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位的書寫格式淺析
白舟波
牌位,也叫神主位。人去世後喪(屍)前的祭桌上要放,過七災、百日、周年、三年,都要用牌位「請靈」回家,這些牌位都是黃色紙質的,形狀如圓頭墓碑。宜川喪葬禮儀上有一項儀式叫:「點主」,這是個木製的牌位,要由「禮生」先寫好牌位,留下「主」字上頭的一點和「神」字右邊的一長豎,最後讓「主官」老爺用紅硃砂筆點上主點和寫好神字那一豎,則禮成,稱為「點主」。埋完親人後,恭恭敬敬把牌位供放在祠堂的相應位置。過去的人對此要求甚嚴,一點不敢馬虎。我父親在世時常常給村裡或者外村逝者「贊禮」書寫牌位。父親說:「牌位乃是逝者靈魂居住之處,是靈魂的家。牌位寫不好,逝者的靈魂無處安身,常常在外遊蕩沒有歸處,那是要遭罪的,對後輩兒孫都不好。」所以父親書寫牌位特別認真,一筆一划不敢有絲毫馬虎。現在城市大都進行新式喪葬儀式,但牌位還是要寫的,好多人不會寫,有些人就是會寫,書寫牌位的格式也不規範,書寫牌位時候,沒有恭敬心,隨心而欲,大筆一揮即成,這是不對的。下面就個人對牌位書寫的理解談一點看法,僅供大家參考,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個人去世後,雖然肉體去了,但他的靈魂還在,他是親人寄託哀思的載體。書寫牌位是給故去的人設立靈魂歸來的住處,如果不給他們寫牌位,他們就無處可去,亂找地方,因為他們沒位置,也就是靈魂得不到安置。牌位就是他們的歸宿,就是他們的家。所以書寫牌位時,必須要有恭敬心,要對故去的人恭敬,逝者名字的每個字都要寫準確,不能用其他字代替,寫錯字他們進不來,上不去,回不了家。所以寫牌位的時候,名字一定要寫準確。漢字有好多同音字,所以要認真。特別是給別人寫牌位的時候,一定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問,每一個字都要問清楚。書寫要工整,不能寫潦草字,一筆一划的寫,不能塗改。書寫過程當中,如果寫錯了,不能拿個筆塗抹。寫錯了就恭恭敬敬疊起來,再拿一張重寫,要對故去的人恭敬。
寫牌位和寫碑文一樣,中間主行寫逝者的名字稱謂,叫「中榜」。左邊還要寫立牌位陽上兒孫的名字,寫陽上人的時候,稱謂一定要和逝者的關係對應。比如說逝者是母親,叫楊荷花,那麼陽上人應該是兒子、兒媳或女兒、女婿。如果不寫陽上人,只單獨寫一個楊荷花,就會來一大群已故的楊荷花,因為中國太大,同名同姓的人特別多,這是寫陽上人的一個原因。寫上陽上人,就不一樣了。但是有可能楊荷花的兒子叫李傑。一百個楊荷花裡面,可能有五個楊荷花的兒子叫李傑,兒子也同名同姓,這怎麼辦?所以牌位後面還要寫上兩行字:一行寫逝者生於某年某月某日某時辰;卒於某年某月某日某時辰。這樣寫好以後,就不會錯了。楊荷花就不會上錯位置了,更何況還有兒媳和女婿的名字不會相同呢。牌位右邊寫立牌位的時間。
我國是個文明古國,稱呼特別重要,古文化對文字要求很講究。比如兒子給父母親寫牌位,不能直接寫名字,慈父、亡父或者父親大人誰誰誰都不能寫,直接寫名字是對父母親的不恭敬。牌位的書寫和墓碑的書寫,要讓人一目了然,別人不用問一看就知道:這個逝者他的父母或者嶽父母、長輩,還在不在世間。女的死了以後,一看牌位,就知道亡者的丈夫在不在世間,有沒有孫子輩的,她父母還在不在世間,牌位上一看就明白了。很多人不懂,直接書寫「亡父某某某之靈位」,特別簡單,說明不了問題,有時候雖然寫了牌位,但是沒有效果,逝者歸不了位,有可能別的靈魂上去了。
世上有沒有靈魂這個不好說,誰也沒有見過,科學儀器也測量不出來,但冥冥之中好像有感覺,誰也解釋不清,我們還是寧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按照我國自古以來的寫法,父母去世以後,不能寫父母,不能再稱父母。他們活著時稱父母,過世以後,父親稱「考」,母親稱「妣」。考是父,妣是母。父親去世了,不能說「亡父、慈父、嚴父」,那是對父親的大不敬,一定要稱「先考」或「顯考」。如果牌位一開端是「先考或先妣」,別人一看就知道,這是父親或者母親死了,兒子立的牌位。可是,如果這個人他家裡面還有老人在,他先死了,只要父母長輩還有一個人在世間,他有長輩在,他死了只能叫「先走」,任務沒完成他先走了,先行一步。在這個家庭裡面,還顯示不出他來,所以稱「先」。如果他父母、長輩一個都沒有了,除沒有長輩外,而且他還有孫子輩,他在家裡面輩分是最大的一個人,這時就寫「顯」,顯示的顯。他在家庭裡面地位最尊貴,稱「顯考」。如果沒有孫子輩,他還不能稱「顯」,只能稱「先」,因為他或者她還沒有見著孫子,這個人任務還沒有完成,這幾點我們一定要知道的。
女的也是如此,「妣」是母親,「先妣」也是亡者還有公婆、父母,至少有一位長輩還在世,稱「先妣」。「顯妣」和「顯考」是一樣的,都是長輩沒了而且有孫子輩,就可以稱「顯」了。「顯」和「先」之分,是一定要沒有長輩,而且要有孫子輩,上邊沒有老人了,自己下面要有孫子輩,才能稱「顯」,否則稱「先」,男女都一樣,切記。
過去我國禮節甚嚴,兒女不能在外直接稱呼父母親的名字,在外面稱父母親的名字,犯大忌諱,別人會笑話不孝,這在中國古文化裡面犯大忌諱。但是,如果外人來問:「您父親怎麼稱呼?」 有人問的話,不能不回答,不回答也沒禮貌。要回答「家父」,兒子稱父親的名字,先說一個忌諱的「諱」,意思是我提父親的名字是犯忌諱的,你問又不能不說,在父親的名字前先說個「諱」字。比如父親姓程,叫程建國。如果提父親的名字,就說:「家父姓程,諱建國」。這個「諱」夾在中間不作為名字講,是兒子謙卑,對父親恭敬。一定要中間夾一個忌諱的「諱」,寫牌位依然如此。
寫牌位,先寫上「先考或者顯考」。比如寫父親的牌位:父親姓程,家裡面有一個老人健在,父親就稱「先考」。他姓程,叫建國。寫牌位時,要在程下面要寫一個「公,程公」,這個「公」是對他的尊稱。名字後面加「府君」表示尊稱,意在世時是家裡掌柜的。「諱建國,府君之神主位」,全稱:「先考程公諱建國府君之神主位」。如果長輩沒有了,父親是家裡面最高的輩分了,那要寫:「顯考程公諱建國府君之神主位」。父親的寫法,相對簡單一些。
母親牌位的寫法,比父親的要複雜一些。例如母親姓楊,父親姓程,母親的名字叫楊荷花。母親去世的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沒有了,而且母親去世的時候,父親也已經去世了,所以給母親寫牌位時候,就可以稱呼「顯妣」。「顯妣」下面不能直接說楊荷花。怎麼稱呼呢?她的娘家姓楊,因為她嫁給父親了,按照中國傳統做法,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所以她結婚以後,開始姓程,不姓楊了,稱「程楊氏」了,這個要懂。寫母親姓氏的時候,因為她姓程了,還要再寫上娘家的姓。就是「顯妣程母」,這樣稱呼。因為她在程家生兒育女了,她是程家兒女的母親。她娘家的姓放在後邊,但全稱不能說「程楊氏」。她活著可以稱「程楊氏」,死了以後不能稱「程楊氏」而是「楊氏」。後面還要寫上名字,但她的名字也不能直接寫,如果寫楊荷花又錯了,她已經嫁到程家了。娘家的名是娘家父母起的名字,她結婚以後,她叫「程楊氏」。但是牌位上只寫「程楊氏」不行,還要把她小時候的名字寫出來,所以說程母下面要寫「楊孺人」。「孺人」,據《禮記。曲禮下》記載:「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這裡是對母親的尊稱。下面再寫「閨名」,就是當閨女時的名字,「閨名荷花」,這樣就完整了。意思就是說她現在嫁到程家了,已經生孩子了,她是姓程的母親,她的娘家姓楊,當閨女的時候名字叫荷花。全稱:「先妣程母楊孺人閨名荷花之神主位」
在這裡,女的比男的還多一個規矩,如果逝者符合「顯妣」的條件,而且丈夫也不在了,她就不稱「孺人」,要稱「太孺人」。因為母親去世的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沒有了,而且父親先母親去世,所以母親她就不稱「孺人」,要稱「太孺人」。別人一看「太孺人」就知道了,亡者丈夫不在了,上面長輩也沒有了,已經有孫子輩了。所以符合這些母親牌位全稱是:「顯妣程母楊太孺人閨名荷花之神主位」。這樣寫牌位就完整了,別人一看就明白。所以,這個牌位讓別人一看生恭敬心。這個是母親牌位的書寫格式。
家裡面如果老人去世了,要寫牌位,一定要兒子或者兒媳寫,兒子兒媳沒有了,有女兒的話,也可以女兒寫。陽上人是兒女輩,稱呼是「先考、先妣或顯考、顯妣」。只有兒子、女兒、兒媳、女婿俱亡,孫子才可以主喪。如果陽上人是孫子的話,這個稱呼就變了,牌位上就不是「顯考、顯妣」了,應該是「顯祖考,顯祖妣」,也就是我們世上稱祖父祖母,稱謂一定要對應。我曾經見過有牌位上寫的是先考、先妣某某某,落款是孫子的名字。你稱呼的是父親,陽上人怎麼能寫孫子的名字呢?稱呼不對。牌位上是「顯祖考、顯祖妣」,陽上人才寫孫子的名字。如果爺爺奶奶的牌位是孫子來立,在陽上人寫孫子的話,那一定是父親母親,叔叔嬸嬸全不在了,爺爺牌位才能輪到孫子去寫,孫子才能主事。如果父親母親在世,叔叔姑姑在世,就輪不上孫子主事。只要這個老人有兒女,有兒媳婦,即使他們再不行,孫子輩的都不能去主事,所以不能隨便寫。
配偶之間寫牌位。如果沒有兒女的話,妻子給丈夫寫牌位,是寫「先夫」,下面是姓名,後面加一個「君」,是尊稱的意思,兒子稱父親是「府君」,妻子稱丈夫只能稱一個「君」字,後面是「之神主位」。全稱是:「先夫***君之神主位」。丈夫給妻子寫牌位,稱「先室」,因為沒兒女,所以下面是她娘家姓名,全稱是:「先室*氏閨名**之神主位」。如果有兒女,兒女還小的話,不能主事,妻子給丈夫寫牌位,要寫:「先夫*公**君之神主位」;丈夫給妻子寫牌位是:「先室*母*氏閨名**之神主位」。因為她給你生孩子了,如果你姓李她姓王叫荷花,要寫:「先室李母王氏閨名荷花之神主位」,一定要按照這個格式寫。沒有兒女的話就是:「先夫李**君之神主位」;「先室王氏閨名荷花之神主位」。這個牌位就簡單一些了。
兄弟之間寫牌位,就特別簡單。弟弟給哥哥寫牌位,要寫:「先兄」。對哥哥要尊敬,長兄為父。哥哥要給弟弟寫牌位,就直接可以寫「亡弟」,死亡的弟弟,直接稱呼。但是弟弟給哥哥寫牌位,不能寫「亡兄」,要是弟弟給哥哥寫牌位,寫「亡兄」,別人就知道,這個人沒規矩,所以要寫「先兄」全稱:「先兄***之神主位」。
父母給兒女寫牌位,寫「故男」,去世的是兒子;「故女」 去世的是女兒,父母可以直呼兒女的名字,不犯忌諱。下面是姓名加上「之神主位「就可以了,全稱:「故男(女)***之神主位」,特別簡單。
除了前面這些以外,在牌位的背面,一定要寫上逝者的生辰八字與死亡的日期和時辰。如果別人把牌位翻過來一看後邊,生辰八字你不知道,做兒女的連自己父母的生日你都不知道,這是不孝的。
這樣寫好後還要注意「合生老」,「生 老 病 死 苦」,這五個字輪迴字數最後落在「生老」上就可以了。一般中榜的字數都會取11,12,16,17,21,22這些數字。因為這些數字依「生、老、病、死、苦」五個字循環應用,都是排在「生」字和「老」字的位置上,因此是屬于吉數,字數不對的可以進行加減字來進行調整。
寫每一個牌位,就是我們面對每一個亡靈,要恭敬他們,一筆一划地寫,最好寫宋體或者楷體字。寫牌位的時候,把牌位拿到手裡以後,通常要把牌位先豎著折一下。折後牌位中間有個對摺線,寫牌位「中榜」時順著中間線走,這個牌位寫出來字是直的。如果沒有這個對摺線,這麼長一個牌位寫下去,如果沒有功底的話,這個牌位的字就寫的歪歪扭扭,不好看,所以要先豎著折一下。
中間的中榜寫完以後,牌位左下部分寫奉祭人「兒** 媳** 女** 婿** 奉祭」;右下部分寫奉祭日期「公元**年**月**日」
所以寫牌位,上面不準塗、不準劃;不能空、不能擠。寫好的牌位,沒有「請靈」前最好平放在一個盤子裡用布蓋著,請回靈位後要放在一個供案桌上,立直放穩,中間固定好,下面要有底座。牌位用完後,切記!一定要恭送到墳前或者祠堂裡燒掉,讓逝者靈魂回歸主位,不可隨便丟棄,這是對逝者的大不敬。
以上這些僅僅是個人觀點,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來,僅供大家參考,大家討論。歡迎批評指正,相互交流。
公元2020年11月20日