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9月2日訊 (通訊員 何劼 孔丹軍 戴彬 記者 羅鵬)「日出鬥金、日落鬥銀」——這裡是江南魚米之鄉南京高淳,碧水藍天風光旖旎,葦草青青湖風拂面,松繁茶茂蟹腴蝦肥,天空之鏡青螢如玉……靜謐質樸的村莊與青山綠水相互映襯,好一幅溫婉秀麗的工筆畫!
作為世界慢城聯盟授予的中國首個「國際慢城」,「兩湖抱城、東山西圩」的生態稟賦塑造了高淳區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的「綠色家底」。而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的開展又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得到實惠,走向富裕,青山綠水常駐,金山銀山不竭……
電「撐腰」蟹農致富路更寬
清晨5點,東方剛出現瑰麗的朝霞,家住高淳區陽江鎮臨湖村的蟹農楊衍清已經來到自家塘口打開增氧設備的電開關,呼嚕嚕的水泡很快翻滾起來。「今年螃蟹個頭還挺大,應該是個豐收年,這還要多謝供電的幫助啊!」
臨湖村因水而興,也因水而貧。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落後,加上村級負債300多萬元,被列為南京市級經濟欠發達村。摘掉「貧困帽」,輕裝奔小康迫在眉睫。
「村委90年代給我們出資建的線路,用了快30年了,遇到用電高峰常停電,特別是夏天氣溫高的時候,一旦斷電螃蟹就容易缺氧。」站在自己新買的小汽車面前,楊衍清略顯得有些靦腆。
15年前,為了生計,楊衍清離開家鄉遠赴廣州、深圳務工,因為沒有像樣的手藝,他幹的都是些工地上搬磚、搬石頭的小工活,省吃儉用一整年,才能攢下五六萬塊錢寄回家裡。2010年,高淳螃蟹養殖產業興起,楊衍清回到家鄉,四處奔走借了5萬元,加上自己辛苦攢下的15萬,在楊家潭承包了50畝的蟹塘。
開始由於沒有養殖經驗,加上由村委籌資的農灌線路要「照顧」沿線近30戶養殖戶,每年因蟹塘缺氧造成經濟損失,成了楊衍清在致富路上一路向前的「磕絆」。
想致富,電力發展是支柱。近三年來,高淳供電公司開展圩區配農網補強升級改造項目,先後投入200餘萬元,完成對該村7個蟹塘臺區電網改造。原來塘口薄弱瘦細的「蜘蛛網」變成了嶄新徑粗的「四線譜」,水網縱橫間,白鷺翩飛,蓮搖莖有藕,水鄉美色盡收眼底。
「電送到塘口,跳閘少了、螃蟹成活率高。日子有了盼頭,我們養殖戶底氣也足了。」談到自家塘口今年用電環境的新變化,楊衍清喜上眉梢,「好水好電出好蟹。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我只承包了50畝蟹塘。量雖然減少了,但畝產可達175至230斤,比去年增產約15%。參照去年的市場行情,除掉成本今年一畝蟹塘可獲純收入3600元,也有18萬的總收入了。」楊衍清算了筆帳,喜悅溢於言表,「以前我們這裡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呆在家鄉,總想到大城市工作。現在好了,兒子大學畢業後留在家搞『微商』,現在我家的螃蟹能賣到全國各地!」 從之前為孩子交學費都犯難的經濟狀況,到現在搖身一變成為當地的「小康代表」,楊衍清臉上寫滿了幸福和滿足。
電「淨化」 綠色節能好豐收
「春爭日,夏爭時」,陽春三月,春茶迎來了收穫期。在高淳區青山茶場內,漫山遍野的茶樹抽吐嫩芽,催人擷取。嶄新的制茶車間,碧綠的茶葉在電殺青鍋和電揉捻機中翻騰,搓揉成型,湊近輕嗅,幽香沁人。
「以前炒茶燒柴火加熱爐子,爐灰到處飄。茶葉本來是綠色飲品,產品質量受到影響。去年我們響應政府號召『拔煙囪』,土灶全部改成了電炒鍋。」車間主任楊明自信地說。
高淳供電公司幫茶場「拔」了三根大煙囪,電氣機械化制茶將「憑手感控溫」變成了「機器控溫」,茶葉加工良品率提升近50%,能源成本節約30%。「我們每年給環保局的1萬多元排汙費省下來了,供電公司功不可沒!」場長趙建明打趣道。據測算,煤改電後淳青每年減少直燃煤消耗100噸,減排二氧化碳175噸,減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排放約4噸,相當於種植近1萬棵樹。
小滿晴,麥穗重。適逢夏糧收穫時節,高淳區晨湖穀物種植專業合作社裡熱火朝天。與普通烘乾中心不同的是,廠內環境清爽乾淨,機器設備運轉的噪音在廠房外聽也是微乎其微。
「原來的廠房裡,機械『轟隆隆』吵得很,車間旁堆著近百個煤球,得有人看爐子,加煤、掏煤灰,一刻都閒不下來,煙燻火燎,烏煙瘴氣。『煤改電』後,只要設定好相關數值,熱泵烘乾機自動運行,恆溫調節保證了糧食烘乾的質量!」雨蝶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玉龍談笑間,金燦燦的麥粒從出口譁譁瀉出,唱著豐收的歡歌。
「汙染防治攻堅戰」和「鄉村振興戰略」並行。高淳打造全域糧食電烘乾示範區,用能成本上每年可減少煤炭量2236噸,減少燃料成本61.6萬元,節約人力成本節約200餘萬元;減排二氧化碳約5813.6噸、二氧化硫約19噸、氮氧化物約16.5噸。
電「暖心」 四季旅遊客盈門
正是黃桃成熟期,在國際慢城椏溪鎮南真福果園內,桃農楊志正在抽水灌溉,國際慢城黨員服務隊成員楊正倫則細緻檢查著園內的用電設備。
山腳下散落著白牆黛瓦的民居,起伏的銀線串起熠熠生輝的鐵塔綿延至密林深處,嶄新的新能源充電樁錯落有致……在特色鄉村遊遍地開花的今天,作為國際慢城核心區域的椏溪鎮形成了「春季看金花、夏季摘黃桃、秋季品金蟹、冬季來養生」的四季旅遊產業。
「2011年初剛建時就一個農家小院,每天接待不到100人。用電狀況不好,空調裝了用不了,客人來了又走的情況常有,我心裡難受。後來,聽說供電所在搞新農村電氣化建設,我們村也要改造,我就想著改造完了用電肯定不用愁了,就向村裡申請翻新房子。從申請用電到架專線、裝表接電『一條龍』服務,如今空調、電磁爐、冰箱、冰櫃都配齊了。」石牆圍農家樂老闆娘劉翠「叨叨」著她的「致富經」。
電力服務幫,致富有希望。近十年來,高淳公司共為慢城區域改造配變6臺、10千伏線路21.3公裡、0.4千伏線路22.8公裡,新增供電容量8萬千伏安,同時依託網格化管理體系,建檔立卡,現場對接客戶需求、現場答覆、快速解決,惠及農家樂120餘戶。
「城裡人注重原汁原味的農家小菜,咱飯館貨真價實,五一、國慶、春節幾個假生意特別好,我們現在一年的收入比種5年田都多!」劉翠說,「五湖四海的人見多了,我們思想也開闊了,今年我開了抖音號,直播我們石牆圍、慢城的四季美景,吸引更多的朋友來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