看臺,都實現了數位化,在工廠進行精密生產和預製,在現場精準拼裝。因此,建設速度、建設質量成倍提升。

雪車雪橇項目申請專利133件

同樣,在延慶賽區,新技術、新材料被大量運用到冬奧建設。雪車雪橇項目被譽為冰雪運動中的「F1」,實際上全世界的賽道也僅有16條,這個賽道是一個半U型混凝土澆築結構,混凝土裡預埋誤差不能超過5毫米的冷凝管,通過在表面製冰最終形成賽道。看似並不複雜,但1.9公裡長的賽道澆築要一氣呵成,一次成型很難。16個各種彎度、各種落差交織在一起,高速賽道需要達到毫米級的精準度,難上加難。

是高薪聘請國外專業團隊,省心省力,還是通過冬奧建設,勞心勞力,把這門技術「學到手」?「我們最終下決心選擇了後者。」北京北控京奧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魏回憶,他們從1000名工人中經過20輪選拔選出了25名工人作為混凝土噴射手。大家像運動員一樣,每天工作之餘健身鍛鍊,提高自己的體力、耐力,大家在一個模擬賽道段上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從一個人一次只能堅持5分鐘,到半小時以上。

從練習到實戰,三位混凝土噴射手在一個個賽道中進行現場噴射,他們一人端著噴射槍的後座,一人打著照明燈,一人進行著噴射,密不透風的藍色「大棚」,空氣透著悶熱,而噴射手們卻需要在裡面待上至少20小時。最終,1.9公裡的賽道一次性噴射澆築完成,一次性通過了國際組織的認證,中國第一條雪車雪橇賽道也正式亮相。目前,該項工程已申請專利133件,已受理、授權105件。

正是這一項項的「智慧建造」和自主創新技術,成為「冬奧速度」背後不竭的動力。

關鍵詞:綠色辦奧

首次大規模使用環保製冷劑

北京冬奧建設中,綠色辦奧理念貫穿始終。國家速滑館、首都體育館等一大批新建和改造場館,在冬奧會歷史上更是首次大規模採用更環保的二氧化碳製冷劑進行製冰,」最美的冰「、」最快的冰「將逐一對外亮相。

2020年11月11日,北京冬奧會第一塊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冰面的首都體育館誕生。這項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最環保的製冰技術,碳排放趨近於零。相比較傳統方式效能提升30%,而且製冷非常均勻,不會出現各個部位溫度不一樣的情況,冰面溫差控制在0.5度以內。

如何解決二氧化碳在20℃以上不製冷的問題,使得這套製冷系統在夏天也能正常工作?承接製冰工作的艾斯特公司副總經理王博告訴記者,製冷管道盤踞在混凝土層中,製冷管之間的焊接非常關鍵,一旦出現縫隙導致冰面溫度不均勻,將會影響整個冰面。「冰面在冰板層上進行製冰,混凝土冰板層這一工序尤為重要。用二氧化碳製冰其實就像做一塊切糕,製冰師要按照順序依次料理每一層物質,加熱層,保暖層、鋼架支撐、混凝土層、最上面是冰面層,每個環節都不容閃失。」

值得一提的是,運用二氧化碳製冷劑進行製冷,過程中產生的餘熱還可以進行回收利用,比如首都體育館每年可以節省100多萬度電,極大地提升了場館的綠色屬性;國家速滑館即將亮相的「最快的冰」把場館製冷產生的餘熱用於運動員生活熱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維護澆冰等,一年可節省200萬度電。

北京賽區的15塊冰面,均呈現出綠色環保屬性。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介紹,15塊冰面中有7塊採用了清潔、低碳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僅首體園區就有包括首體、「冰壇」在內的4塊冰面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製冷系統,除竭力打造「最美的冰」之外,還成為了二氧化碳製冰最集中的區域。

風電、光伏電能用於冬奧會

此外,這15塊冰面全部使用綠色清潔電能進行製冰。隨著今年6月世界首條50萬伏張北柔性直流輸變電工程投用,來自張家口的風電、光伏電能等綠色清潔電能正式進入北京,北京賽區所有競賽場館今冬開始利用綠色電能開展建設、運行,成為奧運歷史上第一次全部使用綠色清潔電力的奧運會。

「綠色」,還明顯體現在延慶賽區場館建設中。延慶賽區是一個100%使用風電、太陽能電力的綠色清潔能源賽區,是一個水資源全部實現自我收集利用,全部淨化再利用的「海綿型賽區」。它還是一個「生態賽區」,賽區建築施工表面的原生土全部收集,建設完工後全部原土覆蓋,所有珍貴樹木全部就地、遷地保護,所有施工面全部進行生態修復。

為踐行綠色辦奧理念,一大批環保專家踏遍青山,用兩年時間為延慶賽區制定出54項環保考核指標。山區搞建設,建設者想出了很多妙招。碎石用鋼筋籠精心拼裝成「石籠牆」,大量用於配套建築建築牆體。石籠牆、木屋頂,既節省了材料,又讓延慶山區村居特色油然而生。建設者還專門製作了蜂巢格室,用可以自然降解的蜂巢格室,將混有原來山區草根、草種的原土固定。

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原有裸露的賽道就有恢復了小海陀原有的一片生機。今年春天,延慶賽區生態修復將全部完成。

關鍵詞:可持續

場館具備可夏、冬季轉換的「兩棲」能力

「可持續、可利用、可收益」已經成為現今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一個重要命題。北京冬奧場館建設正是遵循著這一理念。北京賽區除新建國家速滑館和首鋼滑雪大跳臺中心兩個比賽場館外,其他比賽場館全部利用2008年奧運會遺產,而且所有競賽場館全部擁有夏季、冬季項目場地自由轉換的「兩棲」能力。

52歲的首都體育館曾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排球主賽場,它將再次「出徵」,在冬奧會時承擔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兩項比賽任務。

「北京冬奧建設不大拆大建、不貪大求洋。」市重大項目辦副主任丁建明直言。比如首體改造工程,就是從傳承保護角度出發,不對外觀做大的改變,甚至對南門入口臺階上的老石材進行保留,場館的外立面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延續使用之前的仿石塗料。同時,堅持保護性拆除和修復,在結構性拆除過程中,項目部採用靜力拆除技術,捨棄大型拆除機械,而選用水鑽、繩鋸等震動性較小的工具,以減少對老場館結構的擾動。

奧運遺產傳承形成「北京方案」

前不久,「水立方」比賽大廳完成第二次「變身」,成為世界首個「水冰轉換」場館,「五棵松」完成「冰籃轉換」,達到國際一流。既有場館的可持續利用,冬季、夏季運動快速轉換模式,為奧運遺產成為值得傳承、造福人民的永久資產提供了一個「北京方案」。

北京冬奧會還創新性地形成了一種場館建設PPP模式,積極吸引社會優質資本、優質企業投身冬奧會建設、運營,並確定了冬奧會後幾十年服務冰雪、服務大眾的經營定位,形成了可持續、可複製的新模式。比如國家速滑館未來30年的經營和為群眾性冰雪運動服務的目標被以法律文件形式確定下來。

「冰絲帶」這一模式已經在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得到複製。首鋼滑雪大跳臺將作為冬奧會標誌性景觀旅遊景點和休閒健身活動場地,變成服務大眾的體育主題公園。賽道在建設時就預留了出水口,大跳臺不僅可以滑雪,未來還可以根據需求改造成滑水、滑草等更多項目。「雙奧場館」國家遊泳中心南廣場即將建成「冰立方」南廣場冰上運動中心,將作為冬奧會的永久性遺產全年面對市民開放,作為公眾體驗中心,助推冰壺、冰球等冰上運動的普及和發展。

延慶賽區在設計、建設之初也充分考慮到賽後利用。市重大辦副主任於德泉介紹,賽場不光在賽後成為國家隊和國內外專業隊伍的訓練基地,還將向外延伸建設多處大眾滑雪道,並開發專門的大眾體驗賽道,打造山地體育休閒公園和戶外運動體驗基地,使整個賽區既成為重大賽事舉辦地,也成為大眾滑雪中心。

同時,小海陀山所在的延慶區張山營鎮西大莊科村將建設一個大眾滑雪場,以中級和初級道為主,毗鄰賽區的西大莊科村開始舊村改建,原有村落將提升改造為服務冰雪運動的特色山村。

冬奧建設進展

2021年冬奧工程全面收官

由北京市負責組織建設的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冬奧會工程共計57項。截至目前,已開工建設55項、完工48項、在施7項。兩大賽區共有8個競賽場館實現完工。

2021年,北京將狠抓施工進度,確保完成全部場館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冬奧工程全面收官。屆時,承擔冬奧會和冬帕運會開閉幕式場地的國家體育場「鳥巢」將改造完工,作為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的國家會議中心二期主體部分將完成,奧林匹克接待中心、北京頒獎廣場兩個臨時建築也將完工。

同時,市重大項目辦將聚焦測試賽等賽時使用要求,與冬奧組委、屬地政府、賽事組委會加強調度、無縫對接,確保場館和配套設施按時就緒。

完工的8個競賽場館

北京賽區:國家速滑館、國家遊泳中心、國家體育館、首都體育館、五棵松體育館和首鋼滑雪大跳臺

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國家雪車雪橇中心

相關焦點

  • 冬奧會北京賽區所有競賽場館年底完工
    2020年攻堅收尾部署會上了解到, 2022冬奧會北京賽區所有競賽場館將於年底完工,承擔北京冬奧會比賽、訓練的15塊冰面年底前將全面具備製冰條件。已經建成的首鋼滑雪大跳臺北京賽區將承擔北京2022年冬奧會所有冰上比賽項目,場館建設項目共13項。其中,新建場館4項,改造場館7項,臨建場館2項。
  • 冬奧會北京兩大賽區8個競賽場館全部完工,高科技織就「冰絲帶」天幕
    ,如今,北京市負責籌建的北京賽區和延慶賽區競賽場館全部完工並對外亮相,「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申奧承諾也正在一項項高效兌現。截至目前,已開工建設55項、完工48項、在施7項。兩大賽區共有8個競賽場館實現完工。2021年,北京將狠抓施工進度,確保完成全部場館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冬奧工程全面收官。屆時,承擔冬奧會和冬帕運會開閉幕式場地的國家體育場「鳥巢」將改造完工,作為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的國家會議中心二期主體部分將完成,奧林匹克接待中心、北京頒獎廣場兩個臨時建築也將完工。
  • 冬奧會北京賽區10個場館年內將完工
    澎湃新聞資深記者 趙實9月1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北京賽區冬奧場館建設2020年攻堅收尾部署會上獲悉,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所有競賽場館將於年底完工,承擔北京冬奧會比賽、訓練的15塊冰面年底前將全部具備製冰條件。
  • 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10個場館年內完工
    北京市重大辦供圖 中新網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 於立霄)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所有競賽場館將於年底完工,承擔北京冬奧會比賽、訓練的15塊冰面年底前將全部具備製冰條件。今年底北京賽區將率先迎來國際滑聯花樣滑冰大獎賽總決賽、短道速滑世界盃兩項國際賽事。
  • 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10個場館年內實現完工
    人民網北京9月10日電(董兆瑞) 今天,記者從北京賽區冬奧場館建設2020年攻堅收尾部署會上獲悉,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所有競賽場館將於年底完工,承擔北京冬奧會比賽、訓練的15塊冰面年底前將全部具備製冰條件。
  • 北京冬奧會北京賽區10個場館年內完工,年底將迎測試賽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嬌穎)今日(9月10日),記者從北京賽區冬奧場館建設2020年攻堅收尾部署會上獲悉,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所有競賽場館將於年底完工,承擔北京冬奧會比賽、訓練的15塊冰面年底前將全部具備製冰條件。
  • 北京賽區將承擔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全部冰上項目比賽
    新華社北京7月22日電 題:易轉換、夠低碳、可持續——解密北京冬奧場館冰面建設亮點  新華社記者張驍、姬燁、汪湧、盧星吉北京賽區將承擔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全部冰上項目比賽。記者22日探訪北京賽區正在建設的15塊冰面,解密北京冬奧場館冰面建設亮點。
  • 首迎北京冬奧會「相約北京」系列測試賽 北京賽區10個場館年內實現完工
    9月10日,記者從北京賽區冬奧場館建設2020年攻堅收尾部署會上獲悉,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所有競賽場館將於年底完工,承擔北京冬奧會比賽、訓練的15塊冰面年底前將全部具備製冰條件。今年底北京賽區將率先迎來國際滑聯花樣滑冰大獎賽總決賽、短道速滑世界盃兩項國際賽事。
  • 冬奧會「相約北京」系列測試賽年底開賽 北京賽區10個場館年內實現完工
    記者9月10日從北京賽區冬奧場館建設2020年攻堅收尾部署會上獲悉,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所有競賽場館將於年底完工,承擔北京冬奧會比賽、訓練的15塊冰面年底前將全部具備製冰條件。今年底北京賽區將率先迎來國際滑聯花樣滑冰大獎賽總決賽、短道速滑世界盃兩項國際賽事。
  • 冬奧會系列測試賽年底開賽,北京賽區10個場館年內完工
    文章來源 | 冰雪壹號記者9月10日從北京賽區冬奧場館建設2020年攻堅收尾部署會上獲悉,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所有競賽場館將於年底完工,承擔北京冬奧會比賽、訓練的15塊冰面年底前將全部具備製冰條件。
  • 北京冬奧會進入倒計時500天 北京及延慶賽區競賽場館年內將全部完工
    央廣網北京9月21日消息(記者張聞)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022年2月4日,也就是農曆正月初四,萬眾矚目的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將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以此推算,9月21日我們將迎來冬奧會倒計時500天。2015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申冬奧成功。轉眼5年過去了,不少紙上的藍圖已經變為現實中的建築,靜待盛會開幕。北京和張家口攜手奔向2022年,準備好了嗎?國家速度滑冰館有一個別名叫做「冰絲帶」。目前,「冰絲帶」已經實現了結構封頂和立面完工,它將與相鄰的鳥巢、水立方一起,共同組成「雙奧之城」的標誌性建築群。
  • 北京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完工-中新網
    北京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完工/7) "← →"翻頁 12月25日,北京
  • 北京賽區10個場館年內完工
    人民網-人民日報本報北京9月14日電(記者賀勇)記者日前從北京賽區冬奧場館建設2020年攻堅收尾部署會上獲悉: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13個場館建設項目中,國家速滑館、首都體育館、國家遊泳中心、五棵松體育館、國家體育館等8個項目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加上此前已經完工的首鋼滑雪大跳臺中心
  • 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10個場館預計年內完工 年底將迎測試賽
    9月10日,記者從北京賽區冬奧場館建設2020年攻堅收尾部署會上獲悉,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所有競賽場館將於年底完工,承擔北京冬奧會比賽、訓練的15塊冰面年底前將全部具備製冰條件。今年底北京賽區的首都體育館將率先迎來國際滑聯花樣滑冰大獎賽總決賽、短道速滑世界盃兩項國際賽事。
  • 北京賽區10個場館年內完工(走向冬奧)
    15塊冰面年底前將全部具備製冰條件本報北京9月14日電 (記者賀勇)記者日前從北京賽區冬奧場館建設2020年攻堅收尾部署會上獲悉: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13個場館建設項目中,國家速滑館、首都體育館、國家遊泳中心、五棵松體育館
  • 今年底北京冬奧會北京、延慶、張家口賽區所有競賽場館都將具備辦賽條件
    今年底北京冬奧會所有競賽場館都將具備辦賽條件張家口賽區「三場一村」已完成主體工程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王偉宏)在北京攜手張家口申辦冬奧會成功5周年之際,從北京冬奧組委獲悉,到今年年底,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簡稱北京冬奧會)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張家口賽區所有競賽場館都將建成,並具備辦賽條件。
  • 北京冬奧會所有競賽場館(北京賽區)2020年全部完工
    據悉,2020年,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所有競賽場館(北京賽區)將全部完工,冬奧村等非競賽場館加快建設。   據了解,2020年,北京市將同步完善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交通、氣象、安保、無障礙等配套基礎設施,推進公共場所外語標識規範使用。組建場館運行和外圍保障團隊,細化賽事組織和服務計劃,辦好高山滑雪世界盃等3場測試賽。
  • 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已基本建成,四大場館全部完工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1月8日記者從延慶區獲悉,日前,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已基本建成,冬奧延慶賽區四大場館已全部完工,24項外圍保障項目已完工23項,賽區生態修復工程完成94%以上。國家雪車雪橇中心1.9公裡長賽道通過一次澆築成型冬奧延慶賽區位於小海陀山區域,海拔最高點2198米,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建設難度最大的賽區。
  • 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全面完工!你知道幾個?
    1月21日,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全面完工,其他各項籌備工作也都進入衝刺的關鍵時刻。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設7個大項、15個分項、109個小項,計劃使用25個場館,分別分布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等三個賽區。其中,北京將承辦所有冰上項目,延慶和張家口將承辦所有的雪上項目。三大賽區25個場館都是什麼?賽後又將作何用途?
  • 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完工
    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完工 2020-12-25 10:41:43|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