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十餘年再次挑戰精準度 為珠穆朗瑪峰「量身高」

2020-12-23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5月11日訊 5月,珠峰的最佳攀登季節。

  此刻,中國登山隊正在向頂峰衝擊的途中。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隊伍中加入了一些特殊的隊員,他們是來自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的測繪人員。如果成功,他們將是首批登頂的專業測繪工作者。

  同時,這也將是繼1975年和2005年後,中國第三次組織登山隊對珠峰高程進行精確測量。

  珠峰這個「大高個兒」的身高怎麼量?為何一定還要人扛著器材登頂測量?測量需用到哪些技術手段?懷著滿滿好奇心,記者跟隨專家的目光,探尋珠峰的秘密。

  再量「身高」 大有說頭

  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的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我國曾在1975年和2005年分別對珠峰進行過精確的高程測量,兩次的數據分別是8848.13米和8844.43米。

  從8848.13到8844.43,不少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4米的差距,到底意味著什麼?

  「2005年的8844.43米是去除峰頂冰雪層厚度的『淨身高』,就像人量身高,穿著鞋子戴著帽子與光腳板光頭量的身高肯定會不同,這一數據更新提高了測峰頂雪深的精度和可靠性。」省測繪學會常務理事、嘉興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張志勇說,對珠峰峰頂雪面到巖石面的厚度測量,過去一直採用的是人力探杆測深的方法。2005年中國登山測量隊除了布設GPS控制網外,實現了峰頂同觀測站聯測,還使用了雷達探測儀對珠峰峰頂冰雪覆蓋層的厚度進行了測量。8844.43米是目前全世界最權威的全新數據,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承認。

  在尋常認知裡,一座山的縱切面既然是三角形,測量山的高度便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中角度與邊長的關係原理,直接計算出其垂直距離。那麼,測算珠穆朗瑪峰的高程,是用這種方法嗎?

  「珠峰太高了,從山頂到山腳無法通視,測量人員不能直接測坡面總長,這種測算方式自然不適合珠峰。」張志勇告訴記者,直角三角形中角度求邊長直接計算山高的方式,是將基準點設於山頂,站在山腳下的人需要能直接看見山頂標誌物,因此會用於一些高度不高的「小山」測量中使用,且往往存在於測量技術尚不發達的年代。

  「測珠峰高度就像爬樓梯一樣,最終將每一階的測量數據相加,得出總高度。」張志勇說。

  確實,為珠峰「量身高」其實是通過分段測量的方式來實現的。據央視報導,測量隊員首先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出發,抵達海拔5800米的中間營地;再從中間營地出發,到達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稍作休整後,測量隊員們需途經北坳大冰壁抵達7028米一號營地;之後途經大風口,抵達7790米二號營地,接著便是8300米的三號營地;約一周後,測量隊員們將視天氣情況擇機向珠峰頂峰發起衝擊,最後的衝擊需要經過海拔8680-8700米的第二階梯;最終在峰頂豎起覘標,與6個交匯點同步開展測量。

  此外,在談及山峰高程時,我們常常會用到「海拔」這個詞。海拔,顧名思義,就是以海平面為基準測算出的物體高度。但實際上,海拔的起始點並不是從隨意海平面起算的。初高中物理告訴我們,測算物體高度,基礎是要定好水準基面,以作為起算依據。

  「在我國,青島港驗潮站的長期觀測資料推算出的黃海平均海面就是水準基面,即『1985國家高程基準』。」張志勇說,用精密水準測量測定水準原點相對於黃海平均海面的高差,即水準原點的高程,定為全國高程控制網的起算高程,珠峰高程就是在此基礎上測量而來的。

  登頂測量 精益求精

  在科技手段如此發達的今天,測珠峰「身高」為何仍要人登頂測量,而不能用衛星遙感或無人機完成呢?

  這與精度要求密切相關。「目前,接觸測量的精度是最高的,而像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等技術手段更適用於平面測量,受重力差異影響,其垂直精度並不高。」張志勇說。

  實際上,我們熟知的GPS所得出的數據,其實是一個三維空間,即XYZ三條坐標軸數據,這一結果需要套到地球參考橢球模型中才能得出結果,而這個橢球模型的精度其實是不夠高的。

  珠峰頂的自然環境同樣也不允許直升機或無人機開展測量作業。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說,在珠峰頂上作業對直升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把測量隊員放下來,要把測量儀器設備從飛機上卸下來。很明顯,珠峰頂上的地方非常小,飛機是不能降落的,那只能飛機在運動過程中。運動過程中,飛機的螺旋引起的風有可能引起冰雪的崩塌。同時,珠峰峰頂氣流不穩定、多大風、氣溫低,測量型無人機目前還無法在峰頂飛行,目前也還沒有機器人頂峰作業的經歷。

  「儀器誤差,風、溫度等外力影響,以及測量者的敬業精神等,都是影響測量精度的重要因素。」張志勇說,從早期光學機械儀器測量的釐米級誤差,到如今水準測量的毫米級誤差,這是數十年來我國測量技術的發展。綜合多方影響因素,如今總體測量誤差可控制在2釐米以內。

  據專家介紹,水準測量是直接測量地面點高程最有效的方法。水準測量又名「幾何水準測量」,是用水準儀和水準尺測定地面上兩點間高差的方法。通常由水準原點或任一已知高程點出發,沿選定的水準路線逐站測定各點的高程。但由於珠峰地區地形環境複雜,測量隊員會綜合應用三角測量、天文測量、導線測量、重力測量、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及溫度垂直梯度測量方法,對珠峰高程進行精確測定。

  而從技術手段上來看,本次高程測量採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衛星測量、精密水準測量、光電測距、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天文測量、衛星遙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繪技術相結合的技術路線,在涉及的所有技術路線中全面採用國產測繪儀器裝備。

  其中,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衛星測量是重要一環。「2005年時,GNSS衛星測量主要依賴GPS系統。今年,我們將同時參考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和中國北鬥這四大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並且會以北鬥的數據為主。」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長李國鵬說。

  據介紹,這是北鬥系統在珠峰高程測量項目中首次應用。登頂測量時,頂峰的GNSS接收機將依託北鬥系統和珠峰地區以及外圍的GNSS監測網聯機同步觀測,同時還可監測相關地區的地殼運動。

張志勇的同事2008年在四川開展測量工作。

  風雪之下 負重而上

  風雪之下,負重而上,是測繪人員的真實寫照。

  「人肉」登頂珠峰,就意味著要肩擔手扛設備上山。張志勇說,精密水準儀,用於測角度的全站儀,GNSS接收機等,都是測量隊員需要背負的設備。而其中每一個設備配上腳架,都有20公斤左右,重力測量設備更是在20公斤以上。「海拔每上升100米,溫度就降低0.6攝氏度。這就相當於扛著沉甸甸的一袋米爬5000米高的樓層,還要經受低溫考驗,其中辛苦可想而知。」張志勇說。

  張志勇從事測量工作已有32年之久。在此次踏上徵途的30多名珠峰測量登山隊隊員中,有5名隊員是他的大學校友。他說,對於測繪人員來說,背著沉重的儀器,爬上幾天幾夜的山,是家常便飯。「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進入的也常常是無人區,爬上山還要依天氣『行事』,一旦起了霧,即使登頂也沒法開展測量工作。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我和隊友在海拔3600米的秦嶺主峰太白山上爬了足足3天。」張志勇說。

  數據的一層層精準,對珠峰認知的一步步深化,來自於一代代專業測繪人員步履不停的探索。珠峰冰雪下經年的腳印,為我們漸次揭開這片土地的神秘面紗。

  我國於1966年、1968年、1975年、1992年、1998年、2005年,分別測量珠峰高程。據悉,1966至1968年,在中國科學院組織下,我國對珠穆朗瑪峰及周邊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綜合科學考察,並於1966年和1968年兩次組隊,不僅在珠穆朗瑪峰地區建立了高水平高質量的測量控制網,測站更多也更接近珠峰,還開展了三角、水準、天文、重力、物理測距、折光試驗等測量工作,為後期的數據改正和平差做了充分的準備。1975年,我國首次在珠峰設置3.51米的紅色金屬測量覘標,同時量測了峰頂的覆雪深度,堪稱測定珠峰高程歷史上的一項創舉和突破。2005年更是實現了峰頂同觀測站聯測,並使用雷達探測儀對冰雪層進行測量。

  立足過往的研究基礎,審視2020年的這場新探索,其意義自不待言。

  根據1994年5月在珠峰地區測定的數據及資料統計分析,由於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擠壓,珠峰每年上升1.27釐米。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浙江煤炭地質局規劃經營部副主任項謙和說,此次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的成果可用於地球動力學板塊運動等領域研究;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和風速等數據,將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同時,GNSS測量、水準測量、重力測量的成果結合以前相關資料,不僅可以準確地分析目前地殼運動變化影響情況,同時也可為後續的似大地水準面模型建立提供準確的重力異常數據;重力測量成果可用於珠峰地區區域地球重力場模型的建立和冰川變化、地震、地殼運動等問題的研究。

  冰雪裡到底還藏著多少秘密?高海拔的考驗下會收穫怎樣的新成果?一切還請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康熙皇帝為什麼要給珠穆朗瑪峰量「身高」?
    為世界最高峰定位置、量「身高」的行動,在人類歷史上已進行了多次。最早的一次,可以追溯到清朝。珠穆朗瑪峰人類天生有著對高度的好奇,特別是對於地球最高極——珠穆朗瑪峰。在這幅地圖上,珠穆朗瑪峰以山形符號標出,「朱母郎馬阿林」的位置,放在北緯26度40分、西經29度10分(約合現在東經87度18分),限於當時的條件和技術,和現在經過測量所得的經緯度結果(北緯27度59分、東經88度5分)有出入,而圖上山川地勢的相對位置,則是清楚準確的。這份地圖,可以說是關於珠穆朗瑪峰最早的歷史文獻。
  • 2020王勇峰再次挑戰珠穆朗瑪峰,你是真正的勇士
    今天各大媒體都在相繼的報導今天上午10點由王勇峰帶隊的中國登山隊員到達珠穆朗瑪峰頂峰,並通過現場視頻帶來了讓國人震撼的畫面,紛紛給英雄們點讚。高聳入雲的珠穆朗瑪峰一直是人類想要證明攀登能力的聖地。自1953年5月29日人類首登珠峰成功之後,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許多登山者在珠峰頂上留下腳印。英國曾近7次從我國境內的西藏地區進行攀登珠峰的活動均未成功。1960年5月25日,中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在突擊組長王富洲的率領下,首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登上頂峰的三名隊員是王富洲、貢布(藏族)和屈銀華。
  • 給珠穆朗瑪峰量身高的三百年歷史
    公元1717年,即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繪製的《皇輿全覽圖》上,明確標註了珠穆朗瑪峰的位置,定名為『朱母郎馬阿林』。1852年,印度測量局使用大地測量的方法,測出珠穆朗瑪峰高度為8840米 。20世紀初期,某國採用氣壓測定的方法,測出珠穆朗瑪峰高程為8882米。1954年,印度地理學家以珠峰南側不同位置為基準測量,測出珠穆朗瑪峰海拔高度為8848米。
  • 給珠峰「量身高」,青島科技 「從頭到腳」發力 青島儀器精準測出...
    給珠峰「量身高」,青島科技 「從頭到腳」發力 青島儀器精準測出珠峰山頂冰雪厚度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12月8日,中國、尼泊爾兩國向全世界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 給珠峰「量身高」不是個簡單的任務,這其中,青島科研力量發揮了關鍵作用。
  • 珠穆朗瑪峰「新身高」公布!8848.86米
    根據新華視點的12月8日消息,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宣布——8848.86 米。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是地球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作為全球最高峰,名字可謂家喻戶曉。2020年5月27日,中國珠峰測量隊八名隊員,終於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這次中國珠峰測量隊登頂珠峰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給珠峰測量「身高」。
  • 珠穆朗瑪峰的「身高」經最新測定為8848.86米,那裡白雪皚皚
    據有關新聞報導,珠穆朗瑪峰的(雪面高程)高度經最新測定為8848.86米,較2005年測定的(裸高)高度8844.43米「長高」了4.43米。從視頻裡看,這些數據都是經過測量技術人員排除萬難、歷盡艱險登上珠峰之巔測繪出來的。
  • 1960年中國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它挑戰著人類的生存極限
    今天旅遊的這個地方有點特殊,因為它充滿了挑戰,充滿了人們對它的渴望、充滿了人類對它的好奇心。每年都有無數人對它發起挑戰,但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甚至有人為它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它就是「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峰。
  • 虞書欣身高被集體質疑,現場量身高證明,有無作假一目了然
    最近虞書欣在綜藝節目《極限挑戰寶藏行》中擔任了節目後半部分的常駐嘉賓,作為節目中唯一的女嘉賓,虞書欣在這檔節目中受到的挑戰可不小。極限挑戰後半期大部分都在高原地帶,高原反應可是把虞書欣折騰得夠嗆,最近她在節目中又遇到了新的挑戰。
  • 測算主力「陝西隊」——世界之巔的「身高」是怎樣量出來的?
    12月8日,珠穆朗瑪峰最新「身高」數據——8848.86米公布。1975年,我國對珠穆朗瑪峰進行首次測量,並向世界公布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我國首次在珠峰高程測量中嘗試測量峰頂冰雪高度,測得珠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為8844.43米。
  • 珠穆朗瑪峰體檢的最新「身高」:8848.86米!
    根據新華視點的12月8日消息,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宣布——8848.86 米。2020 年 5 月 27 日上午 11 時整,2020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了珠穆朗瑪峰。據報導,此次珠峰測高綜合運用了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其中,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衛星測量是重要一環,並以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數據為主。
  • 【新華網獨家連線】珠峰「身高」為什麼算了這麼久?楊元喜院士告訴...
    新華網北京12月9日電(記者李由 劉廈)攀登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是勇敢者的挑戰,測量珠峰更是難上加難。2020年5月27日,中國人又一次登上珠峰峰頂。「世界高度」的新答案備受期待。一是,為了精準;二是,大家都知道,登珠穆朗瑪峰是極其困難的,我們希望一次成功,讓這一次登頂測量測繪豐富一點,所以我們採用了冗餘手段的測量。單一手段測量可能會有系統誤差,我們用多種手段進行校核測量,進行綜合的數據處理,會得出更加精準的珠穆朗瑪峰的高程。  珠峰測量到現在才公布結果,為什麼需要這麼久?
  • 中國人再次登頂珠峰!這次量「身高」,外國網友眼紅:中國真先進
    勇攀高峰,是人類的不懈追求,其中特別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更是無數攀登者的終極目標。而每次對於珠峰高程的測量,都能展現人類對地球認知的進步。近日,中國登山隊又再次登頂珠峰為其測量「身高」,還帶來了許多驚喜。實際上,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曾先後兩次成功測量珠峰的高度。在1975年,我國測繪隊員首次將測量高程所用的覘標帶上珠峰精確測得珠峰為8848.13米。
  • 張藝興身高與鹿晗一樣高?極限挑戰量的171
    在最新一期的《極限挑戰》第二季中,張藝興竟然親自暴露了自己的真實身高!本來是非常坦誠和吸粉的一件事情,但是,沒想到最後的結果卻有一點打臉啊!  張藝興曾經說過自己的淨身高是一米七六,穿上鞋的話怎麼說也應該有一米七八吧!但是量尺真的不會騙人啊!我們的有圖有真相的,張藝興在量身高的時候,真的只有一米七出頭啊!最多就是一米七二……  估計張藝興看見這個數據的時候,內心肯定是崩潰的,早知道就不量了,沒想到一量居然量出了事,怎樣?這個量尺真的是在搞事情啊!  張藝興身高有178嗎?我很疑惑啊!
  • 「新華網獨家連線」珠峰「身高」為什麼算了這麼久?楊元喜院士告訴你
    新華網北京12月9日電(記者李由 劉廈)攀登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是勇敢者的挑戰,測量珠峰更是難上加難。2020年5月27日,中國人又一次登上珠峰峰頂。「世界高度」的新答案備受期待。12月8日,珠峰的最新「身高」公布——8848.86米。
  • 中國人再次登頂珠峰,背後的故事讓人唏噓
    2020中國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於5月27日上午11時正式登頂珠穆朗瑪峰。世界第三極的「身高」迎來了歷史性更新,其意義非凡。60年前的5月25日凌晨4點20分,中國登山隊首次登頂珠穆朗瑪峰。那是中國首次登頂珠峰,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有人從北坡登頂成功。
  • 說說8848.86米身高的珠穆朗瑪峰那些事兒(第244期)
    1975年,中國測繪工作者在中國登山隊的配合下,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精確地測定了它的高度,並繪出了珠峰地區的詳細地圖。所有這些,為中國開發利用西藏高原的自然資源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科學依據。但同年,在義大利人阿迪託·德希奧領導下,採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分別求得珠峰正高8872米,K2正高8616米,再次確定珠峰為世界第一高峰。德希奧本人這次測量也稱為本世紀精度最差的測量。
  • 2020中國登山精神再次閃耀珠穆朗瑪峰
    1960年:人梯精神 閃耀珠峰1960年,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世界之巔上第一次有了中國人的足跡。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和尼泊爾的邊境線上,能否成功從北側登頂關係到珠峰的歸屬權。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隊員成功從北坡登頂,開創了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歷史!2020年:無懼風雪 不止攀登巍巍珠峰,亙古聳立。作為觀察地殼運動和氣候變化的「晴雨表」,珠峰始終在運動,精確獲得珠峰高度是人類的不懈追求。60年後,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
  • 從「赤手空拳」到5G加持,揭開珠峰「身高」之謎
    要給珠峰"量身高", 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後,他們在距珠峰46—75km的地方,設置了8個經等高儀測定了經緯度,最終測得珠峰高程的權平均值為8847.6m,各方向最大互差為5m,中誤差為±1.5m。
  • 國家隊登頂珠穆朗瑪峰,有了這5點你也能做到
    #5月27日,國家登山隊員順利登頂珠穆朗瑪峰。距離1960年,中國登山隊首次登頂珠峰,整整60周年。這一次,中國登山隊攜手國家測量局,再給珠峰「量身高」。雖然在27日順利登頂,振奮人心。1960年,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當時的情況和現在不同,他們既不是為了挑戰自我,也不是為了創造奇蹟。而是被「逼上珠峰」的。
  • 中尼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世界新高度
    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數據可用於地球動力學板塊運動等領域研究;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和風速等數據,將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圖為從加吾拉山口眺望珠穆朗瑪峰,這裡可以看見喜馬拉雅山脈5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圖片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