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 巨頭懟巨頭,谷歌封殺賽門鐵克證書背後的恩怨情仇

2021-02-25 雷鋒網

本文作者謝么,雷鋒網網絡安全作者,公眾號:宅客頻道

近日,網際網路界一場關乎權威、信任、制裁的大戰拉開序幕,谷歌和賽門鐵克開撕,巨頭懟巨頭 。(不太了解賽門鐵克(Symantec)的請自行谷歌)

Google Chrome 說:

由於賽門鐵克 CA(證書籤發機構)籤發了 3 萬多個有問題的證書,所以我們將逐步減少對賽門鐵克證書的信任。

簡而言之就是:封殺!賽門鐵克 CA 為網站頒發證書,谷歌卻說他的證書有問題不可信,這已經是個原(da)則(lian)問題了。

【一個老梗】

打個不嚴謹的比方,一個很有聲望的教授經常為學生寫推薦信,推薦學生去知名公司上班,這時忽然有個知名的大公司跳出來說:「這教授推薦的人不行啊,三觀不正能力不行,完全是瞎搞!」 然後列舉了許多他胡亂舉薦的例子,讓教授的公信力瞬間大打折扣,其他公司也不敢要他推薦的學生了。谷歌就是這個跳出來的公司,賽門鐵克就是寫舉薦信的教授。

瀏覽器和 CA 的相愛相殺

要了解此次谷歌和賽門鐵克互撕事件背後的利害關係,還得從 CA 證書的原理來說起。

我們平時使用瀏覽器時,經常看到一個綠色的小鎖,它表明你進入的是真的,而不是偽造的網站,並且所有通信都會基於證書來進行加密。CA 機構給網站頒發證書(證書籤發機構, 簡稱 「CA」),瀏覽器則會通過一些加密、哈希算法驗證證書是否有效,最後告訴用戶。

據雷鋒網所知,證書一般分成三類: DV、OV 、和 EV ,加密效果都是一樣的,區別在於:

DV(Domain Validation),面向個體用戶,安全體系相對較弱,驗證方式就是向 whois 信息中的郵箱發送郵件,按照郵件內容進行驗證即可通過;

OV(Organization Validation),面向企業用戶,證書在 DV 證書驗證的基礎上,還需要公司的授權,CA 通過撥打信息庫中公司的電話來確認;

EV(Extended Validation),URL 地址欄展示了註冊公司的信息,這類證書的申請除了以上兩個確認外,需要公司提供金融機構的開戶許可證,要求十分嚴格。

OV 和 EV 證書相當昂貴。

那麼問題來了,CA 機構掌握 「生殺大權」,如何頒發證書全憑他說了算,瀏覽器只是一個驗證的角色。萬一 CA 胡亂頒發證書怎麼辦?又或者,如果 CA 機構被黑客入侵導致證書洩露,造成了問題怎麼辦?

對於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一旦網站出現問題,他們只會認為:瀏覽器告訴我這個網站是可信的,可是我被黑了,瀏覽器騙了我,瀏覽器有問題!

 CA 開心地賣證書賺錢,出了問題瀏覽器廠商也要背鍋。於是市場份額最大的 Chrome 開始了 「找茬」 之路。此次谷歌和數字證書領域的老大哥賽門鐵克交手,也並不是第一次。

你出問題,我就找茬

2011 年 3 月,證書市場份額前列的科摩多(Comodo) 公司遭黑客入侵,七個 Web 域共 9 個數字證書被竊,包括:mail.google.com、addons.mozilla.org 和 login.yahoo.com 等。當時有人稱那次事件為 「CA 版的 911 攻擊。」 

同年,荷蘭的 CA 機構 DigiNotar 同樣遭到了黑客入侵,頒發了大量的偽造證書。由於這些偽造證書,數百萬用戶遭到了中間人攻擊。

這些事件給人們敲響了警鐘,結束了人們盲目信任 CA 的時代,也為谷歌之後的一系列動作埋下了伏筆。

2013 年 「稜鏡門事件」 爆發,斯諾登洩露的文件中透露:美國國家安全局就利用一些 CA 頒發的偽造 SSL 證書,截取和破解了大量 HTTPS 加密網絡會話。

谷歌再也坐不住了,同年便發起了證書透明度政策(Certificate Transparency,簡稱 CT)。這一政策的目標是提供一個開放的審計和監控系統,讓任何域名所有者或者 CA 確定證書是否被錯誤籤發,或者被惡意使用,從而提高 HTTPS 網站的安全性。 

這個計劃具體是這麼來做的:

要求 CA 公開其頒發的每一個數字證書的數據,並將其記錄到證書日誌中。

這個項目並沒有替代傳統的 CA 的驗證程序,但是谷歌起到了一個監督 CA 的作用,用戶可以隨時查詢來確保自己的證書是獨一無二的,沒別人在使用你的證書,或者偽造你的證書。

證書透明度將讓人們可以快速地識別出被錯誤或者惡意頒發的數字證書,以此來緩解可能會出現的安全問題,例如中間人攻擊。

之後的幾年裡,證書透明度系統和監控服務也確實幫助了不少網站檢測出了偽造證書,比如幫助 facebook 團隊發現了不少偽造其證書的子域名網站。

從那時開始,瀏覽器廠商和 CA 機構之間的其妙關係就開始導致了更多事情。

不再信任中國 CNNIC 數字證書

2015 年 4 月,谷歌和火狐瀏覽器都宣布不再信任中國 CNNIC 數字證書,原因是埃及 MCS Holding 公司使用 CNNIC 籤發的中級證書為多個 Google 域名籤發了假的證書。雖然後來調查發現這事是中國 CNNIC 授權的證書發布代理商幹的,但並沒有改變他們的決定。

和賽門鐵克交手

2015 年 9 月和 10 月,Google 稱發現賽門鐵克旗下的 Thawte 未經同意籤發了眾多域名的數千個證書,其中包括 Google 旗下的域名和不存在的域名。 

賽門鐵克當時的解釋是:「那批證書只是一個測試證書,僅測試一天就吊銷了,沒有洩露出去也沒有影響到用戶」 。賽門鐵克隨後還是炒掉了相關的僱員。 然而這一系列動作並沒有改變谷歌的對此事的決策。

2015 年 12 月,Google 發布公告稱 Chrome、Android 及其他 Google 產品將不再信任賽門鐵克 (Symantec) 旗下的 "Class 3 Public Primary CA" 根證書。

中國沃通遭眾瀏覽器 「群毆」

2016 年 1 月 1 日,各大瀏覽器廠商開始停止接受一些用陳舊的 SHA-1 算法進行籤名的證書,因為 SHA-1 算法已經被證實可破解,偽造證書的成本比較低。

為了規避 SHA-1 停用策略,沃通將證書的籤發時間倒填成 2015 年 12 月份。但是很快就被 Mozilla 基金會發現,然後:

在推動證書的升級、機制的優化方面,瀏覽器廠商顯得更加積極主動。谷歌對 CA 機構的公開催促就是最好的證明。2016 年 10 月,谷歌通過公開郵件組發布公告:

2017 年 10 月後籤發的所有公開信任的網站 SSL 證書將遵守 Chrome 的證書透明度政策,以獲得 Chrome 的信任。

平衡將要打破?

谷歌似乎也發現自己招惹的 CA 機構越來越多了,但是他們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自己來做 CA。2017 年 1 月 26 日,谷歌宣布,為了能夠更快速地處理 Google 產品的 SSL/TLS 的證書需求,谷歌將建立自己的 ROOT CA(根證書頒發機構)。

當時,這一做法便引來了許多網友的質疑:「Google 又做瀏覽器又做 CA,這樣真的好嗎?」

谷歌手握全球覆蓋率最高的瀏覽器 Chrome,並在 CAB forum 國際標準組織中扮演重要角色,掌握著全球 CA 機構的生殺大權,擁有不信任任意一家 CA 根證書的權利,如今又建立自己的 CA 機構。這可能會使全球瀏覽器和 CA 市場的格局發生顯著變化。 

回到此次谷歌和賽門鐵克對撕事件:谷歌稱發現賽門鐵克 2015 年曾誤發了超過 3 萬個證書。賽門鐵克則回應那次誤發的數量只有 127 個,谷歌在誇大其詞。

在雷鋒網 (公眾號:雷鋒網) 編輯看來,具體的數字對於整體的局勢來說其實並不重要,因為不會改變雙方對於證書信任問題的對立關係。

賽門鐵克此次表示,所有大型的 CA 都發生過 SSL / TLS 證書誤發的事件,但 Google 卻不知為何專門把賽門鐵克挑出來。Mozilla 基金會(火狐瀏覽器) 最近也在考慮對賽門鐵克進行制裁,並可能和 Google 的行動保持一致。

顯然,在 CA 這件事上,谷歌背後有 Mozilla、Opera 等眾多瀏覽器供應商,賽門鐵克的背後也是眾多 CA 機構。只要信任、安全的問題依然存在,這一系列的爭端、對立未來也必將將延續下去。但無論如何,加密算法更迭、機制更加透明…… 這些事情確確實實在發生,我們普通用戶總是受益的一方。

相關焦點

  • 谷歌下狠手,去年封殺華為手機,今年封殺小米雷軍的獵豹
    相信很多網友對谷歌都有一定了解,畢竟所有國產智慧型手機都在使用安卓系統,谷歌是全球第二大網際網路巨頭,這家公司擁有頂尖的廣告服務系統,在網際網路巨頭市值排名第二,僅次於亞馬遜。去年穀歌突然下狠手,宣布徹底封殺華為手機,直接不給華為手機通過安卓系統認證,結果就是華為手機不能安裝GMS服務,不能使用谷歌服務框架,最終不能安裝谷歌商店中的應用。國外用戶基本都在用谷歌郵箱註冊APP,其中很多核心APP也是谷歌由自己開發,結果這就導致華為手機在歐洲等海外市場極速下跌。
  • 中國天才少年三退名校,抨擊微軟,被谷歌微軟全球封殺
    伯明罕大學一退谷歌,二退微軟,最後被全球封殺王銀經過三次退學的經歷之後,首先去谷歌入職實習。原因很簡單,谷歌欣賞他的才華,卻厭惡他的行為。他厭惡谷歌這種大公司的管理,自己選擇了退出。離開谷歌的王垠和離開大學一樣,還是習慣地在網上發表公開文章,揭露谷歌榮耀背後黑暗。他公開的許多資料涉及谷歌的核心利益,以及谷歌的全球形象,惹得谷歌很惱火。退出谷歌,依舊憑藉過人的才華進入了另一個網際網路巨頭微軟公司工作。
  • 推特下跌、Parler下線 封殺川普導致科技巨頭成為風口浪尖
    谷歌和蘋果的應用商店均已將Parler下架,因而幾乎無從下載。在受川普鼓勵的美國民眾1月6日襲擊了華盛頓的國會大廈之後,科技巨頭紛紛劃清界限,以免被視為助長暴力。到目前為止,Parler尚未找到願意接手的網絡託管服務,原因是此次暴力事件導致的負面形象——這次事件有些就是通過Parler組織策劃的。
  • 反壟斷影響美國科技業:谷歌、微軟、Facebook等巨頭被緊盯
    「反壟斷」成為熱門詞,輸入「反壟斷」進行搜索,美國科技巨頭絕對是出現頻率最多的關鍵詞之一。英法開徵「數字稅」、歐盟提交《數字服務法案》、美國科技巨頭面臨全面監管......當前全球範圍內針對平臺型科技巨頭的反壟斷監管持續趨嚴。
  • 菲律賓將向科技巨頭徵稅,谷歌、Netflix、阿里巴巴等巨頭未表態
    一項擬議法案將允許菲律賓對Facebook,Alphabet的Google和Youtube以及Netflix等科技巨頭徵稅,在眾議院下議院委員會於周三(7月29日)批准該法案之後,該法案又邁近了一步。
  • Symantec被谷歌降低信任之後,還有哪些證書值得信賴
    Symantec被谷歌降低信任之後,還有哪些證書值得信賴 前段時間,一則消息波動了本就不穩定的網際網路安全領域。
  • 揭秘Twitter被「封殺」的背後真相
    揭秘Twitter被「封殺」的背後真相   (速途網專欄 作者:最科技)大家都還沉浸在Facebook巨額上市的喜悅和震撼中時,Twitter卻傳出被巴基斯坦封殺的「噩耗」。何以上演「封殺」的悲劇?
  • 創業公司自曝「被谷歌封殺」,阻斷一切訪問,上訴只得到機器人回復
    網際網路巨頭的一舉一動,對生態圈裡的創業公司,有多大影響?國外的一位網際網路從業者Gonzalo Sainz Trápaga,曝出了自己的遭遇。最近,谷歌Chrome瀏覽器的一項安全機制,突然讓他的公司業務陷入癱瘓。而且,並不是谷歌有意封殺,一個機制的改動,就給小公司帶來了滅頂之災。業務主頁,變成了「釣魚網站」?
  • 谷歌封殺600個「廣告擾民APP」 獵豹移動全部產品被刪
    據國外谷歌封殺600個「廣告擾民APP」 獵豹移動全部產品被刪媒體報導,作為大規模打擊廣告欺詐和智慧型手機騷擾廣告(即廣告展示太具進攻性,對用戶體驗造成嚴重影響)計劃的一個舉措,谷歌已經移除了近600款安卓應用,並禁止其開發者進入Play軟體商店及其廣告聯盟服務。
  • 蘋果隱私新規滿月: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多數已更新 谷歌或最快本周執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蘋果隱私新規落地滿月: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多數已更新,谷歌或最快本周執行距離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隱私新規落地已過去一個月,各個網際網路巨頭對iOS用戶數據使用如何應對?據App Store公開信息,目前一些網際網路巨頭已經按照新規更新「隱私標籤」,而巨頭谷歌卻遲遲未按要求更新iOS版本應用,外界不免質疑谷歌會否按照蘋果要求更新用戶隱私保護情況。近日,一位谷歌發言人確認,谷歌已經計劃在蘋果App Store的應用目錄裡添加「隱私標籤」,預計最快本周或下周推出。但具體日期還無法確定。
  • 山頭變換大王旗 中國巨頭海外大撤退
    以出海最為成功的TikTok為例,早在2019年10月,扎克伯格便對其進行重拳出擊,上線短視頻產品Lasso與其正面對抗;今年6月,在全球最大的印度市場,以TikTok為首的59款APP也遭到官方封殺。
  • 又一洋品牌敗走,谷歌、亞馬遜成先例,還會有外資巨頭離開中國?
    因此,近些年很多外資企業想要在中國「撈錢」,但是因為經營困難、業績差,很快就敗走了,而且其中不乏谷歌、亞馬遜這樣的外資巨頭。就拿亞馬遜來說,作為電子商務的「鼻祖企業」,當初來到中國後想佔領市場。但是阿里巴巴、京東等本土企業抓住了國人的消費心理,領導了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很快,亞馬遜就因為沒有市場主動退出了中國。
  • 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巨頭仍在「買樓圈地」 不懼疫情影響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原標題:全球城市觀察︱疫情期間,仍在「買樓圈地」的科技巨頭們  澎湃新聞記者 李麑 綜合  受新冠疫情影響,許多企業鼓勵員工居家辦公,如果這成為長期趨勢,辦公空間將發生怎樣的改變?
  • 因「蹭網」被多家快遞巨頭封殺?極兔回應:不影響派送
    快遞巨頭聯合封殺極兔 近日,「韻達申通圓通聯手封殺極兔速遞」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僅憑下發相關通知進行封殺,似乎效果並不佳。11月5日,多位圓通加盟商確認,圓通在內網發布了《關於代理極兔業務的處罰通告》,其中提到,全網發現部分公司違規代理極兔業務,通過數據比對發現,涉及違規代理極兔分公司合計308家,結合省區網管及終端人員核對,核査出144個分公司存在違規行為。
  • 這個 App,剛剛封殺了一個國家
    簡單回顧一下:澳大利亞覺得類似谷歌、微軟、Facebook 等科技巨頭在他們這裡賺錢太多,想著自己有必要從中分一杯羹。於是吵了很久之後,頒布了《新聞媒體和數字平臺強制性議價法案》。按照《雪梨先驅晨報》的解讀,這個法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迫使科技巨頭與媒體公司進行談判,就使用媒體內容予以補償,以便「在網際網路經濟中進行利潤再分配」。
  • 希特勒和墨索裡尼的恩怨情仇,本是偶像與粉絲,後成了生死兄弟
    希特勒和墨索裡尼的恩怨情仇,本是偶像與粉絲,後成了生死兄弟 眾所周知,希特勒和墨索裡尼是二戰中的兩大法西斯巨頭,他倆人都有著極大的野心,想要重新制定這個世界的規則。可惜的是,墨索裡尼好像並沒有起多大的作用,大家提起法西斯三巨頭時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希特勒。
  • 聚焦IBM、谷歌、蘋果、Facebook,這些科技巨頭如何逐鹿基因市場
    蘋果、IBM、谷歌、微軟等科技巨頭將業務延伸到醫療領域之後,也紛紛搶灘基因檢測市場。今天就來扒一扒幾家科技巨頭在基因市場的布局。 一、IBM:不研究生物技術的科技巨頭不是好的IT公司 Watson for Genomics將會對匿名患者數據進行篩選,為全球範圍能夠推進研究、揭開抗藥性癌症背後隱藏模式的科學組織提供可用信息。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癌症中心(MSK)將為Watson的提供數據補給支持,為癌症患者提供跟多的精密治療選擇。
  • 美擬對華為「開綠燈」巨頭組團對抗 怎麼辦
    2019年5月16日,美商務部對華為動刀,美方試圖將「中興事件」複製在華為身上,從而讓華為妥協,並消除這家中企對其造成的戰略威脅,利用「實體清單」打壓,切斷華為供應鏈,讓華為「無貨可賣」源自「實體清單」的影響,昨天美方透露「封殺華為」這一計劃後,美方供應商股價聞訊大跌。
  • KN95口罩背後的隱形科技巨頭!創始人背景驚人,創新能力堪比蘋果
    然而KN95口罩並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其實在KN95口罩的背後還有一個超級隱形科技巨頭。    其背後就是3M公司,除了KN95外,還有一個品牌就是3M口罩,而3M公司作為一個巨無霸的科技巨頭,每年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搞科研,2019年3M就投入了19.11億美元,最後總營收達到了114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