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網訊 8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山東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鄧雲鋒介紹,山東建立「職教高考」制度,職教高考本科錄取比例由6:1提升至4:1,中職學生升學深造比例超過70%,吸引了更多青少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鄧雲鋒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入選全國首批職教改革成效明顯省份。今年初,部省共建職教高地啟動。在教育部指導下,山東落實職業教育類型屬性,積極完善學歷教育與培訓並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立12項制度機制,出臺20個改革文件,啟動實施495個項目,逐市、逐縣制定實施方案,形成改革的強大合力,山東職教高地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一年來,山東職教高地的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探索了很多路子,為相關全國性政策制定提供了經驗和實踐探索。教育部全文轉發山東關於教師績效工資、職教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文件。
一是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吸引更多青少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建立「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職教高考制度,職教高考本科錄取比例由6:1提升到4:1,中職學生升學深造比例超過70%。今年,全省中職招生錄取44.4萬人,比上年增長10.8%,有2.5萬學生的成績超過普通高中錄取線;高職錄取44.8萬人,超額完成高職擴招任務,有2.4萬學生的成績超過普通本科錄取線。「職業教育只能招收低分生」難題,開始逐步得到破解。
二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學校、企業「雙向賦能」。山東14個部門聯合制定了全國首個混合所有制辦學政策,共有40餘項混合所有制項目,拉動了社會投資近百億元,加快構建多元辦學格局。我們建立了產教對話制度,認定142家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明確了9項稅收優惠政策,突出「金融+財政+土地+信用」這樣一個組合式的激勵,全省中、高職學校平均合作企業數量分別達到14家、268家,校企合作成為常態。山東被確定為國家產教融合試點省份,濟南、青島成為首批試點城市。
三是改革績效工資和教師招聘制度,建設充滿活力的「雙師型」隊伍。改革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公辦職業院校績效工資水平可以達到所在行政區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基準線5倍;學校對外開展技術服務取得的收入結餘,可提取50%以上用於教師的勞動報酬,這在過去都是很難的。而且,不納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管理。專業教師也可在校企合作企業兼職取酬。我們建立了高水平教師引進「綠色通道」,對業界優秀人才可採取直接考察方式組織招聘,全省「雙師型」教師比例超過60%。同時,我們實施「五權」下放改革,來激發職業院校的辦學活力,把研發機構的設置權、人才招聘權、職稱評審權、內部薪酬分配權、科技成果轉化收益處置權全部下放給學校,由學校自主聘用內設機構的幹部、自主選聘人才、自主開展薪酬分配等。
四是深化教師、教材、教法改革,做有質量有標準的職業教育。今年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山東省作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改革試點賽的唯一賽區,承辦了全國的37個試點賽項。這次改革試點賽探索體現「世賽」理念、開放式、普及性技能大賽新賽制。我們堅持育訓結合、工學結合,組建200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一體化設計469個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體系,校企「雙元」開發省級規劃教材,1+X證書試點規模達到13萬多人。按照類型教育特點評價辦學水平,推動學校特色發展。上半年疫情還比較嚴重的時候,我們有17萬職教學生返崗支持近千家企業復工復產,體現了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擔當。在山東加工製造、現代物流等8大快速發展行業中,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於職業院校。
五是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提升職業教育的開放度。山東10個部門聯手出臺政策,支持職業教育對外開放,把優質資源「引進來」,服務企業「走出去」。現在全省職業院校在國(境)外辦學點43個,每年培訓中資海外企業員工30餘萬人次。
鄧雲鋒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教育部的指導下,大膽探索、銳意創新,不斷增強職業技術教育的適應性,深化普職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為確立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制度和模式趟出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